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行業危名在外,煤鋼有色或成違約重災區
伴隨著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信用風險逐漸暴露,而在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政策背景下,煤炭、鋼鐵、有色等強周期產能過剩行業將首當其沖。
煤鋼色信用利差擴大
四季度以來,市場對強周期產能過剩行業基本面惡化形成了較強共識,對煤炭、鋼鐵、有色等行業信用風險的擔憂隨之升溫,其行業利差在四季度以前所未有的幅度走擴。
以AAA級行業利差絕對水平看,最高的依舊為煤炭和鋼鐵,中位數分別為122bp和96bp;AA+級行業利差最高的是煤炭、有色金屬和鋼鐵,中位數分別為139bp、122bp和103bp;AA級行業利差最高的是煤炭和化工,中位數分別為159bp和157bp。作為四季度利差走擴幅度最大的行業,煤炭AAA和AA+評級行業利差擴大超過50bp,AA級也走擴15-20bp,鋼鐵四季度AAA和AA+評級鋼鐵行業利差亦走擴30bp以上。
究其原因,市場人士認為,在宏觀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周期性產能過剩行業的經營環境持續惡化,而今年多起信用違約及主體評級調低和展望變為負面的信用事件中,鋼鐵、煤炭、有色等行業企業數量相比往年成倍增加,不少高危個券面臨兌付考驗,導致投資者對相關行業越發謹慎。
伴隨信用債市場快速擴容,評級下調和負面展望次數在持續增加,截至12月21日,債項評級調低次數共計120次,主體評級調低次數共計1339次,擔保人調低評級次數共計68次,負面事件主要發生在鋼鐵、水泥、煤炭、化工、有色金屬等產能過剩行業。
后續料成違約雷區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供給側改革五大方向: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市場人士判斷,在傳統產能過剩行業企業主動去杠桿、去產能的背景下,明年產能過剩企業的信用風險或將繼續暴露,而煤炭、鋼鐵、有色等企業或將成為違約重災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大任務中去產能居首,產能過剩行業自身造血能力幾近喪失,去產能攻堅背景下,再融資難度加大,外部支持力度減弱,均會推升信用風險,鋼鐵、煤炭等中上游產能行業或首當其沖。
鋼鐵、煤炭和大宗有色是目前信用基本面最弱的行業,明年還可能進一步惡化,且面臨淘汰落后產能及僵尸企業的壓力,2016年行業利差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高,建議低配。特別是其中部分低資質個券,可能面臨較高的違約風險,建議投資者回避。
預計2016年信用債市場“排雷”重點主要是鋼鐵、水泥、煤炭、有色金屬、化工和新能源等產業。此類行業上游產品價格走弱趨勢延續多年,令企業經營環境持續惡化,而上游產能過剩行業正是去杠桿的重點。產能過剩行業信貸空間緊張,信貸市場風險向債券市場轉移,部分企業因為銀行抽貸導致償債壓力進一步增加或者由于貸款逾期導致信用風險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