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稀土并購遇環保黑洞 贛州爆380億修復缺口
按照《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五礦集團、中國鋁業公司、中色股份、包鋼稀土等稀土業巨頭今年要完成在全國稀土行業的布局,4月初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的成立正式為此事吹響號角。
與此同時,飽受環境破壞之苦的南方稀土各省市也紛紛提出各自的環保問題,其央企爭奪最激烈的贛州一市就爆出了380億元環境修復缺口。業內人士指出,地方政府此舉是在告訴央企,必須明確未來的責任。
不過記者了解到,盡管目前稀土的環保成本足以抵消企業的產業利潤,但央企整合的終極目標是壟斷資源,“以價換量”保證高利潤,此舉與地方政府希望分享稀土高收益的目標并不一致。
央企“遇困”
5月7日,包鋼稀土在其官網公布,擬出資8750萬元,與江蘇天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及其他三位自然人共同發起組建包鋼天彩公司,建設年產4000噸節能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項目,該公司注冊資本為2.5億元。
在國內三基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包鋼稀土此舉引起了行業爭議,但對于其企業自身來說,正是稀土行業大整合下的必然之舉,包鋼稀土總經理張忠此前多次表示,要想深耕稀土下游產業,必須綜合利用輕稀土和重稀土。三基粉的主要原料正是中重稀土。
在此前4天,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到中國鋁業公司調研中指出,希望中鋁公司在稀土資源整合中發揮龍頭作用,深化與地方政府合作,加快推進整合力度,在建成稀土集團方面取得新進展。
蘇波的此表態被認為是確認中鋁公司在稀土領域的龍頭地位,此前,中鋁已經決定追加52億元開發廣西稀土資源,地點選在賀州和崇左兩地。而其競爭對手中色股份近期也已投資4.73億元建設7000噸/年稀土分離項目。
就在稀土巨頭們加緊在全國范圍內排兵布陣,準備分享全國稀土礦產的時候,關于稀土環保欠賬的話題不斷被提及。4月9日在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成立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指出中國稀土環保治理的巨大黑洞,其中僅贛州一地的環境修復費用就達到380億元。
對此,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安海軒表示,如果僅贛州一市的稀土環保欠賬就高達380億元,則全國的稀土環保欠賬不會低于1000億元,“這意味著稀土資源整合后彌補環保欠賬將會是一筆很大的支出,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稀土價格。”
“地方政府此時拋出這個話題是在告訴即將進駐的央企,未來在獲得稀土礦權收益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國內一位權威的稀土業界人士告訴記者,近乎天價的環境修復資金不可能由政府財政出,未來誰獲得礦權都有義務盡此項責任。
全國摸底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近日在全國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表示,要以環保核查和清潔生產為重點,著力推進重點行業污染防治,全面開展稀土、制革、鉛蓄電池和再生鉛等重點行業環保核查,嚴格開展上市環保核查和后督察。
4月中下旬,國家42個部委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在贛州經過6天的調研后,形成了一個環境報告。報告顯示,稀土開采污染遍布贛州的18個縣(市、區),涉及廢棄稀土礦山302個,遺留的尾礦(廢渣)達1.91億噸,被破壞的山林面積達97.34平方公里,僅殘留1.9億噸廢渣的治理就需70年。
記者從贛州市地礦局了解到,贛州市計劃未來五年完成剩余全部廢棄礦山復綠的基本表面治理,預計總投入費用缺口約26.39億元。在此之前5年里,贛州市已經累計投入了近兩億元用于環境修復,資金來源于包括國家部委和省級主管部門。
江西省工信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底江西省稀土企業實現利潤65億元,同比增長493%,即2010年江西稀土行業利潤只有約15億元。記者了解的數據顯示,在2010年之前,中國稀土行業的產業規模也未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顯然,以現在稀土行業的利潤所得來反哺當地環境并不現實,而指望地方政府財政拿出錢來也無可能,受訪的當地產業界人士比較一致的想法是從未來的稀土收益中獲得資金,對環境進行長期的修復。
“2011年新的稀土污染物排放標準出臺,如果要完全達標,每噸稀土的環保費用超過10萬元,加上當年資源稅漲幅達到10倍,完全按要求做的企業基本就賺不到什么錢了。”王仲山說。
王仲山向記者介紹,南方稀土的品位低,一般要開采2000噸的原礦才能分離出1噸的精礦,而四川的輕稀土礦則是每200噸分離1噸精礦,“就對地表的破壞量而言,江西是四川的10倍。”
利益分割
盡管高額的環保費用對每家單獨的企業來說都難以承擔,但到目前為止,有意角逐南方稀土的央企并沒有后退的跡象。
實際上,早在10多年前,關于稀土礦山的修復問題已經受到關注,但鑒于當時南方稀土均價長期徘徊在每噸4萬多元的低水平,加上大家的環保意識尚未加強,因此修復工作也未得到落實。
經過2011年至今的起起伏伏,南方稀土的均價穩定在每噸20萬元左右,相對2000年漲了近5倍,隨之而來的環保費用也驟增。當地一位已經離開稀土行業的商人劉軍向記者表示,從2009年開始,地方政府開始以環保為名向企業收費,從銷售額的10%一路攀升到50%。
中鋁廣西有色稀土開發有限公司的一位要求匿名的高管對記者表示,央企的進駐最低層面的意義是能保證達到新的《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與地方企業相比,央企最大的優勢在于資金充足。
“央企的整合會配合國土部和工信部的開采指標進行,只要整個南方稀土的開采、冶煉都被控制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開采指標就能得到落實了。”上述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指標可控是保障企業利益的載體,而對于可能承擔修復負擔,他認為新的企業不可能對過去的欠賬負全責。
而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的普遍看法是,“以價換量”將成為央企未來經營稀土的戰略,因為目前南方稀土開采的高成本直接來自于其礦產特性和生產工藝,按照從量計征資源稅規則,每噸稀土精礦的稅收取決于原礦的開采量,一旦控制精礦的產量,原礦的開采量化也會減少,其所承擔的資源稅也會相應降低。
該人士舉例稱,如果將現有的稀土產量減少一半,每噸20萬元的價格就有望再翻一番,如此一來生產成本和資源稅都會相應減少一半。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