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或對部分重要資源產品戰略收儲
接近官方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正考慮對部分重要資源產品實行收儲政策,包括銅、稀土、鎢等,并考慮對部分稀有金屬也將采取類似稀土的管理辦法。這是中國對資源產品管理的重要政策調整,既可儲備重要資源,又有利于穩定資源產品價格。
目前方案尚未出臺,但據中鎢在線了解,該收儲政策如何具體操作、效果又將如何,都有爭議。以稀土收儲提法為參照,國家可以出資對重要物資實行戰略儲備,但怎樣補貼鼓勵企業也參與其中,尚存問題。且國家儲備能否真正干預市場平抑價格,效果也存疑。
既戰略儲備又平抑價格?
消息人士稱,“部分重要資源能源產品”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屬于中國嚴重緊缺、需要通過進口的產品,如石油、銅、鎬等;另一部分屬于中國儲量、產量豐富,并大量出口滿足國際市場的需要。
前一部分產品價格主要受制于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價格低迷時可擇機收儲,后一部分產品,主要是一些稀有金屬,如稀土、鎢、鉬、銻、錫等,雖然中國儲量世界第一,但由于整體數額稀少,難以滿足國內外新興產業、新能源(生產新能源的材料主要依賴于稀有金屬)和國防軍事工業發展的需要。
消息人士提到,如石油、銅、稀土、鎢等,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國際市場激烈爭奪的對象。當國際市場一些大宗產品、特別是部分重要資源能源產品價格走低時,是國家收儲的好時機。全球17種稀有金屬約97%的產出來自中國,這些金屬在國防、電子以及再生能源行業至關重要。
本月初,工信部正牽頭研究建立國家稀土收儲機制以平抑稀土價格波動。當稀土價格下降到某一特定價格后,企業將按照收儲機制的要求在市場上收儲;當稀土價格上漲到某一特定價格后,企業將按照收儲機制的要求售出稀土。此前,去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建立稀土戰略儲備體系,將按照國家儲備與企業(商業)儲備、實物儲備和資源(地)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稀土戰略儲備。
實際操作有困難
但上述收儲政策如何具體操作、效果又將如何,卻有爭議。
“如果有利可圖,企業自己為何不做,卻要國家鼓勵?如果要國家補貼來做,為何不直接實行戰略儲備?”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向記者表示,由于不可再生,盡管價格會短期波動,但長期來看,資源型產品的價格走勢是向上的。由此,假如長期囤積,企業自己儲備就能賺錢,無需政府鼓勵。但為何企業不這么做?關鍵問題在于儲備成本太高。要解決該問題,鼓勵企業儲備,最終還是要國家拿錢。
以石油為例,生意社大宗商品分析師李宏告訴記者,各國普遍將其作為戰略物資,且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有90天的儲備量,以備戰爭等突發狀況。但因起步晚,且儲備工程耗費時間資金,三期儲備工程尚未建成,目前我國的石油儲備只有40天。“戰略儲備十分重要,國家可以出錢來做,如果企業來做,則成本過高。”林伯強說。
通過收儲來平抑價格,在林伯強看來也很難奏效。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林伯強分析,美國的石油儲備很高,也曾試圖干預市場,但基本沒有成功過。因為首先,一國的儲備量相對市場整體量來說還是太小,而且也不敢將儲備全部拿出來投向市場。
另外,具體怎樣確定低買高賣的時機,怎樣彌補企業可能的損失,也需細化操作。從稀土來看,生意社大宗商品分析師劉銳星向記者表示,去年從年初到7、8月稀土價格一直瘋漲,后來又持續下跌,今年3月小反彈,但又轉跌,一路下滑至今。如果企業在看似低點買入,稀土價格仍一路下跌,在看似高點買入,價格仍上揚呢?這些都是問題。
林伯強認為,我國考慮收儲政策可能是希望試一試,但儲備資源的最好方法是禁止或減少開采。
鎢鉬制品生產商、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短信咨詢:15880262591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