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產業專利技術受制于人 終端應用依然滯后
稀土產業是我國為數不多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地位和較大影響的產業之一,稀土材料在現代新興綠色能源技術、高新技術和國防軍工體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記者日前在廣東、浙江、江蘇、北京等地調查發現,我國稀土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成果相對較少,尤其在終端應用領域,重要原因是發達國家利用搶先掌握的技術專利,制約我向產業鏈高端轉移和發展。業內人士呼吁,要想在國際市場上有所作為,擺脫專利受制的局面,惟有依靠科技創新,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
終端應用領域核心技術匱乏
電動汽車、風力發電、綠色照明與顯示、計算機、移動通訊、導彈制導、智能炸彈等技術對稀土材料具有很強的依賴性,而隨著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對稀土材料的需求還將持續上升,因此,發達國家都將稀土列為戰略資源,并將稀土材料研究和相關應用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例如在歐洲,由稀土材料研制的化工產品已被成功應用于電動自行車電池生產和汽車尾氣凈化中,此外,更加節能的稀土材料燈也逐步取代傳統的高耗能白熾燈。
“與日本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術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稀土主要應用在傳統領域。”浙江英洛華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永水說,稀土新材料主要包括磁性、儲氫、發光、催化材料等,均屬于我國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稀土原礦的開采和分離技術都是世界一流,但在附加值最高的終端應用產品上,核心技術幾乎全部掌握在外國人手里。
英洛華年產釹鐵硼約6500噸,位列國內前三位,釹鐵硼屬于高端的稀土材料,應用極為廣泛。張永水坦承,在終端應用層面上,公司技術與國外有很大差距,比如波音飛機只用日本的釹鐵硼。“我們這樣的草根企業,以前注重數量,隨著經濟國際化和市場國際化,必須轉型升級,”他說,公司這兩年將投資兩個多億,對設備更新換代,其中花600多萬從德國引進氣流磨,“價格是國內產品的十幾倍,但是值得。最近和韓國客戶洽談,他們對產品性能要求非常高,如果不更換氣流磨等設備,就沒法達到要求。”
江蘇稀土協會秘書長趙平華和張永水有相同感受。他1986年進入稀土行業,認為目前在終端應用技術上,我們依然是跟蹤仿制明顯多于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有待提高。他舉例說,汽車尾氣處理需要用到稀土催化材料,在這個領域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不到10%,基本都用的國外技術,還有,用于大飛機、軍工產品上的稀土功能材料,核心技術更是幾乎被國外壟斷,“我這樣的老稀土人,技術創新的愿望特別強烈!稀土這么寶貴的資源,必須向高精尖發展。”
據業內人士分析,在“原礦、精礦、分離產品、功能材料、器件、實用商品”這樣一個稀土產業鏈中,越接近后端,對環境的破壞越小,效益越高。中國在原礦到分離產品的環節上居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技術應用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差距,而稀土的最大價值恰恰就在于從功能材料到器件再到實用商品這幾個環節。
發達國家搶占專利進行限制打壓
談及我國稀土材料產業核心技術匱乏的原因,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永磁材料研究室主任李衛說,部分發達國家利用長期積累的資金和技術優勢,通過收取高額的專利費,設置不合理的銷售許可證,限制和打壓我國企業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生產和出口。由于缺少知識產權,我國只能開采、冶煉分離稀土初級產品,附加值低、議價空間小而且嚴重污染環境;發達國家從我國進口初級產品深加工后,價格和利潤就成幾何倍數增長。
事實上,我國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就介入稀土技術的研究,但是,直到1985年才成立專利局,而日本在1983年就申請了釹鐵硼的主專利,之后每年不斷更新專利包,歐美也是如此,搶先申請了相關專利,并與日本形成了交叉許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產品出口到日本和美國的時候,就必須購買其銷售許可;而且,發達國家還通過專利保護,在最核心的技術上控制市場。對此,中國“稀土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曾公開表示,“釹鐵硼永磁材料是美國、日本的專利,我們要付專利費給他們;冰箱里用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要用新的稀土制冷材料代替,現在也還是美國的專利。這就是我們的差距。”
由于專利上嚴重地受制于人,我國少有企業介入稀土終端應用領域。相比之下,在開采、分離等領域,由于技術門檻低,國內稀土企業眾多,存在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的問題。“每個省都在搞稀土園區,用資源來招商,低水平地重復建設產業鏈。”趙平華說,他更希望以現有稀土生產規模較大的骨干企業為主體,以資產為紐帶,按照市場規則,最終形成幾家大型企業集團。
專家們認為,除了受到發達國家壓制之外,還有兩個原因導致稀土材料核心技術缺失,一是雖然國家加大了該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方面的投入,但相對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在這方面的投入還是偏少,稀土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還比較滯后;此外,企業對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信心不足,使其不能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自主研發。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
專家們建議,我國通過保護知識產權來推動企業技術革新,比如構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建立稀土行業主導產品和關鍵技術專利檢索、分析和預警平臺,掌握國際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為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提供信息基礎,此外,利用平臺圍繞行業發展需求,探索以多種方式提供專利數據資源以及專利信息分析服務,引導市場主體加強專利信息利用。
“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加大新材料生產與應用研究的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將我國的稀土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技術優勢。”李衛建議,加快稀土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引導和組織稀土生產應用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大力開發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尤其是要重視聯合企業進行技術攻關,以往主要是研究所和大學一起,而企業才應該是創新的主體,只有企業才能支撐這個產業。”
李衛提出,可以成立“國家稀土科技和戰略研究中心”,以開放、聯合、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稀土科學的基礎研究,組織稀土資源、采選冶煉、材料、器材、環境等多方面的技術人才共同開展創新研究。同時,該中心還要包括經濟、法律、貿易、外交、專利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專家,成為國家稀土科技、人才、產業發展和戰略研究平臺,形成世界稀土科技中心,培養高水平、綜合性人才,引領國際稀土科技和產業發展。
趙平華等人還希望國家出臺類似“稀土產業發展路線圖”的頂層規劃。首先,為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宜對各地稀土產業鏈進行細分,根據各自特點出臺發展規劃,特別是鼓勵各地企業申報技術附加值高的項目。其次,由于科技人員和科研機構習慣于追求“短平快”,應該有相應的鼓勵和扶持政策,尤其要讓“國家隊”真正靜下心來,專注于自主創新,推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幫助深加工、高附加值終端或近終端產品的出口。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短信咨詢:15880262591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