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產業發展--我來獻策
"中東有石油 中國有稀土"-鄧小平
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中國的稀土是華夏兒女的珍稀資源,數量再多,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把稀土賤賣了。更何況,有些國家低價購買中國的稀土用來囤積,哪怕就是出于商業目的也值得我們警惕。
據統計,1980年,全世界稀土產量為2.6萬噸,2007―2008年,全球稀土年產量達到12.4萬噸,其中產量最多的中國為12萬噸,占全球稀土產量的96.8%,其次是印度,為2700噸,巴西650噸。美國和獨聯體國家稀土儲量占全球稀土儲量的32 .5%,但迄今稀土產量幾乎為零;澳大利亞稀土資源豐富,但幾年后才能提供稀土資源;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繼續大量進口稀土資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稀土儲量只占全世界總儲量不及40%。因此,其他國家的稀土與其說是太過稀少,不如說是因為開采成本太高而難以或不愿意生產。
我們當年大量低價出口煤炭,現在又大量高價進口煤炭,難道這樣的教訓還不夠嗎?當年低價出口煤炭是不得已,實在太缺外匯和出口產品,只能靠出賣資源。今天有3萬多億美元外匯,多得花不完,完全沒有必要再靠出賣資源換取外匯。澳大利亞出口鐵礦石和煤炭,論稀缺性比稀土差遠了,居然就能夠掌握定價話語權,年年向中國鋼鐵企業獅子大開口,澳大利亞政府還對煤炭和鐵礦石公司征收30%的巨額利潤稅。
中國倘若真的控制全球約90%的稀土供應,那么,中國的稀土出口無論如何也應當比澳大利亞煤炭、鐵礦石出口企業擁有更大的定價話語權,中國政府也完全有理由比澳大利亞政府征收更高的巨額利潤稅。
對于稀土出口上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人應該好好學習WTO游戲規則,更加善于利用規則為我國服務,因為大多數規則還是向著發達國家;應該告知世界和中國人自己,我們不是“稀土大國”,我們僅僅是開采和探明儲量的所謂第一大國;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將稀土礦自私的一一封存,其實他們才是稀土大國。稀土更多被西方國家用于軍事工業目的,還需在嚴禁將中國稀土用于軍事目的與地球環境保護等體現出來,體現中國維護世界和平與愛護地球的大局觀。
大宗商品此起彼落、四大糧商跨國糧食定價、鐵礦石談判、輪胎“保衛戰”等,都預示著這是一次有預謀的戰爭。正如中國一位戰略學者所說:一百多年前,西方能用槍炮逼中國買鴉片,但現在早已經不是能來中國硬搶稀土的年代了。西方在稀土問題上指責中國只能說明,世界變了,中國變了,西方的霸權心態卻沒有變。
“稀土之父”徐光憲指出,美國國防部和日本防衛廳都有戰略元素儲備制度,規定包括16種稀土元素在內的35種元素為戰略元素。他提出,我們也應該建立戰略資源儲備制度。了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