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盜采者移師鄰省 福建掀稀土保衛戰
提到稀土,投資者一般首先聯想到的就是江西。不過近來隨著永安林業因林地下稀土遭盜采引發三個漲停后,市場目光頓時聚集在福建的稀土礦產上。證券時報記者奔赴永安實地采訪了解到,當地稀土資源遭遇移師而來的江西稀土盜采者的覬覦,福建正加大對盜采打擊力度,并破獲多起非法采礦案件。
盜采者覬覦福建稀土
據了解,福建稀土資源豐富,目前已經探明的儲量有5萬噸,遠景儲量達400萬噸。據永安當地居民介紹,永安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稀土礦“肯定是有”。正因如此,在鄰省江西稀土礦產因盜采流失嚴重的情況下,一些非法盜采者又開始覬覦起這片土地上的稀土礦產。
永安市國土資源部門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當地開始出現盜采稀土事件,大多位于地形復雜、位置偏遠的大山深處。這些稀土盜采,工藝簡陋,不僅影響了當地農戶的飲水安全,而且還會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矛盾非常突出。
從去年10月開始,永安市政府牽頭國土資源局、環保局、公安局及鄉鎮、街道等單位共同開展針對非法稀土礦產的“雷霆行動”。據一位參與治理非法開采稀土礦行動的專案人員介紹,截至目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在全市境內共發現盜采點18個,已經對其中四起盜采案以非法采礦案進行立案,對其中的三起進行了起訴,涉案人員16人,上網列逃6人。下一階段,國土資源部門還將繼續向公安部門移送剩余的十余起案件。
實際上,不僅是永安當地,稀土盜采現象近年來在福建全省各地均有發現。福建古田縣一處稀土盜采點甚至發生山體滑坡的慘劇,共有6人遇難,現場觸目驚心。
稀土盜采“打游擊”
永安當地一位熟悉稀土盜采模式的人士告訴記者,稀土盜采的打擊難度相當大。基本上所有的盜采點都位于地形復雜、偏遠的私人林地上。大都是由從江西流動過來的技術人員與當地村落里的“頭面”人物進行合作。技術人員以技術入股占40%股份,“頭面”人物提供資金占60%股份,然后還要對盜采點附近的村民用現金進行收買,防止有人舉報,一個盜采點的投資金額大概在200萬元左右。
以當地最早發現的一起盜采案件為例,就是由于村民和盜采者在利益分配上產生了糾紛,引發村民舉報,案件才得以暴露。
此外,該知情人士還表示,現在的盜采技術也比以前更為“先進”了,可以做到表面上不破壞植被。具體方法是,技術人員前期先對山體進行勘探以確定大概的采礦范圍,然后在山體上鉆若干個孔洞,埋入塑料導管,接著灌入硫酸銨等“藥水”。此后,在山體下方挖掘出幾個洞口對滲透液體進行收集后引入沉淀池。最后再在沉淀池中放入草酸或碳酸氫銨等進行沉淀處理。用這種方式進行盜采,由于表面植被沒有受到破壞,在衛星上根本無法發現。
實際上,這種簡陋方式提取出來的沉淀物只是一種半成品,業內一般稱作“濕稀土”。后期,濕稀土還要賣到專業的稀土分離廠進行煅燒和分離,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成品稀土。不過,雖然表面植被沒有受到破壞,但是由于灌入大量的硫酸銨,對山體的破壞非常大,嚴重污染了環境。
記者了解到,由于打擊及時,永安當地大部分盜采點尚未出礦即遭到取締,辦案人員查獲的最大一批濕稀土共計26.22噸。
追逐暴利鋌而走險
一方面,福建復雜的地形條件使得盜采者容易規避執法機關的打擊;另一方面投入產出的巨大反差也使得盜采者敢于鋌而走險。
知情者告訴記者,福建當地的稀土礦分布非常分散,只有沙包土里面才會含有。通常就蘊藏在植被以下大概七八米左右的地層里,開采方式簡便,周期短,非法開采由于不需要考慮到環境保護因素,因此成本低廉。正常情況下一個盜采點兩三個月左右就能出礦。
以上述破獲的26噸濕稀土盜采案為例。該盜采點規模較大,盜采者投入資金大概在300萬元左右,到被取締時尚未來得及完成出貨,現場共查獲濕稀土26.22噸。以目前15萬元每噸的黑市價格計算,其市值在400萬元左右,只要盜采者順利完成銷售,本金即可一次性收回,誘惑力極大。
此外,由于目前對盜采者一般是在先由國土資源部門對盜采現場進行勘察判斷損失金額,然后再根據《刑法》中的“非法采礦罪”進行起訴,對盜采者的震懾力尚顯不足。
根據法規,對于破壞性開采造成損失在金額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30萬以上的處以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由于高峰期1噸濕稀土可以賣到三四十萬元的價格,加之工藝簡單、量刑較輕,收益和風險懸殊很大,盜采者普遍存在“搏一次”的僥幸心理。
上述案件中,記者掌握的福建省國土資源廳出具的礦產資源破壞程度鑒定報告顯示,盜采礦種為風化殼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因無證非法開采,造成礦種資源破壞,礦體破壞體積為3.9萬立方米,每立方米重1.45噸。根據同類礦產市場行情及綜合考慮礦質特征、開采條件等因素,專家認定非法采礦破壞的資源價值為104.6萬元,屬于特大非法采礦案件,涉案人員最高獲刑為7年。
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也考慮到了以“非法采礦罪”定刑對盜采者震懾力不足的因素,目前正在研究提起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要求盜采者對破壞的植被和山體進行恢復賠償,加大震懾力。
稀土資源整合尚需時日
證券時報記者在實地采訪中還了解到,隨著近年國家不斷出臺政策對稀土產業進行規范和引導,特別是稀土專業發票的推出和稀土分離廠配額的減少,目前“濕稀土”的黑市價格已經從高峰期的四五十萬元回落到十五萬元左右,利潤大減,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稀土盜采行為。
位于福建長汀的金龍稀土分離廠是廈門鎢業的全資子公司,目前是福建省唯一一家稀土分離廠。記者了解到,由于配額不足,今年2月份后該廠就已經處于停產狀態。
據了解,鑒于稀土產業的重要性,目前福建省政府也有意以廈門鎢業為核心治理全省的稀土產業鏈。不過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由于稀土開發或多或少存在環境污染的隱患,而且如果正式對福建境內的稀土資源進行勘測,恐怕反而引來盜采者,因此相關部門顧慮重重。目前,福建省內稀土資源整合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尚無進度表。
目前,廈門鎢業在龍巖地區擁有兩本稀土開礦證,但已基本開采完畢。此外,廈門鎢業前幾年就已經在申請一本位于龍巖長汀的新的稀土采礦證,目前仍然未獲批。
今年3月,廈門鎢業與三明市國投合資成立了三明稀土開發有限公司,擬在三明市轄區范圍內進行稀土資源勘查、開采、收購等業務。不過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公司具體運作條件也尚未成熟。
業內人士呼吁,盜采稀土猖獗的江西正在為此付出慘痛代價,如今福建稀土盜采雖然勢頭剛起就遭到整治打擊,但長遠來看治理仍不能松懈。
從記者在永安當地了解到的情況顯示,政府部門已意識到建立起長效監管機制的重要性,一是實行非法采礦巡查報告制,建立巡查隊伍,對已發現的盜采點“一日四巡”,防止死灰復燃。對新發現的盜采點,當天報告專項小組,并在3日內組織力量進行取締。二是建立非法采礦檔案制度,對盜采案件進行調查并建立檔案,做到有登記、有調查、有處理結果。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