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分析 進口鐵礦石現貨化對礦企與鋼廠均存弊端
《淮南子》中有“涸澤而漁”,《史記》中有“網開一面”都涉及到了合理利用資源,維持自然平衡的問題,引申到經濟領域,即供需雙方的穩定和發展均建立在平衡的基礎之上。
在長協礦時代,協議礦、現貨礦市場相互角力,能保持平衡狀態。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礦石市場的供需失衡,行業價格波動加劇,礦企、鋼廠地位不平衡,持續沖擊著礦石市場,導致協議礦市場紛爭,鐵礦石市場不再平衡。
傳統意義上的鐵礦石協議礦遠去,市場洗牌,重新建立交易制度,定價機制成為了核心。
協議周期逐步縮短,或直接轉為現貨礦,本質上對礦石企業的運營也形成影響。鐵礦石的整體市值要大于其他品種,而單價低、市值大的固有特點,決定了鐵礦石不如有色金屬、貴金屬的金融市場交易興旺,終端需求受到鋼廠牽制。礦石企業難以拋開鋼企,即便現貨銷售,依然需要與各個鋼廠協商,無法將大量礦石直接拋向現貨市場。
目前礦企采取變通方法,以短期協議礦形式出現,但短期協議礦存在著高風險。經驗證明,在協議價低于市場價時,礦企有減少供應可能,而當市場價低于協議價時,鋼企又有減少采購的動機。無論季度礦、月度礦都存在著違約風險,而且違約是雙向的,礦企、鋼企都存在這種可能。
另一面,進口礦現貨化對鋼廠不利。協議礦對鋼廠比較重要,通過穩定交易,可以獲取部分價格折扣,同時穩定原料,企業可以放心安排生產,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目前鐵礦石價格下滑,鋼企采用現貨定價比較有利。但長遠看,現貨礦將加重企業的原料采購任務,礦價大漲大跌,均對鋼鐵企業的生產穩定形成影響。
還有,我們要思考日本鋼廠的選擇。10月25日,日本鋼鐵制造商JFE控股和住友金屬工業表示,盡管現貨市場價格驟降,不會取消10~12月份鐵礦石合約。日本鐵鋼聯盟會長林田英治表示,“在市況不佳時就解除合約并轉向現貨購買,這有悖我們的信條。我們認為,原材料成本仍應維持穩定。”
協議機制不會消亡,礦企、鋼廠單獨議價供貨比例會上升。
盡管采用季度礦交易,對鋼廠、礦企都有益處,但事實是進口礦石交易正在趨向現貨。鐵礦石市場劇烈波動,供求關系變化,市場沒有達到新的平衡,沒有一個讓雙方都安心接受的交易制度。
定價現貨化加速,除供求劇烈變動外,重要一點是鋼廠、礦企之間的信任度低,導致交易秩序難以維持。
鐵礦石協議交易,其實是一種長期供貨合同,需要供求雙方開動智慧,設計出雙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目前,礦企主動探索新的方式,淡水河谷提出了交易后退補差價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
但同樣,這種交易方式對鋼廠、礦企均有一定挑戰,需要一些條件。首先,退補差價是建立在穩定的上下游交易關系基礎上,雙方長期穩定交易。
其次,考驗雙方的商業誠信。大宗交易占用大筆資金,對于資金充沛的企業,壓下三個月時間的差額貨款尚不成問題,但對于中小客戶,特別是資金普遍緊張的情況下,確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另外,這種交易制度本身有一定風險,現在,淡水河谷提出礦企占優的事后補差,若出現相反情況,即協議價大幅低于市場價,處于鋼廠和貿易商的占優情境,淡水河谷公司面對金融危機后新開發的中小客戶,是否還會放心的推廣這種制度
近幾年我國進口礦市場向現貨方向發展,但長期看,礦企、鋼廠之間簽訂的長期合同仍將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從傳統的季度礦等形式,轉變為礦企、鋼廠間的相互尋找合適生意伙伴,簽訂一對一的長期供貨協議。鋼廠要積極參與礦石定價協商,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從而穩定鐵礦石市場交易。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