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案終裁 中國鋁土和鋅市場何去何從?
日前,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就美國、歐盟、墨西哥訴中國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世貿組織爭端案發布裁決報告,稱中國不公平地限制了鋁土礦,焦炭、螢石、鎂、錳、碳化硅、金屬硅、黃磷和鋅等九種原材料的出口,為國內制造商提供了保護;其要求中國必須馬上降低出口關稅,解除出口限額。這其中涉及三種在中國上市的期貨品種,鋁土礦、鋅以及焦炭。
裁決對國內鋁業影響有限
裁決涉及的九種原材料中的鋁土礦是指工業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鋁石、一水軟鋁石或一水硬鋁石為主要礦物所組成的礦石的統稱。鋁土礦的應用領域有金屬和非金屬兩個方面,是生產金屬鋁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其用量占世界鋁土礦總產量的90%以上。
從資源的儲量和產量分布看,中國的鋁土礦儲量只占全球的3%,產量占全球鋁土礦產量的17%,排名第三位。鋁土礦資源主要用于氧化鋁的生產,平均來看,大約2.5噸鋁土礦生產1噸氧化鋁。而中國氧化鋁的產量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氧化鋁產量的27%,2011年產量達3411萬噸,對應的鋁土礦消費量約為8528萬噸。從鋁土礦生產與氧化鋁消費的鋁土礦對比來看,中國的鋁土礦是無法滿足中國進行氧化鋁生產的。因此,最近幾年,我國鋁土礦對外的進口出現了明顯的增加,尤其隨著國內氧化鋁產能的不斷擴張,中國對外部鋁土礦的消費量越來越大。
2011年我國共進口鋁土礦448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49.73%,創歷史最高水平。從2011年的數據來看,我國鋁土礦進口量占國內鋁土礦消費的比例為52.5%,我國是鋁土礦資源的凈進口國,并且對外部依存度較高。
目前,我國鋁土礦出口關稅稅率為15%,對外出口的數量較小。但我們認為,并不是由于中國對鋁土礦的出口征收了高關稅,才導致了中國鋁土礦出口數量的減少。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電解鋁生產國,目前,中國電解鋁總的產能已經達到2300萬噸,占全球電解鋁總產能的半壁江山,并且未來幾年在西部地區尚有大量的新建產能在陸續投產,這都將加大我國對氧化鋁的消費,進而也增加對鋁土礦資源的消費。
而目前,國內的鋁土礦并不能滿足國內電解鋁的生產需要,除了鋁土礦自身的產量有限外,國內鋁土礦的品質等,也是引發國內鋁土礦進口量逐年增加的原因。中國的鋁土礦中,質量較差,加工困難且耗能大的一水硬鋁石型礦石占全國總儲量的98%以上。
因此,我們認為,WTO的裁決并不合理,中國鋁土礦對外出口的減少,并不是高關稅限制的結果,而是完全的市場化行為,是市場對鋁土礦供需自發調節所導致的,即使中國按照WTO的要求,降低鋁土礦出口關稅稅率水平,國內鋁土礦的出口數量也難以出現大幅的增加。
綜合來看,首先,WTO裁定中國限制國內鋁土礦對外出口的行為是不合理的,在裁定中,WTO并沒有考慮到中國電解鋁行業發展的現狀,也沒有考慮到中國對鋁土礦資源消費的具體情況,而是單純的依據出口量少,就認為是中國政府控制的結果,此舉有失偏頗;其次,從我國對上游原材料的消費看,包括鋁土礦、鐵礦石在內的原材料對外的依存度逐年增加,國際礦產商在此過程中賺取了巨額的壟斷利潤,而國內相關行業的生存環境卻日益惡化,其中,國內電解鋁行業在最近幾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處于虧損的境況,難道這就是中國政府保護的結果嗎?最后,WTO的裁定無法改變目前中國對鋁土礦資源的凈進口國地位,隨著中國新增電解鋁產能的陸續投產,中國鋁土礦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仍將進一步提高,中國鋁土礦出口量的減少,不是由關稅稅率決定的,而是由市場所決定的,因此,WTO的裁決對國內電解鋁行業的影響將十分有限。
出口開閘不利于中國鋅業發展
中國自2007年6月1日起,開始提高未鍛軋鋅的出口關稅,2010年到2011年國內對鋅錠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目前中國1號鋅錠的出口關稅為5%,2號鋅錠的出口關稅為15%,商品進出口關稅稅率為0。征收出口關稅會抬高出口鋅錠的成本和國外售價,削弱其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不利于擴大出口。我國歷來采用鼓勵出口的政策,但是由于鋅錠的生產屬于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二高一資”行業。在鋅的成本構成中,能耗方面的費用大約占18%到22%左右。中國增加鋅錠出口關稅主要是為了促進鋅冶煉行業的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同時也起到了保護國內資源的作用。此外,在當時國內這一政策的出臺,意味著國家開始對很多中小型鋅錠冶煉廠進行整改與合并。
提高出口關稅后影響到了部分直接出口的鋅錠。從2007年6月抬高鋅錠的出口關稅之后,中國鋅的出口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從2007年27.6萬噸的出口量下降到了2008年、2009年的7.1萬噸左右,到了2010年、2011年出口量進一步下降到4.5萬噸上下。
近年來,我國的鋅錠產量占到世界鋅錠總產量也逐漸增加。根據世界金屬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鋅錠產量占全世界產量的34.62%;2009年我國鋅錠產量占全世界產量的比重增加到37.97%;2010年全球鋅錠產量為1287.4萬噸,中國全年鋅錠產量為516萬噸,相當于全球產量的40.11%。
同時,這段時間里,全球鋅市基本面也在悄悄發生變化。由于自2007年開始,全球鋅市場由供不應求開始轉向供給過剩的尷尬局面,因此中國對鋅錠出口的限制并沒有對世界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但自2009年以來,全球鋅市的過剩一直處于逐步緩解的狀況。這主要是得益于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隨著世界經濟復蘇,鋅的消費也有所緩步上行。同時,受到鋅價過低拖累,全球鋅供應上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窘境。根據國內外重要的有色金屬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鋅市依然維持供給過剩的局面,但是過剩狀況將得到改善。
此外,自2007年至2011年,中國鋅的進口量也是基本呈攀升勢頭,除了2009年我國進口鋅錠猛增至66萬噸外,由中國的進口量由2007年進口的14.9萬噸,增加到了2011年的34.8萬噸。由此可見,在我國的鋅錠貿易中鋅的凈進口量是增加的。而正是中國市場對鋅錠的大量需求導致了鋅錠流入國內市場。
2012年隨著全球鋅市供大于求狀況的緩解,由于中國在鋅錠上的出口限制而導致中國以外鋅市所面臨的供給面上的壓力也逐漸加強。
如果中國在WTO及西方各國的多重壓力下,下調鋅錠出口關稅,或者取消鋅錠出口許可證、出口配額、最低出口價格要求等政策,都會對國內鋅市場造成一定影響。首先,出口限制的取消,會導致大量鋅錠流出到國際市場,國內市場中的鋅供應量將出現減少,最終引起國內市場鋅價的上行;其次,一旦中國資源性產品出口的閘門被打開,可能會造成國內鋅冶煉企業盲目擴張,且“十二五”規劃中有色行業節能減排及資源利用任務的完成也會面臨重重阻力。為了保護國內資源以及協助國內鋅行業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預計國內或將出臺應對政策,從其他側面控制鋅錠的對外貿易以保護國內資源及產業的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