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爭端還真是別有用心?
7月10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召開會議。在會上,中國拒絕了美國、歐盟和日本提出的要求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設立專家組、調查中國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的請求。
中國代表表示,中國一貫遵守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則、積極履行入世承諾,中國有關加強稀土等原材料管理的政策,完全是為了保護自然資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無意借此來保護本國工業,更無意影響國際市場。
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相關規則,美歐日在兩周之后有權再次提出成立專家組的請求,被訴方則無權再次反對。有消息說,專家組預計將在7月23日召開的貿易爭端解決機構會議上設立。
今年3月13日,美歐日三方曾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中國針對稀土、鎢、鉬的出口限制措施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以及中國入世承諾,并向中國提出磋商請求。各方在4月舉行了正式磋商,但未能就相關問題達成一致。美歐日于6月27日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了成立專家組進行調查的請求。
從年初的9種原材料案中國敗訴到當前的稀土案,西方國家為何一再挑戰中國的原材料出口管理政策?其戰略考慮與利益需求到底為何?中國又該如何積極應對?為解開這些問題,中國環境報特采訪了相關專家。
稀土爭端的焦點是什么?
專家組一旦獲批準成立,將會對中國稀土、鎢、鉬等原材料出口限制的具體措施進行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強征出口關稅、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出口限價等30多項。其中,出口稅和出口配額將成為調查、審議的重點。在出口稅方面,中國曾在入世時承諾僅對84個稅號的產品征收出口稅,并補充注釋:“中國將不提高現行實施稅率,但例外情況除外。”許多資源性產品如稀土、鉬等并不在征稅范圍之內。美歐日據此認為,中國無權對稀土征稅,是否符合例外情形將成為調查重點。在出口配額方面,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稱,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稀土等原材料出口國,中國的出口限制政策減少了國際市場稀土原材料的供應,是一種人為拉高稀土價格、牟取壟斷暴利的保護國內企業的做法。對此,中國方面多次表示,中方的稀土政策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中方認為,限制稀土出口符合WTO成員可援引以環境保護為理由的例外條款,不構成違規。
針對此次爭端,WTO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說,美歐日與中國圍繞稀土問題爭端的焦點是雙方對世貿規則和義務的不同解釋,并非某一方不履行義務。“雖然我們限制了稀土出口,但并未對全球市場供給造成影響。2011年中國的稀土出口配額使用率只有60%左右。西方國家一再拿配額說事兒,無非是嫌貴。說白了,還是利益驅使。”
“美歐日提出稀土案主要出于經濟原因。”西方國家通過低價進口中國稀土然后制成高科技產品高價返銷中國牟取暴利,這已成為西方國家獲取巨額經濟收入的通常做法。一旦中國限制原材料的出口,將會導致西方國家既得經濟利益受損,同時由于原材料出口的限制,將使得下游產業被迫向中國轉移。這是西方國家不愿意接受的。
“另外,西方國家不愿看到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掌握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因此不斷借原材料出口政策來打壓中國。”“這其實并不完全針對中國。隨著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崛起,西方國家為確保自己的國際地位,難保不借貿易政策對這些國家進行打壓。”
環境利益是稀土案的另一個關鍵點。稀土開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對土壤、水等造成嚴重污染,這一點發達國家心知肚明,許多本國稀土資源頗為豐富的國家均出于環境考慮關閉了自己的稀土礦,轉而引進中國不計生態與環境成本的廉價稀土。
據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衛星監測結果,處于江西贛州國家級稀土規劃區的7個縣(龍南縣、尋烏縣、定南縣、贛縣、安遠縣、信豐縣、全南縣),因稀土開采造成的區域性生態破壞面積2000年為32平方公里,2010年達到了153平方公里,10年間擴大了5倍。據初步測算,僅贛州一地因為稀土開采造成生態破壞所需的礦山生態恢復性治理費用就高達380億元。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稀土開采所獲得的經濟收益。
中國付出了這么大的環境生態成本為全世界維持90%以上的稀土供應,現在希望收緊稀土出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卻引來了發達國家的諸多不滿,發達國家出于自身的各種利益考慮可見一斑。
中國勝算幾何?
2012年1月30日,世界貿易組織發布最終裁決報告,認定中國對礬土、焦炭等9種原材料實施的出口稅和配額違背了WTO規則,并駁回了中國基于環境保護或供應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訴請求。
根據WTO專家組的判決報告,并結合中國的政策和實際,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與貿易研究專家組做出了一些基本判斷,認為原材料案只是歐美向WTO起訴中國的“敲門磚”,這次“投石問路”的舉動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將下一個目標鎖定稀土。
果不其然,美歐日在今年3月正式向WTO提出磋商請求,4月磋商未果后,按照WTO程序,此案即將進入專家組介入調查階段。雙方“對簿公堂”似乎已成定局。
目前,中國回應的抗辯理由仍然以保護資源環境為主。而原材料案中,中國同樣的申訴理由并未得到WTO專家組的認可。在這種情況下,稀土案將何去何從?
中國要勝訴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雖然上訴機構關于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違規案的裁決結果對于稀土案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但WTO爭端解決機構并未實行“遵循先例”的原則,也就是說,“前案的判決結果只起參照作用,而不具立法性。因此,這次新成立的專家組完全有可能推翻原材料案的判決結果,做出新的裁決。并且,原材料案中某些結論還有值得商榷的余地。屠新泉說:“例如,中國在入世議定書中并沒有明確詞句說明可以援引GATT1994第20條的一般例外條款,上訴機構據此認為中國是自行放棄了援引權利,裁定中國在原材料出口稅問題上便無權引用環保例外條款。”“而中國則認為,援引例外條例的權利如真理般普遍,即便沒有在入世議定書上以文字形式表示,該權利也是不容質疑的。”屠新泉說,“在稀土案中,中國是否有權在出口稅問題上援引例外條款將繼續成為各方爭議的焦點。對此,中國應據理力爭,盡量說服專家組做出不同于上次的判斷。”
與原材料案不同的是,在稀土問題上,中國不僅對出口進行了限制,對國內的開采、生產等一系列環節也嚴加管控。如對國內市場采取配額開采、對分離冶煉指標也進行配額控制,這符合GATT第20條“與保護可用盡的自然資源有關的措施,如此類措施與限制國內生產或消費一同實施”的條款要求。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我國現行的稀土指令性生產計劃將是我國在此次訴訟案件中的有力證據。對于稀土案也不能太過樂觀。從以往案例來看,被訴方獲勝的幾率還不到30%。中國雖然在配額方面占有一定的有利證據,但WTO的某些基本規則中方還是很難逾越。
WTO存在的意義就是要維護貿易公平,它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限制和保護政策。根據WTO基本規則,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則,不管理由多么崇高,成員國均無權限制正常交易的商品出口。以稀土案為例,中國完全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和措施來保護稀土資源和生態環境,如加強生產端的環境治理甚至完全限制開采。“以限制出口的手段來保護資源環境在WTO看來都是別有他用。”
一般來說,從正式提起訴訟到世貿組織專家組成、發布初裁再到發布終裁,整個過程大約需要2~3年的時間。中國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加強對國內稀土產業的整頓與管理,這對于訴訟本身和中國的戰略資源保護都不是壞事。
如何建立環境與貿易應對機制?
一旦稀土案敗訴,中國稀土將以更加廉價的方式被西方國家收購,對中國稀土行業將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其次,由于放開了稀土市場,稀土行業的無序競爭將更加激烈,如不加強管制,對稀土的無序開采將對我國的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同時也會導致資源的價格與價值嚴重偏離。因此,他建議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搜集各種有力的相關證據,爭取訴訟的勝利。
這次訴訟對中國來講是一個將環境與貿易問題充分暴露出來的重要契機,即使敗訴,也并非壞事。“年初原材料案敗訴之后,中國對國內的稀土開采管理及環境整治力度空前,國務院還發布了首部《中國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這實際上都是從原材料案敗訴中吸取教訓后采取的一系列動作。”
同樣,這次稀土訴訟案再次將中國的環境與貿易政策推上風口浪尖,如何建立有效的環境與貿易應對機制,中國已無法回避。
“這兩起案子實則反映出我國在環境貿易政策方面的不足,”“現階段,我國在制定環境貿易政策的時候更多地依賴行政手段,有時無法適應以自由貿易、市場經濟為基本理念的WTO的要求;另外,環境政策與貿易政策在制定的時候經常脫節,未能統籌考慮。”面對日益變化的世界資源環境與貿易格局,貿易對環境的影響應該被引起足夠重視。
首先,中國應該熟悉和深入研究WTO的規則,并參與到新規則的制定中去,以便更好地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第二,加強研究貿易對環境的影響及評估,在世界資源環境與貿易格局中占領一席之地;第三,完善環境標準和法規,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與貿易協調發展政策體系;第四,加強人才培養,對于新的領域人才隊伍非常關鍵,在應對WTO諸多挑戰時,完備的人才隊伍能起到關鍵的作用;第五,健全國內市場,培育新興產業,利用WTO的例外原則,對加速環保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予以扶持,對資源性產業加強整合力度,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鎢鉬制品生產商、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短信咨詢:15880262591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