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鉬業:H股A股招股書迥異被“拷問”
繼紫金礦業之后,又一礦業H股公司即將回歸A股。
5月11日,洛陽欒川鉬業股份有限公司將上會。
作為中國最大的鉬生產商,洛陽鉬業早在2004年改制重組之時,就已受到各路資本追捧,包括上海復星、紫金礦業等知名企業,及至2007年其在香港上市時,更有李嘉誠、沙特王子等資本大鱷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一時風光無兩。
更為風光的是其背后的神秘投資者。2004年,名不見經傳的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鴻商控股”)從復星、紫金礦業等眾多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以1.77億元的低代價拿下洛陽鉬業49%的股份,僅僅在三年之后,洛陽鉬業香港上市之際,這部分股權的市值已近200億元。
這近200億市值,99%的權益歸于一位叫于泳的自然人。作為鴻商控股的實際控制人,于泳行事低調,鴻商控股的公開場合活動一般都由關聯人代勞,公開資料顯示,于泳及其關聯人另一次出現在資本市場上,事涉德隆,頗顯資本玩家本色。
在此次的洛陽鉬業A股招股說明書中,已看不到于泳拿下洛陽鉬業49%股權轉讓的細節,保薦人也已定下“未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論調。
在2007年洛陽鉬業香港上市之時的招股材料中,對此有更為充分的披露,但對比兩份招股書細,部分重要數據迥異,國有資產流失的懸疑頓生。
如果此次洛陽鉬業仍能順利登陸A股,以涉礦企業的高市盈率和炒作題材來看,對于于泳以及一眾低價接手的神秘股東來說,身家勢必再次水漲船高。
此外,以0.2元面值發行的創新之舉,雖然強調與H股的同股同權,但紫金礦業以0.1元面值在A股發行被爆炒的故事讓人記憶猶新,“從客觀上講,這是個數字游戲,0.2元面值,意味著發行價降低5倍,而發行量則增大5倍,直接的作用就是方便投資者以看上去很低的價格打新。”5月9日,一位保薦人說,在目前A股缺乏穩定估值體系和投資者欠缺理性的局面下,低面值IPO更容易引發炒作。
兩份招股書數據迥異
于泳此前的身家無從知曉,但鴻商投資在業界聲名鵲起、其明面上的身家超百億源于洛陽鉬業是沒疑問的。
對于2004年重組增資一事,洛陽鉬業2007年H股招股材料披露比較詳盡,而在近日公布的A股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洛陽鉬業在同一事項上的關鍵論述與之前出現了差異。
2004年9月,洛陽市欒川縣政府批準連年經營困難、資不抵債的洛陽鉬業重組以及增資。
重組前,洛鉬有限(洛陽鉬業前身)資本金為2.51億元,為當地政府全資擁有。根據重組方案,洛鉬有限的原國有股東承擔的買斷員工身份置換金及洛鉬有限上交部分非經營性資產共計1.08億元,用以沖減原國有股東對洛鉬有限的出資額之后,原國有股東對洛鉬有限的出資額為1.43億元,同時鴻商控股增資1.37億元,同時承擔職工改制身份置換金4100萬元,公司注冊資本變為2.8億元。
由此,鴻商控股以1.77億元的代價拿下洛鉬有限的49%股權。對此,兩份招股書都予以確認。
差異在資產評估環節。
洛陽鉬業2007年H股招股書顯示,根據中國估值師向欒川縣政府提交的估值報告,洛鉬有限截至2004年6月底的資產凈值獲評估為1.81億元,扣除國有資本沖減1.08億元后,剩下7302萬元,再加上當年7、8兩個月公司的凈利潤6500萬元,“于2004年8月底洛鉬有限的實際經評估資產凈值為人民幣13804萬元”。
而在此次洛陽鉬業的A股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這一評估值發生了變化。“洛陽中華會計師事務所于2004年8月30日出具《資產評估報告書》(洛中會事評報字〔2004〕第073 號),對洛鉬有限改制所涉及的資產和負債進行了評估,經評估的國有資產價值為18122.98萬元。”
緊接著,在A股招股書中,洛陽鉬業指出,鴻商控股對洛鉬有限增資的價格是在上述資產凈值的基礎上確定的,也即1.81億元的定價基準,“上述增資價格作為改制方案的組成部分得到了欒川縣人民政府的批準以及洛陽市國資委的確認”。
而在H股招股書中,洛陽鉬業則指出,1.38億元的評估值較洛鉬有限剩余國有資本賬面值(1.43億元)為低,“洛鉬有限及鴻商控股同意,以洛鉬有限余下的國有資本賬面總值(即人民幣1.43億元)作為厘定鴻商控股投資認購洛鉬有限的價格基準。”
同一次股權轉讓,在兩次上市的兩份招股書中,卻出現了兩個不同的價格基準。無論如何,其中一次表述失真。
但令人費解的是,1.43億元和1.81億元的定價基準并沒有實質性區別,對于這家日后成為中國最大鉬生產商的企業來說,當時還有復星和紫金礦業參與角逐,這兩個價格只是白菜價與蘿卜價的區別。那么,在這樣一個細節上的差異到底是為什么?
本報記者發現,問題的關鍵在于2004年7、8月的6500萬元凈利潤。
洛陽鉬業H股招股書顯示,在評估師以6月30日為基準評估出洛鉬有限的資產凈值為1.81億元之后,在9月份鴻商控股增資完成之前,7、8兩個月份,洛鉬有限共計實現了6500萬元的凈利潤。
“兩個月就實現了6500萬利潤,你就可以想象,1.8個億不到就買下49%的股權是個什么價格,用超低價都沒法形容。”一位投行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么強勁的盈利增長勢頭,“為何增資作價完全沒有考慮這個因素?實在無法理解。”
更不能理解的是,洛陽鉬業在A股招股書中,以2004年6月30日的洛鉬有限資產評估凈值1.81億元作為定價基準,直接冠以會計師事務所8月30日出
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之名,并表示“上述凈資產價值扣除洛鉬有限原有股東所承擔的買斷員工身份置換金及洛鉬有限上交非經營性資產的金額并計算評估基準日后經營產生的凈利潤后的價值反映了洛鉬有限在改制當時的凈資產值”,以此代替對7、8兩月6500萬凈利潤之事的表述,隱瞞了當時的真實情況。
重組之后洛陽鉬業“奇跡般”一飛沖天,2004年當年實現稅后盈利2.81億元,派息7500萬元,以此計算,鴻商控股在入股數月之后便收回3675萬元的股息,而僅僅在1年之后,洛陽鉬業就更是大手筆派息5.2億元,鴻商控股獲2.55億元,直接收回投資成本不說,還凈賺近億元。
及至洛陽鉬業2007年在香港上市時,鴻商控股所持股權市值近200億元,再加上當初擊敗復星、紫金礦業等重量級對手,同時還能以超低價入股,徹底成為一個“神話”。
鴻商往事
2010年之前,鴻商控股的股東是于泳(90%)和許軍(10%),另外還有一位核心人士于波,其在鴻商控股并無出資,但頭銜是鴻商控股董事局主席。
據媒體報道,2004年8月份,鴻商控股曾連續3次增資,注冊資本從最初的6000萬元增加到1.8億元。而鴻商產業提供給上海市工商局的驗資報告則表明,兩位股東增資所用的1.2億元資金系從他們“開戶的銀河證券北京阜成路營業部從其保證金賬戶中劃出”。
這只掀開了上述股東與資本市場關聯的一角。
2010年9月1日,華夏航空被民航局勒令停飛,這讓鴻商控股引起各方關注。
公開信息顯示,華夏航空的兩位發起人分別為鴻商控股和利德投資,鴻商控股董事局主席于波、股東許軍一度分別擔任利德投資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之職。
2004年,利德投資曾被卷入德隆案,成為德隆吸金渠道之一的中富證券正是經利德投資之手落入德隆虎口。
據媒體此前報道,2002年初,中富證券增資擴股注冊資本增至5.1億元,其中90%的資金為首都機場出資,但對中富證券的控制權卻全部在另一股東方利德投資手里。
紀檢部門審查后,首都機場決意找到下家將中富出手以避免更大的地震。在當時情況下,最需要一家券商的企業就是德隆,雙方一拍即合。
2003年4月利德投資將持有的中富證券54.12%股權轉讓給德隆控制的中企東方,而在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德隆控制的中富證券通過承諾保本、支付4.5%至13%利息的方式,吸收公眾資金共計7.9億余元。
也是在2004年,德隆案爆發,利德投資被卷入,并被認為德隆案的抽資平臺,利德因而退出了華夏航空的籌建。
翻閱洛陽鉬業A股招股書可以發現,利德投資前董事許軍已經退出鴻商控股,但作為對價,于泳將1000萬股洛陽鉬業以每股0.11元的成本價轉讓給他。如成功上市,市值當數千萬。
依然與德隆脫不了關聯的是,招股書顯示,洛陽鉬業的監事之一張振昊,即為原中富證券董秘,在中富證券工作8年,親歷德隆控制時期,此后被于泳招至麾下,現為鴻商控股財務部總經理。
一個頗值得玩味的細節是,在香港上市前夕,2006年8月,洛陽鉬業一度致力于推行管理層持股計劃,由管理層持股的洛陽華鉬公司以5370萬元入股洛陽鉬業,使洛礦集團(洛陽鉬業大股東)、鴻商控股及洛陽華鉬的股份分別為48.45%、46.55%及5%。但是,僅在一個月之后,應河南省國資委的要求,洛陽華鉬將所持股份等價轉讓給洛礦集團和鴻商控股。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