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城市轉型 貴在因地制宜
資源型城市因資源而立、因資源而興,目前,資源型城市占全國城市總數的18%。由于過分依賴資源,這些城市發展面臨諸多問題,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我國有118個資源型城市,占全國城市總數662個的18%。資源型城市因資源而立、因資源而興。長期以來,由于過分依賴資源,不少資源型城市支柱產業單一、產業結構不合理、單位GDP能耗較高、經濟粗放型特點明顯、環境污染較為嚴重。一些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后期階段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城市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城市發展提出了要求:各類城市都要夯實經濟基礎,創造就業機會,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管理服務,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如何超前謀劃,因地制宜地調整產業結構,促成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資源型城市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目前,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主要有兩種模式:
一是產業延伸模式,在原有資源開發基礎上,發展下游加工業,延伸產業鏈,建立資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產業群。四川攀枝花的釩鈦磁鐵礦是含有鐵、釩、鈦等多種有價金屬元素的共生礦,近年來,攀枝花挖掘立足于資源特色,將城市定位由過去的“百里鋼城”轉變為“釩鈦之都”,推動鋼鐵經濟向釩鈦鋼鐵特色經濟轉變,推動基礎原材料基地向新興制造業基地轉變。攀枝花的轉型,實現了轉化現實優勢、挖掘潛在優勢、創造競爭優勢。
二是產業更新模式,利用資源開發所積累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建立基本不依賴原有資源的全新產業群,通過在國內外市場承接資源勘探開發、流程管理和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外包業務,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石油城大慶為例,大慶近年來依托產業技術和管理優勢,發展以石油勘探開發和石化生產數據采集處理、工程設計、自動化控制等為重點的服務外包業務,市場已遍及中亞、美洲等20多個國家。
路徑不盡相同,貴在因地制宜。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資源型城市轉型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應抓好就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勞動力素質,想方設法增加職工群眾收入。還應增加就業機會,解決失業礦工再就業問題,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