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亚洲大尺度高清,国产高潮流白浆喷水免费网站,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新聞資訊   供應求購   鎢的知識   人才招聘  生產設備   輔助材料   業界知識   繁體中文   英語語版   日本語版   論壇
鎢報價:  硬質合金 高比重合金 三氧化鎢 純鎢產品 鎢銅產品 鎢制品 鎢礦類 鎢粉末  難熔金屬:       稀土  會員服務
新聞首頁
國際資訊
國內資訊
會員新聞
鎢業新聞
統計數據
粉末冶金
鎢軍事與核能
中鎢在線信息服務
供應求購
新聞搜索
相 關 文 章
釣魚島事件“延燒” 中日經濟面臨
中國海軍護衛艦挺進釣魚島
釣魚島最新消息:俄媒稱中日沖突
軍方參與釣魚島危機嚇壞保險股 滬
日資概念股遭投資者“用腳投票”
媒體稱三菱松下等日企為右翼登釣
內地旅行社停辦日本游
若打經濟戰 日將損失慘重
熱圖新聞

美國簽署海洋法公約心態糾

國際金價連降 金飾品價格回

蘋果為何離不開中國:制造
釣魚島事件“延燒” 中日經濟面臨“徒手博弈”
作者:稀土供應…    文章來源:中國鎢業協會    更新時間:2012-9-21 9:28:37

釣魚島事件“延燒” 中日經濟面臨“徒手博弈”


“理性抵制日貨,禁止打砸日貨,愛惜已購日貨,杜絕進口日貨,慎購合資日貨,停售戰略資源,取消赴日旅游……盡管抵制日貨對中日雙方都有傷害,但這場經濟博弈卻隨著此次‘釣魚島’事件的持續發酵而有日漸放大之勢。”

中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立于世界不敗之林的主要基因,這種基因就是中國軟實力的具體表現。大國的興衰與崛起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當文化成為一種主流優勢及文化再造的時候,傳統文化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對世界及國民的庇護力量就無比巨大。當文化成為一種包袱和道具的時候,就會左右著我們的思維,讓我們裹腳不前,這個民族就失去了創造的動力。

中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延續就是在創造與停滯的文化博弈中逐漸壯大成長起來的。

在當今看似“世界是平的”及世界一體化的格局下,在歌舞升平的背后其實充滿了暗礁和險灘,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反世界的三股勢力,時時在我們身邊震蕩,世界不是太平的。當前,日本率先挑起釣魚島爭端,公然否定二戰勝利成果,極大傷害了中國人民感情,侵犯中國領土主權,讓我們清楚看到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不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中心論的意識形態在亞洲的極端表現。

盡管我們高度重視以經濟為中心的國家建設,珍惜改革開放以來的大好形勢,全力捍衛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尤其是面臨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全面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及深化經濟改革的主調已經確定。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詭異的國際政治形勢,我們必須有強大的心理準備,做好最壞的打算,這就需要我們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中國百年積貧積弱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我們有能力解決國際國內的各種矛盾。

我們要讓中國國家精神形成對我們民族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我們理所應當在這種“大國語境”下擔當起傳遞中國力量的重任。

以民為本的治國方略在共和國誕生一個甲子之余正在變為現實。構建民主社會成為本屆政府的執政綱領中最為光彩的一筆政治生態,自上而下的決策與自下而上的參與,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政治模式,這是一種區別于西方民主的中國式“縱向民主”。“縱向民主”支撐著中國社會長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關鍵的支柱,是中國獨特政治理念的關鍵,在經歷數百年西方蹂躪和動蕩之后,形成中國人自己的民主價值觀。

抵制“日貨” 作用幾何

啥才叫“日貨”?

隨著中日釣魚島主權紛爭的問題,國內反日情緒也漸漸高漲起來,很多網友紛紛表示,要“抵制日貨”。但是,到底什么是日貨?我們都知道,中日經貿關系十分緊密,很多日本品牌的產品,都是在中國組裝完成,再進行經銷,這種形式中,中國制造作為一個環節也從中獲得了利益,這種商品能否稱為“日貨”?

關于日貨,可以分為幾種不同概念:譬如,日本本土制造的商品;日本品牌,但是產地非日本的商品;含有日本零件的商品等等。作為一般消費者,我們很難分清哪些是“原裝”哪些是“合資”。正如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認為,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兩國經濟相互滲透,共同構筑的成分越來越多,我們很難分清哪些產品只有日本獨家獲利。

如今,日本品牌的商品已深入中國人的生活,從日化用品、服裝、電子產品、汽車等等,幾乎沒有人會叫不出幾個日本品牌的名字。很難說,一個人能夠從不消費日貨,況且很多商品,即使我們以為不是日貨,但是也許背后就有日本的資金支持。

“抵制”因何有了底氣

中國自2007年起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國。今天,中國仍保持著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 2011年中日貿易統計分析報告,2011年中日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14.3%,達到3449億美元,其中自中國進口1834億美元,增長20%,對中國出口1614億美元,增長8.3%,三者皆創歷史最高水平。2011年日本對華貿易額占日本外貿總額的比重為20.6%

今年上半年,日本自中國進口91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進出口合計為1650億美元,同比增長1.1%。日中貿易占日本對外貿易總量19.3%,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同期,日本對華貿易赤字比去年同期增加2.6倍,達到1.401萬億日元,對華出口總額同比減少5.7%。貿易逆差擴大的主要原因是鋼鐵、機械類產品自2009年以來對華出口首度減少。

同時,中國持有大量日本國債。中國商務部網站援引《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財務省、日本中央銀行公布的國際收支統計顯示,中國持有的日本國債(包括短期國債)額正急速擴大,截至2011年底持有額達史上最高的18萬億日元,較上年增長71%。中國的持有額自2009年起急速增長,2010年超越美英成為日本國債的最大持有國。

“抵制日貨”有用嗎

對于日本這樣一個極度依賴出口的國家而言,沒有理由不擔心,一旦雙方經貿關系惡化,其正在謀求的貿易戰略將再受打擊。那么,被網友廣泛號召的“抵制日貨”舉動是否真的能夠對日本造成傷害,或者相反,會對中國本身造成影響?

據中國經濟網北京99日報道,有日本專業人士表示日本多數企業的盈利主要來自海外市場,其中,中國市場是日本企業盈利的重要來源。日本電子等很多行業主要靠在中國賺錢,如果中國動用經濟制裁,“敲打”日本,日本企業將遭受嚴重損失。

911日,日本政府與釣魚島所謂的“擁有者”正式簽署“購島合同”,踏出釣魚島“日本國有化”的實質一步。針對極速激化的釣魚島問題,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12日表示,“不排除官方進行經濟制裁的可能。”

金柏松指出,日本經濟嚴重依賴中國,一旦中方啟動經濟制裁,或引發日本經濟危機,日本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金柏松指出,日本企業失去中國市場等于失去世界市場,但中國完全可以通過開發國內市場和新興市場取代日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表示,在中國貿易增長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對日產品需求減少也在意料之中。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也表示,“在經濟危機的過程中,日本出口市場很大部分是來自新興市場,其中主要是中國。”孫立堅認為,如果中國對日本商品的銷售意愿受到影響的話,不排除會出現進一步緊張的關系。

孫立堅稱,如果日本制造業的中國市場萎縮,這對日本是很大的打擊。孫立堅認為,未來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短期內日本的新增出口會下降,擁有庫存日貨的經銷商會清倉;另一種情況是,日本的制造業地位被韓國等國家取代。

也有專家認為,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并不簡單的是抵制商品就能夠起到作用的。抵制部分進口日貨,也會讓我們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出口、自己的就業蒙受重創。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表示:“經濟意義上效果,不能說完全沒有,但要看具體的情況。其一,抵制到什么樣的程度,如果只有20%的人在號召抵制,80%的人該買還買,那能有什么效果呢?其二,哪個方面的抵制,是抵制純粹的日貨,還是連中日合資的一起抵制。其三,是單純地抵制日貨,還是綜合手段的運用,是否僅僅抵制從日本進入中國的產品?那從中國出口到日本的貨物,又該怎么辦?比如2010年,中國調整稀土出口政策,限制稀土對日本的出口,對日本的許多制造企業,都會造成比較大的損失。

簡單的抵制,即便是抵制純粹的日本產品,也還有一個替代效應。日本商品在中國賣不出去,它可能會轉向開拓更大的東南亞市場,或者轉向歐美市場,未必就意味著它一定賣不出去,因此,能否對日本的經濟,或者是對日本的企業產生比較大的傷害,都很難說。

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并不簡單地是抵制商品就能夠起到作用的。而且在今天許多日本產品其實都是中日合資生產的情況下,抵制會不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傷害,也是要考慮的問題。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在其博文中表示,“中日經貿中,目前,中國雖然通過進口能力而贏得了影響日本的潛在權力,但這種潛在權力又受到替代性不強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而并不十分強大。日本對華出口絕大部分并非消費品,而是以中間投入品和生產設備居多;而且,由于日本在全球先進制造業領域占據著關鍵中間投入品和生產設備主要供應者的關鍵地位,這種地位在汽車、電子等產業表現得尤為突出,我們從日本進口的大部分產品并不容易找到替代貨源,不少產品甚至目前完全沒有替代貨源。去年日本大地震之所以在全球電子市場引發重大震蕩,根源就在于此。在這種情況下,抵制這部分進口日貨,必然讓我們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出口、自己的就業蒙受重創。

日本經濟不可能“離開中國”

據報道,917日,日本佳能、松下等在華日企宣布暫時關閉在華工廠,有部分日企開始撤離日籍員工及家屬。美國財經資訊網站“市場觀察”稱,在日本提出“購買”釣魚島的計劃后,中國民眾“抵制日貨”的行動在各地開展。這股強大的壓力給松下、佳能等日企帶來的經濟損失慘重。報道稱,在被中國網民列入首批抵制對象后,業績已經大幅下降的松下等雪上加霜,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跌至0.4%。東芝、三洋等日系品牌的占有率也跌至1%以下。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日本制造業巨頭2011年度均出現巨虧,現在中國國內的反日活動更令日本企業界擔憂。日本雅虎網站稱,由于中國民眾的抵制日貨運動,造成日系企業各公司的銷售額近來降低了20%-40%8月份以來,日系汽車的市場銷售比同期減少2%,而中國整體汽車銷售量增長11%。《韓國經濟》援引日本官方統計稱,去年日本對中國出口額占到其全部出口總額的20.6%,如果中國國內的抵制日貨行動持續下去,將不可避免地對日本經濟產生巨大打擊。日本《朝日新聞》17日稱,短期內在華日企經營遇阻已成為定局,這讓日本經濟又蒙上一層陰影。

中國出現的“拒絕日貨”浪潮讓不少想投資中國的日本企業出現動搖。但日本對外投資咨詢機構日本經濟合理化協會發表報告稱,中國大多數人還是理智的。目前在中國的日本企業約3萬家,共雇用了200多萬中國人,轉包企業雇用約900萬人。如果因為“抵制日貨”造成3萬日本企業破產的話,就會造成數百萬中國人失業。因此,“抵制日貨”對日中兩國都沒有好處。

“現在日本最擔心的是中國政府最終迫于國內的反日壓力,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日本佳能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瀨口清之在《朝日新聞》上這樣說道。日本朝日電視臺稱,中國的反日游行和“拒買日貨”運動是對日本施加的一種壓力,希望野田政府能回到釣魚島問題的談判桌上。中國國內反日情緒高漲到一定程度,必然會促使中國政府也對日采取更強硬的措施,特別是可能使中日經貿關系受到損害。報道稱,日本經濟很大程度依賴中國的現狀在短期內根本無法改變,在兩國發生矛盾的時候,日本就很被動。這也是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擔心的問題。這個問題越來越明顯,日本經濟走到今天,“已經不能輕易抽身離開中國了”。

“抵制日貨”對中日經濟的影響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置。”從根源上講,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的經濟資源得以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配置,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廉價勞動力和廣闊市場能夠實現最佳組合,使各國有可能在世界經濟中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各國經濟的發展與經濟效益的提高。

面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人們在“抵制日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行為,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劉江永先生曾經針對2005年在中國爆發的 “抵制日貨”事件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他將中國民眾“抵制日貨”的行為概括為“盲目抵制”,并進一步指出所謂盲目抵制日貨有幾種表現:“一是‘逢日必反’,只要是日貨一概抵制;二是抵制的方式不限于自己不買或不賣日貨,而是對別人使用或經銷日貨也加以抵制甚至損壞;三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對日本在華企業或商業行為進行攻擊。”借鑒劉江永先生的觀點,筆者認為,在整個“抵制日貨”事件的過程中,人們的抵制行為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感性的抵制行為和理性的抵制行為兩大類,不同的抵制行為自然也會對經濟全球化下中日經濟的博弈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感性的抵制行為主要是指對凡是貼有日本商標的產品一概抵制,同時,抵制的范圍從自己到他人不斷擴大,抵制的方式也不僅僅是不買或不賣日貨,甚至對經銷日貨的商店也加以損壞。我們都知道,大大小小的日本企業、飯店、公司、事務所等遍布中國各個城市,如果我們把對日本政府錯誤做法所產生的義憤發泄在他們身上,就很容易造成日資企業、連鎖店所在地社會秩序的緊張和混亂,甚至讓一些圖謀不軌的人鉆空子。這些人混在抗議示威的游行隊伍之中,對經營日貨的店鋪進行打砸搶,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城市形象,在此過程中受損的其實是中國商人。這些不法行為就使“抵制日貨”變了味兒,其結果不僅不能起到打擊日本經濟的作用,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既在經濟上有礙于中國經濟的正常發展,又在法律上使中國政府違反了各項法律規定,沒能保護好公民的合法財產。

理性的抵制行為主要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中日兩國具有同等競爭力的商品時,優先考慮民族品牌。如在家用電器方面,中國的海爾、長虹等品牌的產品與日本同類產品相比,同樣具有競爭力。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就可以優先考慮民族品牌。那么理性的抵制日貨會對中日經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生產要素互相交流,按價值規律進行配置,經濟發展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許多外國品牌是在他國以合資或合作的形式生產的,企業利益交織在一起,這已成為世界經濟生活的普遍現象。”以中國一汽為例,一汽公司與日本汽車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由來已久。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一汽就派出大批人員赴日考察,學習豐田公司等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并在企業內部推行豐田生產方式;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汽分別從日野、日產公司引進變速箱產品技術和駕駛室技術,為一汽卡車產品的技術進步提供了支持;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汽又分別與杰克賽爾、光洋精工、東機工等日本企業組建了3個合資企業,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這些合作,一汽公司很快發展成中國最重要的汽車企業之一,從單一的卡車生產企業發展為重、中、輕、轎、客、微產品系列齊全的汽車集團。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的消費者縱然想理性的“抵制日貨”也并非是一件易事。因為在今天的商品市場上幾乎沒有所謂的純粹的日貨存在了,尤其是較為常用的電子和機械產品,甚至許多民族品牌產品中所需要的零部件都采購于日本。為“抵制日貨”而尋找替代品,增加了交易成本,最后還面臨買到的“非日貨”可能仍是日貨的情景,而且有的“日貨”本身又含有大量我國自主品牌的配件,也讓抵制日貨者處于甚為尷尬的境地。同時,所謂“國貨”或其他國家的產品很多也是同日本企業合資生產的,這一點作為消費者個人是很難分清楚的。因此,即使是理性的“抵制日貨”,也有可能損害雙方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不利于我國的對外合作與發展。再者,縱然打擊了日本在華企業,也勢必會導致這些企業內的中國職工下崗,從而損害這些中國職工的切身利益。

理性看待經濟全球化下中日經濟的博弈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學會理性的看待中日經濟之間的博弈。中日經貿關系的發展,給中日雙方帶來了互惠、雙贏的巨大利益,進而加深了兩國經貿關系的相互依賴程度。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01年中日雙邊貿易額為877.2億美元,2002年為1019億美元,2003年為1335億美元,2004年為1680億美元,2005年為1845億美元,2006年為2073.6億美元。同時,據日本海關統計,20101-6月日本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為1384.9億美元,增長35.3%。其中,日本對中國出口684.7億美元,增長47.9%;自中國進口700.2億美元,增長24.9%。從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日兩國貿易聯系日趨緊密。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我們動不動就呼吁“抵制日貨”,是否會顯得過于輕率了呢?

前外交學院院長,前駐法大使吳建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應該理性愛國,之前有些人主張抵制日貨,可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我們要看清楚,索尼產品95%是中國制造,抵制日貨不愚蠢嗎?他強調,不要被那種看起來很激進很愛國,實際上誤國的言行所忽悠,那是害國的事情”。

中國有豐富的資源、眾多的人口、巨大的市場,日本則有充裕的資本、先進的管理和發達的技術。中日經濟互補性強的特點,使雙方經濟交往已相當廣泛和深入。以農業領域為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其進口額占世界農產品貿易額的1/10。耕地資源有限、農業機械無法大規模使用和土地經營規模難以擴大等不利因素導致日本糧食的自給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僅為40%。日本大豆的自給率為3%,小麥為9%,水果為49%,肉類為55%,魚貝類為66%,大米為95%。”

此外,由于日本國內農業勞動力的急劇減少,導致其生產成本過高,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在全球農產品市場的競爭中長期處于不利地位。與之相反,中國卻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產地分布廣。中國可生產各種優質農產品,加上產品價格低廉、供應充足,所以一直是世界上農產品出口大國之一。盡管日本在農業生產上所處的不利地位決定了它必須在市場準入方面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以保護國內脆弱的農產品市場,但考慮到中國是鄰國,運輸成本較低等因素,對中國農產品(除大米外)的設限一般來講不是很大。可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日雙方建設合作共贏的戰略關系,是歷史的必然,已不可逆轉。抵制日貨,無疑有逆歷史潮流之嫌,影響中日兩國經濟的發展。

我國部分城市在20129月開始的涉日游行,部分群眾對“釣魚島事件”中日本一些人士的錯誤言行表示義憤,表達愛國熱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強烈的愛國感情的驅動下,部分人提出了一些較為感性的口號。因此這些口號通常不注重實際效果,而往往于事無補,甚至有可能成為國家開展外交的阻礙。還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外交部網站發表的聲明說得好,“我們主張,應當依法、理性表達愛國熱情,對非理性、違反法規的行為是不贊成的。相信廣大群眾一定會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行動,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總而言之,盡管目前影響中日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的矛盾和摩擦依然存在,甚至突出,但“抵制日貨”絕不是我們解決矛盾的可行選擇和根本方法。

抵制日貨同時要警惕美國陰謀。美聯儲為全球最大對沖基金,經常做空美元一切對手,美聯儲坐鎮中央,麾下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對沖基金出擊,橫掃英鎊、日元、港幣、泰銖等東南亞貨幣、歐洲,現在盯住了人民幣,做空過的人都知道,一旦做空,就會變得很有攻擊性,美聯儲也是這樣。

中日貿易遇寒流 日系品牌9月蹣跚

釣魚島的風暴開始波及中日貿易。

911日,日本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嚴正交涉,宣布“購買”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此舉激起中國各地居民的抗議。在事態升級的一個多月里,中國市場上日本商品和服務的銷售相繼受到打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8月份日本品牌汽車在中國市場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而德國、美國、韓國、法國品牌汽車銷量則分別增長25%、19%12%4%。

其他領域的日資公司也受到沖擊。北京一些日資超市在911日這天被迫關門歇業。不少國內旅行社已經暫停日本旅游業務。北京有的電影院貼出告示,宣布在釣魚島危機解決之前不再放映日本電影或日本影星主演的影片。

對于這些事態,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91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針對日方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即使出現以理性的方式表達其立場和他們的一些想法,“我認為這是他們的權利,我們對此應該表示理解”。

他說,中日經貿合作的發展符合雙方的利益,但是互利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日方的所謂“購島”行為,難以避免地會對中日經貿關系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希望日方妥善處理中日關系,為雙邊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目前日本對中國出口市場的依賴度,要高于中國對日本的依賴度。因此如果日本不正確處理好釣魚島事件,中國在經濟上采取反制措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研究部主任劉雪琴對記者說。

從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獲悉,9月份的第一周,全國汽車銷量走勢平穩,比8月份第一周銷量增長57%,比20119月第一周增長6%。而在此情況下,全國各地日系汽車的銷售卻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西安的東風日產佳益專營店8月份日本車銷售170臺,同比減少30臺。江西南昌市紅谷灘區各大日系汽車4S店,從91日至12日,NISSAN的銷量下降在20%以上。“很多客戶取消了購買意向,沒有取消的也和我們說,要等過了敏感期再來提車。”東風日產洪城專營店銷售顧問吳振強912日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一些地方發生打砸日系車的過激行為,這使很多人對購買日系車產生顧慮。

這已經影響到銷售網絡的拓展。吳振強說,東方日產原計劃在南昌高新區開一家新店,店面已經裝修好,原定911日開業,現在推遲了。

在山東威海,東風本田宏大店的新車銷售也大受影響。“平時可以達到每月七八十輛的訂單量,現在9月份過去快一半了,訂單卻寥寥無幾,”該店銷售經理慕佳良表示,“910月份本來是售車旺季,現在看來完不成預定每月百輛的銷售計劃了”。

威海的大友豐田4S店也處境艱難。“9月上旬的訂單量只有十幾輛,還不到以前的一半”,該店的一位銷售顧問說,“有的客戶本來已經談得差不多了,911日的事一出來,馬上就打來電話取消了預約。”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912日向記者介紹說,日系汽車今年上半年勉強完成了銷售任務,下半年可能難以完成目標,其市場份額可能會下降。8月份全國汽車銷售轉好時,日系乘用車和轎車的銷量卻同比下降2%。其中馬自達在華銷量為16539輛,同比下滑6%。豐田品牌汽車銷量約為75300輛,同比下滑15%

“如果釣魚島的危機持續,日系汽車將面臨更大程度的下降,這些下降的部分將被別的品牌代替。”羅磊表示。

“日系車銷售店的銷售員大部分是20多歲的年輕人,情緒比較明顯,近期賣車巡展熱情不高。”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中日間外交摩擦致使日系車在國內品牌形象不斷受損,從而影響其銷售。

在上海東風日產4S店從事銷售人員朱小姐告訴記者,最近明顯感覺到市場的寒意。進店量少了不說,成交率也下降。“幾乎有1/10的進店客戶擔心買了日本車會被砸,會加不到油。”朱小姐說,一些地方發生打砸日系汽車的過激行為,使部分有意購買日系車的消費者改變了決定,“很多人都擔心自己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釣魚島爭端引發中國多個城市發生抵制日貨的行動,始于8月份。進軍中國市場的6家日本汽車廠商已全部公布8月的新車銷量。其中豐田和三菱等4家銷量同比下滑。而截至6月連續5個月保持2位數增長的日產汽車也僅增長了0.6%。除了因為低價戰略而出現較高增長的本田汽車外,日系車在8月份的整體表現不佳。

“從8月份開始,日本車就成為中國車系中唯一下滑的車型。”LMC Automotive亞太區汽車市場研究總監曾志凌分析說本田、豐田和日產三大日系車,除了本田因為新車的推出,有超過10%的增長外,豐田在華銷量同比下滑了18%,日產也并沒有實現增銷。而且,三大日系品牌由于去年3月份的地震導致業務持續數月低迷,去年78月份時才剛恢復生產,基數并不高。8月份時釣魚島爭端尚未升級,進入9月份,隨著事態升溫,日本車的下滑勢頭將會更加明顯。

曾志凌認為,釣魚島事件如果繼續升溫,影響的將不僅是整車企業。目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30%-40%的自動變速箱、和發動機以及發動機的關鍵零部件都來自日本,一旦雙方發生貿易摩擦,自主品牌企業也會受到沖擊。

蓋世汽車網在912日剛完成一份網上問卷調查顯示,認為近期中日關系惡化將對日系車銷量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人數占總投票數的46%;而認為負面影響在所難免,但并不會太大的人士為49%

中日關系因素是否影響到日系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調查結果顯示,約59%的人士選了“是”。但也有約32%的參與者持相反看法,他們認為消費者并不會因為過去歷次中日關系緊張而降低喜愛程度或購買意愿。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日本車在中國的銷售下滑,短期內不會對中國的汽車消費產生明顯影響,新進入中國市場的菲亞特、中國自主品牌等,都可能會填補日系車留下的空當。

而對日本車商來說,中國市場已經是可以關系到其生死的關鍵所在,如豐田2009年全球銷量為781萬輛,而中國市場的銷量卻達到71萬輛,幾乎占到豐田全球銷量的1/10。而日產2009年全年銷量為335萬輛,中國市場為76萬輛,中國市場的比重甚至占到其全部銷量的23%,已經接近其1/4,如果沒有中國市場,日本車在全球的地位將大幅下降。

過去日本車商由于長期以來保守的本土化戰略,在中國市場的拓展步伐慢于歐美競爭對手。近年日系車開始覺醒,今年上半年都制定了積極的市場戰略,加快新車型引入,并計劃將最新的節能技術本地化。然而正當日系車蓄勢發力之時,卻與中日關系的寒流迎頭相遇,其投資擴張活動極可能因政治、市場風險而再度收縮。

不過,也有汽車業內人士認為,日系車近期整體表現不佳,主要是因為車型老舊、缺乏新車刺激以及優惠較少等原因。本田汽車15%的銷量增長證明中國消費者關注的更多還是產品因素,政治因素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購買決定。

作為參考印證之一,在上述蓋世汽車網的問卷調查中,關于日本車商應如何應對中日關系危機的三個建議選項中,有43%的受訪者選擇了“潛心做好產品與服務,維護消費者利益”;有34%認為日本汽車企業應“在日本國內更好地擔當起和平使者的角色”;“撇清與日本右翼勢力的關系”獲得了18%受訪者的認可。

日資商場的“謝客日”

日系汽車銷售艱難的同時,日資服務貿易行業也感受到了寒流。

911日,由于當地民眾舉行反對日本政府“購島”的活動,山東威海的日資商場永旺佳世客購物廣場不得不關門歇業。912日該商場重新開門迎客,但一樓的綜合超市內,幾千平米的購物區里只有寥寥10多名顧客。三樓的日本品牌化妝品柜臺更是門可羅雀。

“這三天幾乎沒什么人來。”佳世客的售貨員劉萍開始擔心自己的工資提成,她說,過去銷售額最少也是每天上萬,柜臺光提成就有2000多元,這幾天銷售額卻接近于零。過去每個月的10日都是威海佳世客固定的打折日,名為“謝客日”,即酬謝顧客之意,而在今年911日這天,卻名副其實地成了關門謝客的日子。

南昌市多家日本料理店普遍生意冷清。912日中午12點的午餐時間,記者現場看到,中山路一家當地有名的日資壽司店只有4名顧客光顧,而營業人員則有十幾位。該店的出納羅先生說 :“9月份的銷售額估計要比8月份上半月下降20%。”

多家旅行社證實中國前往日本旅游的人數正在下降。中國旅行社總社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去往日本的旅游團,過去訂下的團并未取消,但是已暫停接受新的報名。

此前有消息稱,上海、浙江赴日本游預訂量下滑兩成。四川省部分旅行社已經全部停止向日本發團。成都部分旅行社今年國慶赴日游的預訂量下滑了30%左右。

針對中國游客取消赴日計劃的情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912日指出,當前中日關系的嚴峻局面是日方一手造成的。中方強烈敦促日方改正錯誤行徑,為中日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創造氛圍和條件。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馬耀峰指出,中國到日本旅游的主要消費項目是購物,這與日本人在華旅游的情況不一樣。他援引日本方面的統計數據說,目前中國赴日游客平均每人消費16萬日元(約合14000元人民幣),已位居日本“重要旅游推廣國家”之首。中國大陸前往日本的游客2010年時是140萬人,2011年是100萬人,這意味著每年140億元(人民幣)消費花在日本。

而根據國家旅游主管部門一項內部測算,實際上中國赴日旅游人數比多于日方的統計,如果采取寬口徑(含各種簽證),2010年就有197萬人。因此實際中國游客在日消費遠遠高于上述數字。

2011年日本盡管在華旅游人數達到365萬,但根據中國旅游部門的抽樣調查統計,每個日本人在華旅游消費只有200多美元,合計1500多元左右。其中最主要的是交通和住宿。按此計算,這樣在華實際旅游消費也就只有50多億元人民幣。

“大體上,日本來華旅游人數不到中國赴日旅游的2倍,但是中國游客在日主要是購物,因此中國游客對日本經濟的貢獻要高于日本游客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中國旅游研究院的一位人士指出,“所以我們不怕必要時在服務貿易領域與日方較量。”

“我們不怕貿易領域的較量”

“日方的所謂‘購島’行為,難以避免地會對中日經貿關系產生負面的影響。”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913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日經貿關系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和水平,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互利互惠合作的結果,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共同精心維護。“我們希望日方妥善處理中日關系,為雙邊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2年前8個月,中國對日出口986億美元,進口1200億美元,貿易逆差314億美元。而此前20121-5月份,中國對全球順差是229億美元,而對日本一國的逆差就達到223億美元。

2009年度日本對華出口113116億日元,為1979年有可比數據以來首次超越美國,中國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國。而從2011年上半年開始,日本僅僅為中國的第四大貿易伙伴,貿易額度低于東盟。

“目前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和出口市場,而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是歐盟,多年來,日本對華是貿易順差,中國對日是貿易逆差,因此日本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度,要高于中國對日經濟的依賴度。”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研究部主任劉雪琴告訴記者,“日本應該從大局考慮在釣魚島問題上挑釁中國是否合適,畢竟中日彼此的經濟依賴度很高,而日本更依賴中國。”

天津社科院日本所所長程永明表示,日本將中國作為消費市場獲得的好處,要超過投資中國獲得的好處,如果日本不妥善解決好購島問題,可能在產品銷售等方面還會有更大的影響,其市場將被其他國家的品牌商品擠占。

國內多家旅行社暫停赴日旅游業務

隨著“釣魚島”事件的持續發酵,國內多家旅行社赴日旅游業務已經開始放緩腳步。

912日,國家旅游局新聞處一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對近期國內赴日旅游業務的停滯并不是很了解,也沒有統一部署。“具體回應一律以外交部口徑為準。”

同一天,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對于許多中國游客取消赴日計劃的現象,外交部認為當前中日關系的嚴峻局面是日方一手造成的。中方強烈敦促日方改正錯誤行徑,為中日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創造氛圍和條件。

當記者提問,未來中方將采取的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必要措施中是否包括經濟制裁時,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中方絕不接受日本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非法侵占,日方任何旨在強化其對釣魚島地位的企圖不可能得逞。中國政府不會坐視領土主權受到侵犯。“我們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侵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回到談判解決爭議的軌道上來。”

912日,中國國際旅行社負責出境旅游的張姓總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國旅原有覆蓋東京、北海道、沖繩三大區域的旅游路線已經完全停止業務受理。至于在“釣魚島”事件之前受理的赴日旅游項目,已將旅費悉數退還旅客,這其中既有游客單方提出的旅行協議終止,也包括旅行社主動展開的行為。

912日上午10時,四川康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輝國際)在官方微博發布 《關于停止銷售日本游產品、停止向日本發團的緊急通知》,要求隸屬康輝國際的各部門、門市部、分社中的55個業務部門、150家門市和分社自91212時起,停止銷售所有日本游產品、停止向日本發團,對于已經報名前往日本旅游的客人,建議其另行選擇其他出境旅游產品或辦理退團手續、康輝國際將退還一切費用。該公司發言人表示,停止組團前往日本,無疑會損害企業的經濟利益甚至影響員工的收入,但是國家主權高于一切,公司寧可承受利益損失。

與此同時,上海旅行社、廈門春輝國旅等數家國內旅行社也已放緩赴日旅游業務的拓展。神舟國旅負責出境旅游的銷售代表李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原有赴日旅游的路線包括日本本州6天游、北海道、沖繩游等,受當前局勢影響,部分同行旅行社已經停止了赴日旅游業務的辦理。李讓強調,雖然神舟國旅暫未停止受理赴日旅游業務,但目前“都沒什么人咨詢了”。

中國更要“超越日貨”

日本產品在亞洲遭到“拒絕”更多是日本政府“咎由自取”。近些年來,由于日本在教科書問題、靖國神社問題以及領土爭端問題上的言行,中韓等國都曾爆發過大規模“拒絕日貨”的運動。韓國國內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常發生大規模抵制日貨運動。總體來說,隨著韓國企業的不斷發展,韓國國內市場上的日本商品逐漸減少,不過韓國現在民間的“抵制日貨”運動,無論是頻率還是規模都已經明顯減少。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稱,“抵制日貨”的呼吁在亞洲并非新事物。早在二戰前的日本侵華時期,甚至更早,飽受日本欺壓的中國社會就時常傳出“抵制日貨”的聲浪,并視之為敵強我弱情況下抗擊外侮的無奈之舉。上一次大規模抵制日貨風潮,發生在2005年。但從那時起,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今中日經濟實力的對比已發生逆轉,不是日本強中國弱,而是中國強日本弱,在這種情況下,抵制日貨究竟是否對中國有利,在中國人當中也引發了爭議。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韓國經濟學家對《環球時報》記者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電子產品、汽車等商品在韓國市場上很有競爭力,韓國產品比日本產品差很多,因此在那段時期,韓日之間發生矛盾時,韓國國內抵制日貨的運動就會大規模發生。

這名韓國學者認為,抵制日貨運動的關鍵其實是增強本國企業競爭力,只有生產比日本商品更優質的產品,才能使抵制日貨產生真正效果。如果本國企業不能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抵制日貨只能是一時的行為。即使抵制了日貨,本國企業也不能得到好處,因為還有很多其他國家的產品可以供消費者選擇。他說,韓國企業現在很多都已經趕超日本企業,因此雖然現在韓國很少有大規模的抵制日貨運動,日本產品在韓國的占有率也很低。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對記者表示,抵制日貨的民間行為已經產生效果,一些日企在華的業務受損,已不能正常營業。不過,來華經營的日企往往是對華感情還不錯的企業,而不是日本右翼,這些人無端“挨了一巴掌”,有苦說不出。當然,中國方面也因此會有損失。

何茂春認為,韓國抵制日貨的經驗值得中國人借鑒。韓國的企業善于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把握對日的民族情緒,比如,韓國汽車企業會借助一些事件讓韓國人買韓國車,但韓國車企私下與日本的技術等合作從未中斷過。在這個方面,中國頭腦要靈活。反制日貨的根本途徑不是抵制日貨,而是“超越日貨”。特別是在高精尖技術領域,中國企業要學會在開放環境中超越“日貨”。

這方面我要向韓國學習,比抵制日貨更重要的是多支持國貨,給國內企業更多的成長土壤。

鏈接

中國歷史上的歷次抵制日貨事件

1908年澳門“二辰丸案” 中國近代第一次抵制日貨浪潮 

1908(清光緒三十四年,日本明治四十一年)2月,日本輪船二辰丸為澳門廣和店華商譚璧理偷運槍支彈藥,將神戶辰馬商行的步槍2000枝、子彈4萬發自日本私運往澳門。25日上午,“二辰丸”在澳門路環島附近海面被清朝廣東水師巡視船四艘截獲。日本政府和澳葡政府先后都聲稱,“二辰丸”所航行的水面是葡萄牙的領海,且經過葡方允許。日本政府提出,船上原有日本國旗,被廣東水師擅自撤下,因此要求清政府必須歸還船只、謝罪道歉、賠償損失與嚴懲禍首。英國人赫德也站出來干預此案。214日,日本駐華公使林權助向清朝發出抗議照會,葡萄牙公使柏德羅也于218日照會清廷外交部,指該船被拿,有違葡國所領沿海權,并有礙葡國主權。清朝多次和日、葡交涉,無效。

313日,日本公使林權助向清朝外務部提出5項要求:立即放回二辰丸;放船時,清朝兵艦鳴炮示歉;被扣軍火由清朝購買,貨價21400日元;處置相關官員;賠償損失。最終,清廷于315日表示全部接受日方條款。

這一事件發生后,全中國人民包括港澳都無比憤慨,319日民眾在廣東舉行國恥紀念大會,號召抵制日貨,并強烈要求政府與葡萄牙劃定澳門界址。

1915年全國反對“二十一條”、

愛國儲金、提倡國貨、抵制日貨運動

1915118日,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各國無暇東顧之機,秘密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了企圖滅亡中國的21條要求。2月以后,此事逐漸泄露,很快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強烈反對。318日,上海總商會和工商各界首先作出反應,在張園舉行有3萬余人參加的國民大會,提出抵制辦法6條。

與此同時,各地商會紛紛通電表示堅決不承認“二十一條”,愿以全力支持政府抵制日本的侵略行為。同時,還發起和領導了抵制日貨和提倡國貨運動。3月中下旬,上海商界首先集會討論抵制日貨之事。繼而各地紛起響應,不及旬日之內,廣東、無錫、松江、福州、安徽、煙臺、營口、濟南、長春、廈門、漢口、蕪湖、大通等地的商會及其他工商團體,先后掀起抵制日貨運動。4月以后,又有長沙、湖州、哈爾濱、昆明、沙市、天津、奉天、重慶等地的商會相繼而起。一個波及全國的抵制日貨運動高潮很快形成。

提倡國貨運動與抵制日貨運動相輔而行,同時發起。與抵制日貨一樣,提倡國貨運動也以一日千里之勢,很快普及全國。

1919年廣州五四運動:

抵制日貨 喚民覺 

191954日,北平約3000名學生為抗議中國在巴黎和會上遭到的歧視及日本攫取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而集會,舉行示威游行。511日,以學生為主力的數萬廣東各界愛國人士在東園廣場舉行國民大會。廣州中高等學校的學生幾乎全體參加。

12-14日,廣州各校相繼罷課,隨后各學生團體陸續發出通電,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為,并追悼遭軍警打死的粵籍北平大學生郭欽光。

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合約上簽字后,桂系軍閥加強對廣東政權控制,廣州學生與各界民眾向軍政府請愿但遭鎮壓,隨即全城學校掀起總罷課。

抵制日貨是此次運動的主要內容。據上海《民國日報》191966日報道,“粵省學生大會各干事,已商定于(五月)二十九日聯合大游行,以喚起社會國家觀念,及購用國貨之決心。

抵制日貨和示威游行的斗爭中,因與軍警搏斗受傷致死者有范曾養等4人。10月中旬,愛國學生在八旗會館門前曠地舉行追悼大會,群情激憤,再度展開大規模的游行示威。游行隊伍行至先施公司門前,突然出現大批軍警,揮舞刺刀槍托向手無寸鐵的學生亂撞亂刺,逮捕學生代表11人。3天后,在社會輿論壓力之下,當時政府不得不將囚在公司內的學生釋放。

上海《民國日報》1920131日報道,“廣東抵制日貨運動堅持的時間較久,取得一定的效果……6個月來日貨進口減少50%。”學生們的行動同時激發了全社會的愛國熱情,至當年713日,廣州機器廠工人、電燈局、電力公司工人、廣九、廣三粵漢鐵路工人、自來水廠工人以及人力車夫等,陸續宣布罷工,整個廣州城缺水斷電,交通阻塞,至此罷課、罷工、罷市的“三罷”局面形成。

1920年底,廣州五四革命運動強烈的斗爭形式從此結束。

新世紀抵制日貨事件

進入21世紀,“抵制日貨”事件在我國依然時有發生。2005年春季, 一些支持日本右翼教科書的日本企業和團體的名單被公諸報端,掛在互聯網上。其中有些企業長期同中國做生意。中國消費者憤怒了,商家憤怒了,一場有針對性的抵制日貨的行動開始了。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還發生了激烈的涉日游行 ,游行者明確地向廣大民眾發出了“抵制日貨”的倡導。有些人情緒失控 ,甚至發生了打砸日本商店、損害日本貨品的行為。

2005年上半年在中國各地發生涉日游行之后,涉日游行于2010年“釣魚島事件”之后在中國再次爆發。201097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與中國漁船發生碰撞后,日方第一時間登船,并扣押船員,隨后不久即宣布將起訴船長。“撞船事件”引起了兩國社會種種摩擦和風波,日本國內多個城市接連爆發反華游行示威,甚至中國駐日大使館也多次受到恐怖威脅。同時,在中國西安、重慶、成都等地也相繼發生了涉日游行,游行隊伍打著“還我釣魚島”、“抵制日貨”等橫幅,呼喊口號,針對日本政府的反華行徑,表達愛國意愿。與之相呼應,互聯網上“抵制日貨”的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同時,還有網友在網上發布了日常生活中日貨的品牌以及代替這些日貨你可以買到的其他品牌。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短信咨詢:15880262591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文章錄入:jiang    責任編輯:jia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字體: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合作伙伴
    中鎢在線 中鎢莆田公司 高比重網 中國鉬網 硬質合金大全 中國鎢絲網 中國飛鏢網 鎢合金鎮紙網
    純鎢制品網 中國鎢粉網 鎢棒材 加熱子網 鎢合金航空工具 鎢銅合金 飛鏢網購 廈門中鎢
    鎢制品目錄網 廈門市中醫藥促協會 金屬報價 鎢鋼首飾 鎢合金魚墜 空間租賃 飛鏢商城 鎢鉬百科

    |加入收藏|關于鎢協|聯系我們|友情連接|網站招聘|網站業務|


    Copyright © 2000 - 2009 中國鎢業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顏色、IE5.5以上版本瀏覽本站
    (本站信息僅提供參考,請注意投資風險!)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會立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