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解過剩產能,對外金屬能源出口創歷史新高
大宗商品價格自由落體式下墜之時,中國正在加速出口“過剩產能”,這股洪流對大宗商品市場形成了進一步沖擊。
昨日中國海關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盡管中國11月出口金額(美元)連續第五個月下滑,但鋼鐵、成品油、鋁制品的出口卻創下了新高。分析認為這是因為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冶煉廠和煉油廠產量過剩,國內無法消化,開始向海外市場輸出。
來自中國的出口伴隨全球性的供給過剩,大宗商品價格已跌至十六年來最低水平。同時中國也遭遇了一系列貿易相關的指責,例如印度第三大鋼鐵廠商JSW Steel批評中國企業因補貼可以出口廉價鋼鐵有失公平,中方則表示產能過剩是全球性問題。
當前中國鋼鐵廠處理過剩產能的作法,是不計盈虧、低價銷往國外。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中國鋼鐵出口大增22%至1億噸,為歷史上首次年度突破1億噸,平均每噸售價570美元。
中國現在正處于經濟轉型、出清舊產能之際,但由于中國鋼鐵和油企大多具有國企性質,維持社會穩定是解決產能過剩的最大阻礙。
中國地方鋼鐵廠寧可虧錢,也不愿減產。該行稱,關閉鋼鐵廠產能極為困難;首先,地方政府為了保護就業和稅收,不許鋼鐵廠關門。其次,銀行要求鋼鐵廠維持營運,以免需認列大筆壞帳。再來,鋼鐵廠也擔心流失市場份額,害怕一旦停止產出,之后要重啟生產代價較大。種種因素導致中國鋼鐵行業陷入“囚徒困境”,產能遲遲無法縮減。
中國鋼鐵的生產量占到全球一半,今年盡管中國減少了5000萬噸的鋼鐵產能,但僅占國內總產能的4%。匯豐估計,明年中國需要再減少1.2億~1.6億噸的鋼鐵產能,產能利用率才能回到較為健康的80%左右。
中國鋼鐵廠的虧損數據,遠高于先前預期。今年1~8月中國鋼鐵業累計虧損人民幣180億元(相當于39億美元)、遠不如一年前的140億元盈余。預期中國將復制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地的整合模式、產量最終將縮減五分之一。
隨著中國艱難對付基本金屬、鋼鐵和油品的供應過剩,令全球大宗商品生產商處于不利境地。大宗商品過剩已成為中國真正的痛楚,為了緩解過剩,中國正在增加出口。
昨日的海關數據還顯示,11月成品油凈出口升至222萬噸的歷史新高,較10月增長77%。鋁出口也大漲37%,創出歷史第二高水平。
不過,也并非所有大宗產品都是單向流出。中國11月銅進口激增至22個月來最高水平,原因是貿易商們尋求從倫敦市場更低的價格中獲利以及年底前的商品融資需求上升。中國的原油進口增長3.8%,鐵礦石進口上升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