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或被推上WTO法庭
昨天是美國、歐盟、日本就中國限制稀土、鎢、鉬出口問題,向WTO提起訴訟到期后的第一天,根據WTO訴訟機制,針對美歐日在3月13日提起的訴訟,中國應在60天內與其談判,爭取磋商解決。如不能在這一期限內達成協議,美歐日有權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組進行調查。不過記者昨日從多位專家處了解到,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雙方達成協議。
“我們并不指望磋商能夠達成共識,只是希望能夠把時間用盡,為國內稀土行業的資源調整贏得足夠時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雙方進入法律訴訟程序在所難免,不過從初裁到終裁,大約會持續2至3年,中國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整頓產業,琢磨應對措施,讓美歐日到時即使贏了官司,也撈不到任何便宜。
稀土被譽為“工業黃金”,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曾經一段時間,我國一直將其當作普通商品,敞開門不計成本地出口,而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早就基于保護環境以及本國戰略資源的考慮,停止開發, 轉而大量從中國廉價購買。
近年來,我國意識到稀土儲備的重要性以及對環境的破壞,開始實行較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制訂、稀土資源稅調整、稀土出口配額管理。逐步加碼的調控政策和行業整頓抬高了國際稀土價格,出口限額更是讓美歐等國甚為不滿,他們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從中國購買大量“白菜價”的稀土了。
2009年,美歐先是“投石問路”,將中國鋁土、焦炭、螢石、鎂、錳等九種原材料出口限制訴諸WTO。今年1月底,WTO上訴機構駁回中國基于環境保護或供應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訴請求,終裁中國九種原材料出口限制違規。受此鼓舞,美歐日3月13日迅速將上訴目標鎖定為稀土。
基于WTO對于美歐起訴我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官司的支持,對于稀土貿易調查的前景,業內專家難持樂觀態度。梅新育認為,相比之下,美國對于國際貿易規則運用得更加嫻熟,總是以規則制定者的身份企圖將別國置于從屬地位,對我國稀土行業和政府來說,這無疑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持久戰”。但是他也質疑裁決的紙面結果到底能有多大的約束力?
多位業內人士也都表達了類似觀點,認為中國有足夠多的辦法來加以應對,在WTO框架下,許多國家都采取過一些很管用的辦法,其中尤以美歐日等國做得最為“老到”,這些“經驗”值得中國學習借鑒。
北京WTO事務中心首席專家程大為認為,除非逼迫中國讓步,否則美國等不會輕易放棄。不過她表示,經過專家數次聽證、評審,直至中期報告出臺,到最后全體WTO成員國評審,最終報告出臺,整個程序至少一年。這也給國內稀土產業調整爭取了時間。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