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加步槍”贏日本,沒有日本的機床中國也能昂首挺進
偶然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來自于日本的經濟學家長谷川慶太郎,說“沒有日本的機床中國的坦克大炮寸步難行。于是乎查了這個作者的一些資料,探究一下他說這個論點的依據。
原來這個片文章是發布于去年9月份的時候,而這個日本作者是個不懂機床設計所謂的“國際經濟學家”,完全是日本人妄自尊大在自作多情!他甚至不依據一些基本的常識發表了一篇《中國的未來取決于日本》的文章。這些言論可能只關注于經濟數據,根本沒有考慮其中的因素。其實文章也沒有確切的理由,完全是在牽強附會。
實際上,中國在沒有改革開放以前就已經自己在生產坦克大炮了,而且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的一些軍事技術是采取完全封鎖的。甚至到后期連蘇聯老大哥也開始了撤回技術人員,燒毀技術手稿等方式來遏制中國科技力量的發展。中國的坦克大炮,中國的工控設備只能靠自己摸索前進。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什么日本機床。文章中也看不出日本的機床對中國的坦克大炮制造有什么必然的聯系,純粹是在胡說八道!
那日本的機床現在是不是一定就比中國先進呢?我看未必。大家可以查資料就會發現,中國是跟隨瑞士之后,在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鏡面磨削技術的國家,只有當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達到“鏡面”的程度,零件的精度才能達到亞微米級,也就是說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掌握亞微米級加工精度的國家。上海寶鋼旗下的寧波中日合資寶新鋼鐵公司,他們的軋輥磨床是進口日本東芝的,加工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只有Ra0.32μm,再要提高表面粗糙度,必須通過研磨的方法才能達到。可在上世紀70年代上海機床廠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精度軋輥磨床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已經達到Ra0.04μm,比它高了近10倍,一般不需要研磨
我再舉個例子,中日合資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制造的電梯驅動蝸輪,過去他們采用日本陳舊的技術,用兩臺臥式車床調頭加工,效率低、精度差。90年代末上海三菱電梯公司想技術改造,提高零件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找遍全世界沒有合適的機床,結果只能請上海某高校和某機床廠產學研合作,研制成功了數控正倒置雙主軸立式車削中心,零件可以在一臺機床上一次自動完成各工序的加工任務,連夾緊定位完全自動化,工人只需管上下料即可,極大的提高了零件的生產效率和精度,降低了生產成本。現在連日本三菱公司的驅動蝸輪全都拿到中國來加工,他們并沒有這樣的機床。事實上,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可以自主設計制造諸如高精度外圓磨床、高精度絲桿磨床、齒輪磨床、坐標鏜床等高精度機床,并不比日本遜色。
但是在中國汽車生產行業中大量采用日本機床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并不能說明中國不能設計制造這些機床。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機床廠有限公司已經研制成功了汽車行業急需的H165、H173等數控曲軸磨床、數控曲軸主軸頸磨床系列,并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由于當時的機床行業技術引進風潮,很多國人的心里的跟風熱潮導致了現在被日本企業乃至所謂的經濟學家所發表言論的依據。目前中國的汽車生產行業還是照樣進口國外的機床。即使陳本高很多,思想中的“價高者物美”的扭曲想法忍然占據主導。直接的影響到了本國機床產業的發展。
每當國內的專家們去一些汽車生產廠及零部件生產廠看了一下,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他們的進口機床中國人完全可以自己設計制造,沒什么希奇的!
但是許多汽車生產廠,或其他的生產廠迷信進口機床,造成了中國依賴進口機床的假象。比如上面提到的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他們的數控車間完全都是進口機床,那種數控正倒置雙主軸立式車削
中心實在是沒有地方可以進口,才采用了國產機床,也是他們車間里唯一的兩臺國產機床,這個真的是一個可悲的現象!
是不是中國汽車生產行業中大量采用的日本機床中國無法自主生產呢?其實不然。在中國汽車生產行業中廣泛采用的日本馬扎克、大隈等公司制造的各類車削中心、銑削中心等,不用說像沈陽機床、上機、北一等這樣的大型骨干企業,就是像上海第二機床廠(原上海民精機床廠)這樣的企業就完全能生產這類車削中心,而且已經自主設計制造出各類與日本馬扎克公司同類的車削中心。現在由于上海市靜安區改造,把上海第二機床廠搬遷至閔行,造成大量人員流失,目前只有十來人在為日本岡本公司生產車削中心,中國的企業不制造自己的產品在為日本制造產品,又成為依賴日本機床的證據。其實現在的機床大量采用功能部件,結構簡化了,對制造能力的要求也降低了。像日本馬扎克公司制造的各類車削中心,連中國的鄉鎮企業也能夠制造,精度、壽命決不比它的差,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再說說材料問題。文章中提到的汽車用鋼板,現在上海寶鋼完全可以自主生產,而且中國制造的汽車均采用寶鋼生產的鋼板,沒有什么希奇的。事實上,在上世紀70年代研制運十飛機時,中國自主研發了航空鋁材、超高強度合金鋼等各種特種材料,像文章中提到的“建筑用H鋼”,其實只是種類似中國低合金結構鋼的鋼材,比一般的普通碳素鋼強度高,韌性好。這樣的鋼材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早就有了,比如大家可能熟悉的過去的鳳凰13型、永久14型自行車,就是采用類似的鋼材,用這樣的材料生產出來的自行車的重量比一般的自行車要輕,深受民眾的歡迎。中國現在主要是諸如航空發動機里的高溫合金的生產還有些困難,其它的材料都能生產,比如我國坦克采用的復合裝甲、反應裝甲,隱形飛機的隱形材料等,都是自己研制的,西方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是不可能得到的。
前面說了那么多中國的一些現狀,最后說的還是為什么我國會給國外的學者這樣的感覺。
沒有誰誰誰中國就發展不起來,不僅僅是日本人的言論,美國,甚至一些更小的西方國家學者們無不沒有放過出撅詞的,沒有誰中國將一文不值。誰幫中國養著那么大的一群工人,我相信大家都聽過。所以我們應該感謝這位學者。正因為他所說的一些現象但絕不是事實,讓我們意思到國人拿來思想的嚴重,和對舶來貨扭曲的喜歡。
今天中國要反思的是:在過去這么多年里,我們的一些部門、一些地區、一些單位、一些領導干部,是否不同程度地滋生了一切“拿來”,“買來”的思想?是否過分仰賴進口,差不多質量的產品,寧愿花外匯進口,就是不愿用國產的?自力更生的觀念是否被拋到九霄云外?引進與消化、創新的關系處理得怎樣?技術攻關的堅韌不撥精神如何?為什么我們能生產2億多噸粗鋼,卻要長期大量進口各種特種鋼材?
中國離開了世界不行,但是你更要相信世界沒有了中國更是寸步難難行。沒有日本,中國的機床大炮照樣可以打進全世界的角落!只要國人愿意!
l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