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產自救,有色企業打響價格保衛戰
2015年四季度,有色金屬價格出現了大幅度的持續下跌,致使全行業陷入虧損的境地。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寒冬”,有色行業涌現了一股企業主動抱團取暖、聯合減產,抵御市場沖擊的抗寒潮流。
行動
從鋅到鎳銅 有色企業集體減產
11月20日,株冶集團、中金嶺南、馳宏鋅鍺、白銀有色集團等10家鋅行業骨干企業代表在上海召開鋅產業形勢分析座談會,經過討論后達成共識,向全行業倡議,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避免產能過剩,計劃減少2016年精煉鋅產量50萬噸。此次聯合減產規模接近國內精鋅年產量的10%,鋅行業成為繼稀土行業之后第二個倡議限產保價的金屬行業。
11月27日,亞洲最大的鎳生產企業金川集團公司聯合國內7家主要的鎳生產企業,聯合發出倡議,這8家主要的鎳生產商在上海召開座談會后達成共識,提出“不參與低價競銷,同時計劃減產”,今年12月計劃減產1.5萬噸鎳金屬量,2016年計劃削減鎳金屬產量不少于20%。8家鎳企決定成立中國鎳生產企業聯絡小組,發揮引領作用,切實維護行業利益。
12月1日,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主要銅生產企業聯合發出倡議,稱根據各方充分討論達成的共識,2016年將減少精銅產量35萬噸,以及其他為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這10家銅企綜合產能占中國冶煉產能70%以上。同時,各企業還表示,為應對市場極端困難情況和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號召,將在短期內先關停虧損產能,中長期內將進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未來幾年將不再擴大產能。
背景
價格幾近“腰斬” 企業虧損嚴重
本次減產的背景是今年以來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低迷。今年以來,LME鋁價下跌了20%,跌至1500美元/噸以下,已經降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水平。11月10日滬鋁價格急轉直下,跌至10270元/噸,11月11日更是跌至10035元/噸。
進入11月,鋅價一直處于下跌狀態,且跌幅非常明顯。滬鋅主力11月20日收盤價格為12470元/噸,創下2009年以來的6年內新低。今年以來滬鋅主力開盤價格為16710元/噸,而截至11月20日,滬鋅主力收盤價格為12470元/噸,較年初下跌25.37%。
當前鋅價是有色金屬價格整體低迷的一個縮影,多年來的不斷下挫,使大部分有色金屬價格較2007年時已經“腰斬”,甚至更低。今年以來,國內外市場鎳價跌幅接近50%,目前LME鎳價處于9120美元/噸上下,11月24日LME鎳盤中跌至8145美元/噸,觸及2003年7月以來低點,創13年新低。全球70%鎳企已陷入現金成本虧損。中國鎳生產企業舉步維艱。
11月13日,LME銅價連續第8個交易日下滑,截至北京時間19時,LME銅價最低下探至4787.50美元/噸,創下2009年4月以來新低。受到中國經濟增速減緩和供應過剩的影響,全球銅價已經連續四年下跌,當前價格較2011年高點跌去50%以上。
由于供應不斷增加,而需求卻持續萎縮,導致鋁、銅、鋅、鎳等價格連年下跌,價格成本的倒掛致使有色企業大幅虧損。以鋅為例,鋅冶煉產品成本在13500元~14000元/噸,目前現貨價格在13000元/噸左右,早已跌破了成本價。
出路
擴大應用 加強供給側結構改革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市場上不平衡的供求關系,使得壓縮供給端變得迫在眉睫,減產短期內有利于價格的穩定,從而緩解企業業績壓力。市場人士表示,聯合減產可能會短期提振市場信心,但如主要矛盾需求方未解,后期價格壓力依舊較大。
有色金屬私募研究員分析,無論是政府收儲,還是貿易商限產保價,目前看來主要是從供應端給予收緊。而有色金屬下游產業需求目前處于低迷狀態,才是有色金屬價格走低的主要癥結。但從供應方面壓力緩解來看,如收儲和減產可以進行,則短期內會緩解有色金屬的供需矛盾,有利于價格反彈。
當前,美聯儲加息預期仍是懸在金屬價格上方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短期而言,消息面上的利好傳聞有助于改善市場情緒,為金屬價格提供支撐。長期而言,供應端減產、消費端回暖,行業積極謀求創新轉型發展,加大兼并重組力度,擴大應用化解產能過剩,有色金屬價格才能企穩回升,有色行業才能真正迎來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