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葉稀土限量標準引激辯 有望撤銷
檢測新方法更新致合格率低
據記者了解,衛生部7月17日發布了一份名為《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測定》,其中顯示:此適用于谷類糧食、豆類、蔬菜、水果、茶葉等植物性食品中,檢測16種稀土元素含量的測定,用來代替2003年的測定方法,增加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在此之前,一直采用的分光光度三濾長法測定,只需用來檢測5種稀土元素含量的測定,經驗證明并不適合于茶葉。
對于此次新的調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秘書長嚴衛星認為,稀土檢測方法調整是為了讓檢測值更嚴謹。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楊秀芳也對記者表示:“這次稀土元素新測定方法,也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而適時補充修正的,出發點還是好的。”
此前中國對茶葉中稀土限量的標準,來自于2005年衛生部頒布實施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該標準對茶葉中稀土氧化物含量提出了限量要求,即茶葉的限量標準與玉米、稻米相同,均應小于2.0毫克/公斤。據了解,目前,美國、歐盟、日本茶葉標準中均未設定稀土限量指標。
楊秀芳告訴記者,茶中葉的稀土來自其生長過程:一是茶樹從土壤中吸收稀土金屬;二是噴施稀土“肥料”造成茶葉中殘留,三是茶葉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地積累一些元素,所以生長期越長,稀土含量就越高。
然而,鐵觀音和綠茶、紅茶不一樣,它必須要選取比較成熟的茶葉制作,而綠茶、紅茶只取嫩芽,鐵觀音吸入的稀土可能會較多。
畢業于安徽農業大學的范承勝,曾經獲得閩南斗茶“四冠王”,他對記者表示:“稀土與土壤的母質有關系,福建茶區土壤中富含稀土,我曾經送檢過上千個樣本,按照5種稀土元素含量的測定,合格率不會超過60%,如今,要進行16種稀土元素含量的測定,我預估不會超過20%。”
稀土標準存廢引激辯
如今,新的稀土元素含量的測定方法已出臺,對于鐵觀音、大紅袍、普洱、黑茶等茶類的影響很大。對此,應該取消稀土限量的呼聲再次升高,其中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也有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翁昆、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危賽明等。
同時,陳宗懋今年就在業內媒體上發表《茶葉中稀土元素標準有望撤銷》一文,其中談道,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方法標準,因茶葉本身含有較高濃度的硅、鋇等本底元素,該方法未提出鈧元素受到硅、碳干擾,銪元素受到鋇干擾時的校正措施。所以對方法標準還應予以進一步完善。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認為,該標準實施以來,一直受到有關專家和企業的質疑。2008年度北京市茶葉質檢站收到北京主要茶葉企業主動送檢的安溪鐵觀音產品檢測結果,有70%的鐵觀音產品稀土元素超過國家標準限量值,給茶葉企業采購和銷售帶來極大困難。2011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烏龍茶產品質檢監督抽查結果,結果顯示,58種烏龍茶產品中有17份被檢出稀土超標,其中包括聯合利華的烏龍茶產品。
為此,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姚靜波就對記者表示:“自設門檻無疑會影響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我們這次比較意外,沒想到,還趨嚴了,從種植到生產然后銷售,‘稀土”標準的影響一直影響著我們,無所不在。“
不過,嚴衛星則在一次公開場合解釋稱,國家標準制定的相關問題。食品風險評估分實際、估計、感知三方面,國家安全標準制定以風險評估為依據。標準值高低不代表嚴格性,比如我國大米中鉻標準值低于國際,原因是國民大米吃得多。
楊秀芳則對記者表示:“2010年就有一個修訂稿,我們希望推一推,現在,最重要的是看對消費者是否真的身體健康有威脅。”
根據安徽農業大學農業部茶葉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的一項研究稱,茶葉中的稀土元素3/4以上不溶于熱水而殘存在茶渣中,人們喝茶時攝入的量低于1/4。
姚靜波還認為:“大家對一些理化指標真正的概念并不了解。”有業內人士稱,上世紀80年代,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曾有研究報告表明,人的日容許攝入稀土量為14-24毫克.按衛生部2005年實施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茶葉中稀土含量限額為2.0毫克/公斤,況且稀土元素為非水溶性物質,即使全年連茶葉全吃掉10公斤,也未超過人日容許攝入量。
范承勝也對記者表示:“人體中到底攝入多少稀土,才會危及健康,數據翔實的研究少之又少,一直到現在人們并不清楚。”不過,記者發現,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發表的《微量稀土元素的藥效及保健作用》顯示:研究證明,稀土元素如果被長期低劑量攝入,可在肝臟中蓄積,導致肝臟形態和病理組織變化、肝細胞損傷、肝代謝紊亂引起脂肪肝;而高于2毫克/公斤劑量的農用稀土仍能通過胎盤屏障引起肝細胞和發育中的紅細胞DNA損傷。
不過,陳宗懋卻認為,根據安全性風險評估結果,通過飲茶攝人人體的稀土量對人體是安全的。通過飲茶而攝人的稀土量,即使按最極端的數字計算,也只有ADI(每天允許攝入量)值的2.55%
范承勝認為,“控制農藥殘留,我們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但是,一個標準,如果多數人經過努力仍做不到,說明標準值得商榷,國家制定標準,在對茶葉中的重金屬含量進行風險性分析的時候,應該會考慮浸出率和攝入量。”
陳宗懋在上述文中曾透露:“相關部門于2011年10月21日、11月23日、12月2日、12月31日在北京召開了有關稀土問題的連續四次討論會,并決定撤銷這個稀土標準。”業界曾用“非常及時、雪中送炭”來形容對消息的期待性。
然而,這次7月17日的稀土檢測方法調整發布,似乎預示著“此路不通。”對此,楊秀芳對記者說:“看來,取消是不可能了,現在對于食品安全的高要求,也是為了讓消費者更為放心,國家在這方面有考慮是正常的。”
“我不贊成取消,但是標準應該放寬,由于此類茶需要長時間生長,你想讓其稀土含量下降也是不可能的,檢測5種稀土元素含量的測定就已經不合理了,現在要進行16種稀土元素含量的測定,不合格率將會更高,我們必須實事求是,我們也要嚴格控制人為的添加。”
同時,記者發現,福建農林大學白婷婷的一份碩士學位論文名為《安溪烏龍茶農藥殘留規律與稀土污染成因探究》,是由福建農林大學茶學系主任孫威江教授作為指導老師。其中談道:“安溪不同茶葉主產區稀土含量順序為,金谷>祥華>感德>西坪>虎邱,基本超過了我國《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對茶葉稀土含量低于2毫克/公斤的要求。”
該論文數據顯示,虎邱、西坪、金谷、感德和祥華五地四季茶樣稀土合格率分別為45%、20%、0、40%、15%。通過檢測數據可知,整個安溪茶葉主產區稀土超標現象嚴重。
對此,范承勝補充稱:“茶葉自身的殘留值必須要扣除,安溪境內土壤稀土含量普遍偏高,鐵觀音茶樹富集稀土,鐵觀音采摘原料較綠茶、紅茶老等原因造成鐵觀音稀土普遍超標,希望有關部門政府組織專家認證,不能直接采用茶企報送樣品的檢測數據來認定。”
姚靜波還透露稱:“我們在整理相關的報告,尤其是對于技術指標這方面,對于產業整體的發展,我們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要清楚,標準不是今天頒布了,明天就廢止的,我們只能一直爭取,尋求支持。”
新檢測方法或致茶價上漲
記者獲悉,近日在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的第七批食品抽檢結果中,長沙9款茶葉稀土總量超標,1款鉛超標。這9款“問題”茶葉屬于7家茶企,其中還有1家出口企業。8月中旬,北京市食品辦發布下架食品名單中,福建安溪縣御堂春茶廠品御閣2款鐵觀音茶被檢出稀土超標。其中,PT200鐵觀音稀土超標4倍多。而PT300鐵觀音則被檢出稀土超標3倍多。
在應對茶葉稀土檢測方法調整問題上,姚靜波表示:“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正在制訂應急預案,地方不少企業已經有了自己的對策。”
記者采訪到了湖南一家制作“安化黑茶”的負責人,他自承,新的檢測方法的推出,他并不意外,不過,行業內一直試著去反映和溝通,反而,具體到企業方面,并沒有太多的落實,不人工添加“生長素”(稀土肥),控制的比較辛苦,但是如果依然含量超標,其實也并無太多的對策。
目前,國內鐵觀音絕大多數來自福建產區。該省土壤中稀土含量高,稀土儲量位居全國第三位。已探明的稀土儲量有5萬多噸,遠景儲量達400萬噸。據記者了解,此次,在應對茶葉稀土檢測方法調整問題上,安溪作為全國產茶第一大縣,該縣將把稀土指標列為必檢項目,同時列入今年年度茶業基礎管理考評,抓好考評。
范承勝表示:“由于使用新的檢測方法,企業的成本會增加,安溪上百萬的茶葉面積,如果都要一個個檢測,人力物力的成本會增加,很可能導致茶葉的價格出現上升。”
楊秀芳則呼吁:“希望新標準制定既能站在有利于消費者健康角度,又能從行業的高度來處理問題。為防止茶葉稀土超標,要從源頭上控制茶園土壤中稀土含量及投入品的稀土含量,同時要注意及時采摘茶青,在加工過程中注意清潔化生產,確保茶葉不落地。”
嚴衛星也在近日在公開場合中透露:新標準不會降低消費者對安全的要求,新標準不會讓符合規范的茶企無法生存。
姚靜波對于記者詢問標準修訂的進度問題,她僅稱:“新標準修訂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短信咨詢:15880262591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