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黃金摻假”不能辟謠了事
黃金周期間,一條關于“黃金”的傳聞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微博名為“JASON馮小缺”、 認證身份為先智創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馮小缺的博友在微博中稱,國內某大銀行出售的黃金被驗證摻假,并質疑中國市場40%金條用銥或鎢摻假。
昨天,多家媒體都刊登了工行貴金屬業務部新聞發言人施旭東的回復,“這純屬不實之言,工行嚴格貫徹上海黃金交易所對金條質量控制的標準,品牌金條從原料入庫、生產加工、產成品出廠前及銷售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
現在,盡管當事銀行進行了辟謠,可是,“銀行黃金摻假”或是“銀行黃金40%摻假”的消息仍在網上傳播。無論是在國家信用體系當中,還是在百姓的心目當中,黃金與銀行都是當然的信心保證。所以,對于“銀行黃金摻假”的消息,有關方面絕對不能辟謠了事,而應該向警方報案,找出這個說法的源頭,把真相公諸于眾,以恢復公眾對于銀行和黃金的信心。
首先,對于這件事情,不論是金融機構的監管方,還是涉事銀行,都要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黃金是什么?它不僅是一種投資品,還是一種比貨幣更安全、更可靠的儲備,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會把擁有黃金當作一種信心的保證。在貨幣金本位的時代,如果銀行的黃金有假,一國貨幣都可能崩盤。同時,在中國,國有大銀行也一直被百姓認為是安全可靠,值得信任的,從銀行取出假鈔都不太可能,更何況是假黃金?
可以想象,如果銀行賣的黃金都不可靠,將會對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產生多大的打擊。黃金是能給人帶來安全感的好東西,它不該是如此的讓人不安,讓人惶恐。所以,對這件事,絕不能辟謠了事,應該通過警方的調查,讓這件事情水落石出。
不能辟謠了事,首先是因為銀行沒有權力為自己辟謠。在這個事件當中,銀行自查是必要的,辯解也是可以的。但是,嚴格地從程序上來說,真正有權力進行辟謠的,應該是中立的、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這事就好象原告和被告,不管被告覺得自己有多冤,都得讓法院來判自己無罪,而不能自己宣判自己無罪。
不能辟謠了事,也是因為公眾更需要知道完整的真相。即使銀行的辟謠是真的,公眾仍然希望知道,這件事情的來歷是什么,是純屬造謠?是張冠李戴?還是確有其事?只有完整的真相,才能徹底打消公眾的疑慮。也許,銀行會覺得,自己的辟謠已經足夠。可是,在當下這個缺乏互信的時代,全面調查才是對誠信企業最好的保護。由于這件事情來自微博,把這件事情查清楚并不困難,“JASON馮小缺”是經過身份認證的微博用戶,按他的說法,他是從鳳凰網上看到的新聞,而順著這樣的線索往上追,找出真相不是個太難的事情。
作為中國人,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經濟的高速增長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財富;我們也生活在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我們不知道誰是可以信任的。在西方有種看法,有些企業“大到不會作惡”,因為企業很大,一點小惡就會損失巨大的商譽和利益,所以,大家對于行業巨頭通常比較信任。但在中國,我們還能找到“大到不會作惡”的企業嗎?所以,對于“銀行黃金摻假”,真的應該由警方介入,予以徹查。
有色金屬生產商、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短信咨詢:15880262591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