促進稀土行業可持續發展
贛州稀土開采一度使用池浸工藝,即所謂的“搬山運動”,象剃頭一樣,將山體表層土壤和植被搬走,采挖稀土,這對山體植被造成難以修復的破壞。另外,浸出、酸沉等工序產生的大量廢水富含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嚴重污染飲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
不只是贛州,很多稀土產區周邊地區的生態都遭到嚴重破壞,有的甚至被貼上“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標簽。一些地區甚至連井水都被污染,當地居民的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惡性疾病高發;另一方面,不少稀土產區環境修復成本極其高昂,環境與資源代價往往超過收益。
據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介紹,目前國有稀土開采回收率為60%,一些民營企業回收率僅40%,濫采濫挖的更是低至5%,嚴重浪費資源的現象可見一斑。一些污染問題目前尚沒有好的技術解決。
正是由于稀土開采對環境的影響很大,美國、馬來西亞等國為保護環境、保護資源基本上停止開采稀土。
這就是一些國家何以對中國稀土“情有獨鐘”的主要原因。換言之,中國為世界稀土供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作出的貢獻和犧牲遠遠超出了合理的范疇。
盡管中國并不缺少外匯,但為了滿足國際市場對稀土的合理需求,中國仍同意出口稀土。去年發放的稀土出口配額沒有用完的事實表明,中國向國際市場提供的稀土大于國際市場的需求。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日前強調,中國采取的稀土出口配額和關稅等措施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記者在江西、四川等地的調研表明,我國規范稀土行業的政策舉措取得階段性成績。但如何鞏固治理成果,修復被破壞的環境,治理尾礦,防止私采濫挖,仍需要各級政府毫不動搖地執行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使稀土資源和產品的生產充分考慮到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實現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