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再掀涉礦狂潮
上市公司“炒礦熱”從去年延續到了現在。2011年超過60家上市公司先后拋出涉礦概念,而今年以來,又有金飛達等數十家公司爭相加入到購礦大軍之中。
從2011年涉礦公司的表現來看,更多的時候,涉礦只是一個炒作由頭而已,真正能走到最后一步的公司并不多。在涉礦題材炒作日益膨脹之時,機構提醒投資者,對于涉礦公司,投資者投資時需要擦亮自己的雙眼。
數十家公司
今年爭相涉礦
2011年A股掀起“礦產風云”,超過60家上市公司先后拋出涉礦概念,地產調控下的中小房企一度是涉礦的主力,中珠控股、萬澤股份、新湖中寶、西藏城投等紛紛另尋出路,部分公司甚至不惜以舉債的方式重金挺進礦業試圖一舉翻身。而逢礦必漲也幾乎成為定律,有些公司僅依涉礦傳聞就能在二級市場上引發追捧,而這也刺激了更多上市公司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2012年,涉礦概念依然高燒難退,今年以來已有數十家公司相繼發布進軍礦產的公告。如金飛達今年年初就發布公告,稱將以自有資金出資1.1億元收購北京興嘉盈商業投資有限公司所持的云南文山州卡西礦業有限公司45%股權。公開披露信息顯示,卡西礦業注冊資本500萬元,主營錳礦開采及礦產品銷售以錳礦開采為主營,擁有著一個采礦權和三個探礦權。對于購礦后的下一步經營計劃,金飛達表示將仍然委托興嘉盈承包經營卡西礦業,在承包期間2012年始至2015年,約定分別支付保底利潤2000萬元到3500萬元,每年遞增500萬元。此外,金嶺礦業擬收購金鼎礦業四成股權一事,也在今年終于由傳聞變成了現實,而鼎立股份、中潤投資、梅花傘、山東高速這些原本主營業務與采礦毫無關聯的企業,也在今年加入了“購礦”大軍。
上市公司今年為何仍然對涉礦樂此不疲?或許可以從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今年的一系列表態中找到原因。徐紹史今年多次表示,金融危機短期內對全球及我國礦產品的需求和市場將帶來一定影響,導致資源價格高位振蕩。但從中期看,資源供需形勢仍然趨緊,我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高峰大致要在2025~2035年出現。不僅是“十年需求高峰”在迫近,徐紹史今年還多次強調,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國家多方面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礦業開發領域,只要社會資金和企業能夠單獨承擔,中央地質勘探基金就要撤出,“政府不與市場爭權,不與企業爭利”。
上市公司涉礦大忽悠典型樣本
寧波聯合
2010年8月,子公司與土耳其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從事銻礦投資;2011年3月,日信證券《寧波聯合:業績拐點“銻”升價值》研報開啟市場炒作大門;7月2日,宣布公司在土耳其成立的合資公司已經通過當地兩個礦區采礦權證的過戶申請,獲得銻礦礦權證及采礦許可證;從3月到7月的3個多月股價漲幅近七成,公司原第二大股東中機公司累計減持總股本的3.31%,套現1.6億元以上,原第三大股東五礦發展也進行一系列減持,其后三位高管辭職;12月30日,宣布該銻礦項目不具備投入地質詳查工作條件,擇機處置銻礦項目。
萬澤股份
2011年6月4日傳出消息,稱公司擬增加經營范圍,進行礦產資源的投資、開采等業務,幾日內股價連續大漲超過20%;6月13日,公司表示目前控股股東沒有涉礦資產,公司目前對礦業資源類投資工作處于前期考察調研階段;7月5日,萬澤股份發布澄清公告稱,網站出現“公司大股東萬澤集團要開發畢節市有14億噸磷礦,以及近期萬澤集團在洽談采礦權事宜”的傳聞不屬實,但又表示6月19日萬澤集團與貴州畢節人民政府簽署了投資合作框架意向;至今公司所謂“礦業資源類投資工作”仍無具體進展。
華陽科技
2011年年初,原以農業為主營業務的華陽科技出售其資產,宏達礦業以2.95億元的總金額借殼,自此華陽科技的主營業務將由農藥化工的生產銷售業務轉變為鐵礦石開采、加工和銷售鐵精粉業務,股價連拉六漲停;9月13日,發布重大資產置換及增發預案,擬變身采礦業公司;今年1月31日,發布預警公告預計2011年年度業績虧損,或將“*ST”處理;資產重組至今未獲得證監會批準。
ST零七
2011年6月初,董事長練衛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其所擁有的海外礦業資產今后有何發展計劃的問題,回答稱“不排除會將礦業資產注入上市公司融資或在A股上市”,此后股價連續漲停;6月8日,公司發布澄清公告,確認擁有報道中提及的海外礦業資產48%股權,但表示沒有就該項目對公司進行資產注入等計劃,并承諾6個月不對公司進行重組,股價繼續大漲;幾天后,ST零七的異動核查公告吐露實情,練衛飛僅擁有海外礦業資產24%股權并非控股股東,且目前已就該項目與香港上市公司新洲印刷集團簽訂合作備忘錄,新洲印刷可能收購練衛飛及一致行動人擁有的48%股權;今年1月30日,深交所對練衛飛給予處分,認定練衛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含有誤導信息,導致股價異常波動。
借涉礦炒作助大股東套現
2011年,涉礦概念一度成為疲軟市場下的“金手指”,牛股不斷從中“奔騰”而出,成為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投資主題。中珠控股只用了一則進軍礦產領域的公告就實現了股價由大跌20%扭轉為暴漲50%的轉變,此外包括萬澤股份、西藏城投等都在去年一度叱咤風云。
然而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這卻是一場真進展與假忽悠夾雜的資本游戲,真正能走到最后一步的公司并不多。去年借銻礦被連續炒作的寧波聯合就是其中一例,公司屬于2010年8月就涉足礦業的“老字號”,然而涉礦進展卻一直緩慢,直到2011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公司突然宣布停止所擁有的銻礦礦區地質普查工作并對其擇機進行處置。根據公告來看,寧波聯合在該項目上總投入資金約200萬美金,公司坦誠如果處置價格不佳可能會造成上述投入資金部分或全部損失。有意思的是,日信證券去年一份《寧波聯合:業績拐點“銻”升價值》的研究報告打開了市場炒作寧波聯合的由頭,也開啟了二股東高位減持之旅,中機公司在股價高位套現1.6億,此后寧波聯合幾位高管也隨之遞交了辭呈。
這并不是A股第一家涉礦未果的上市公司,2009年設立中兵礦業的中兵光電,欲由農藥制造轉型為礦業生產的華陽科技等最終均無果而終。更別說還有一大批如ST零七一樣被處罰的只聞涉礦聲卻未見任何動靜的“純”概念股了。
投資涉礦公司需擦亮雙眼
盡管涉礦概念真進展與假忽悠雜生,但二級市場炒作卻樂此不疲。如停牌3個多月的威遠生化于2月10日公布資產重組預案擬募7億收購煤礦,當即連拉兩個漲停,復牌三個交易日大漲33%;停牌近兩個月的金嶺礦業,競購控股股東鐵礦資產的公告一出便令復牌后的股價沖上漲停,當日創下近10個月來的單日成交量新高。此外,中珠控股、江泉實業等個股也在近日反復活躍。
申銀萬國最新研報認為,投資涉礦公司需大浪淘沙。申銀萬國認為,從產業資本動機上看,涉礦企業可分為兩類。第一種是希望通過收購上游原材料,實現一體化并降低成本,如包鋼股份、濮耐股份等,這類公司動機容易理解,而且可以預期。而第二種情況比較復雜,屬于跨行業進入礦產投資領域進行多元化經營,這類公司操作中有很大不確定性。
在投資標的上,申銀萬國首推染指鉬鎳礦的長征電氣,同時建議關注進軍黃金業的華業地產、中潤投資以及銅礦業的西部資源,橫店東磁等。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