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開采稀土污染嚴重 破壞70%以上耕地
在贛州市龍南縣長大的李逸,早已不敢在當地的“母親河”桃江下水游泳,因為“一下水身上就要長東西”。稀土開發已破壞了這條河原本的清澈。
據統計,贛州地區稀土整體治污花費的代價,是380個億;2011年,江西全省稀土行業全年利潤僅為65億元。
贛州離子型重稀土占全國同類保有儲量的60%以上,在國內外同類型礦種中位居第一。因為稀土,這個城市在迅速“暴富”的同時,也開始遭遇嚴重污染的困擾。網易財經獨家得到的贛州市下轄某縣的政府稀土治理文件顯示,當地“因稀土開采新增水土流失面積3.7萬畝,淹沒農田4000余畝,淤塞渠道3.4萬米,直接受危害的含30多個行政村、共計5萬多村民”,治理的代價則是“短期(2010-2015年‘十二五’規劃期)花費約9億元、遠期(即2016-2020年‘十三五’規劃期)花費約8億元”。
上述治污的代價,只是整個贛州地區天價治污的縮影。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贛州地區稀土整體治污花費的代價,是380個億;2011年,江西全省稀土行業全年利潤僅為65億元。
遺棄的礦區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今年4月“稀土協會成立大會”上表示,我國稀土污染代價觸目驚心。在稀土資源豐富的江西省,2011年稀土主營收入329億元,利潤為64億元,然而僅贛州一個地區因為稀土開采造成的環境污染,礦山環境恢復性治理費用就高達380億元。
龍南、定南、全南三縣,是公認的贛州地區三大稀土產區。與三縣交界的信豐地區,稀土資源名氣略遜,卻同樣給這座小縣城帶來巨大的財富。新修的街道上,車流并不多,常可見寶馬7系等豪車呼嘯而過。水域豐富的幾個縣城,“共享”桃江。
距離縣城最繁華的廣場僅20分鐘車程的龍舌鄉,又是另一番景象。進入到當地稀土污染治理示范園內,遠眺過去,蔥郁的臍橙樹之間冒出幾顆黃而禿的山頭。走近看,其中一整個山包渾身已經布滿裂縫,體表沒有任何植被。旁邊的一個接連一個大坑被黃泥筑的堤壩勉強圍住。
清晨8點鐘的暴雨,僅僅一刻鐘,就將上游的整條桃江河灘由清澈變成“黃泥塘”。
“這些坑全是私采稀土留下的,挖過稀土的地方什么都長不了,滑坡的厲害,順流而下全部流進了桃江”,李逸向網易財經解釋說,“老表們(對贛州當地人的稱呼)用的都是土法,污染很大,現在的桃江根本沒法游泳”。
一位稀土行業專家向網易財經表示,贛州地區的稀土因其獨特的存在方式形成其簡單易行的開采和選礦方式(露天開采、池浸選礦),長期采用落后的“露采-池浸”工藝選礦。
通俗的說,上述工藝,即發現稀土礦后,即將山體植被全部拔除,之后挖坑,往填有稀土礦的池子中灌注硫酸銨,以提取稀土資源。上述專家稱,這種“土法”廢渣隨意堆放地表,選礦廢水肆意排放,廢棄后的礦區植物生長必需的N、P含量極低,有機質嚴重缺乏,植被難以生長。
稀土礦廢渣,即“尾砂”,在被遺棄的稀土礦區隨處可見,侵蝕的山體與斑駁的地表,在贛州地區的稀土礦區幾乎隨處可見。
前述的贛州市下轄某縣政府稀土治理文件寫道,“大規模稀土礦產資源開發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礦區地質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自然植被慘遭破壞、表層土壤被剝離、棄置、礦渣亂堆、廢水濫流等,由此造成礦區土地資源利用率大大降低,人均耕地減少,河流河床淤高、水質污染等非常嚴重的民生問題”。
這些災難的背后,是贛州離子型重稀土占全國同類保有儲量的60%以上,在國內外同類型礦種中位居第一,而重稀土每噸的價格要高于普通稀土價格四到五萬元不等。
誰在開礦
豐富的稀土資源,使得贛州當期及接壤的閩、粵兩地商人們傾巢而出。
曾任縣政協委員的李逸,與眾多稀土老板們過從甚密,在多年里將稀土老板們與稀土緝私隊穿針引線。
“其實在本地開采稀土的,除了廣東和福建的有錢老板外,本地人占了大多數,這個不僅需要錢,人脈關系更重要,當地人做起來方便的多。不過現在誰都做不了了,去年下半年開始,政府開始強硬的取締私人礦,現在沒有一家在開工”,李逸說道,“當時除了緝私隊的人,政府的很多部門甚至公安也出動了,稀土老板們雇的當地老表們不肯撤,還把執法的車子給掀了”。
“但是反抗也沒有用,你看現在開采的都成什么樣子了,都清凈了”,李逸感慨道。
上述的贛州下屬縣城緝私隊隊長,聽聞網易財經提及“稀土”二字便緊張不已,“去年半年,我們接到舉報就前去封礦,禁止開采,到現在已經很少有接到舉報的情況了。這個事情太敏感,我現在不敢對外說些什么,有些人還因為稀土丟了烏紗帽”。
稀土緝私隊,是贛州地區稀土產區的特有產物,負責管轄地的稀土私礦管理,除正常的巡邏檢查外,每隔段時間便對轄區內稀土礦區進行突擊檢查。
去年下半年的圍剿私礦,各個緝私隊一時間草木皆兵,與稀土老板們的筵席戛然而止,再無延續。
上述緝私隊隊長介紹道,其轄區是贛州的幾大稀土礦區之一,稀土礦開采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高峰期達700多個;2000年以來加大了整頓關閉力度,稀土礦規范后有證12個,目前因稀土配給指標到頂多處于停產狀態。而現在,私礦一個不留。
“其實曾經做過私礦的老板們,隨便一屯就賺到千萬,收手也就收手了。以前在礦區打工的老表們,都沒有賺到什么錢,現在還偷偷的往家里運稀土礦,在家里用土法提取后賣給販子”,李逸對網易財經如是表示。
難堪的收場
日前,贛州地區被曝整體稀土治污費用高達380億元;2011年,整個江西省稀土行業的利潤僅為65億元。前者是后者的5.8倍有余。
前述的贛州市下轄縣城政府文件顯示:2010年全縣礦山總數110個,有4項礦山治理(共34個礦山)可納入近期治理對象,其中稀土礦山3項,總投資估算8.74億元;遠期總投資估算8.17億元。
污染嚴重、治污成本高,由上述一縣可窺一斑知全豹。
一位負責稀土治理的官員向網易財經表示,治污資金籌措包括三個方面:一、對于新中國成立前或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閉坑礦山,由于歷史采礦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而責任人滅失的,申請國家補助專項資金;二、對于目前正在開采的原國營大型礦山,礦山開發時間較長或已接近閉坑,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嚴重,礦山企業經濟困難的,申請國家專項補助和地方自籌;三、對于其它生產礦山和新建礦山,由采礦權人繳存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保證金。
據了解,上述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保證金制度,已實行多年。2005年,贛州市政府頒發了《關于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的意見》,規定礦區面積1~5km2的稀土礦備用金繳存標準為0.2元/m2/年;2008年,江西省頒布相關文件,開設專門賬戶專項用于治理恢復,礦區面積1~5km2的稀土礦,保證金存儲標準為0.45~0.675元/m2·年。
前述的稀土行業專家向網易財經表示,稀土治污費用,在一定程度上將給地方財政帶來巨大壓力。
壓力,不僅僅體現在資金方面。
網易財經了解到,贛州稀土礦區的村民,凡年輕力壯者以前均在稀土礦區從事采礦、選礦等工作,他們的收入曾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目前,礦山關閉致使村民失業者眾多;稀土采礦破壞了70%以上的的耕地,失業居民亦無地可種,嚴重影響了約80%居民的家庭收入。
而沒有人告訴這些村民,失業后,該何去何從。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