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開年疲軟,中國外貿受累承壓
進入2016年之后,作為全球大宗商品的“領頭羊”,國際原油價格非但沒有獲得相應的改善,反而延續了從去年開始的持續疲軟,截至目前,國際油價已經跌至自2003年12月以來的最低位。
與此同時,除了原油之外,衡量全球商品航運成本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跌至415點、跌至歷史新低。而作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銅價更是跌至六年半來的最低點。
另外放眼國內,根據最新的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全年,中國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同比下降7%,為2009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亦遠低于6%的政府預期目標。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進口10.45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和13.2%。
而多位業內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進口值出現下降,和當前全球市場的大宗商品市場低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大宗商品的低迷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油價重回12年前
進入新年,全球大宗商品都陷入一片低迷之中,其中被稱為大宗商品風向標的BDI指數已經刷新了歷史新低,而宏觀經濟晴雨表的銅,也跌至了六年半的最低點,不過,跌幅最為劇烈的,還是大宗商品的領頭羊國際原油,目前國際油價已經跌至了12年來的歷史低點。
數據顯示,1月12日,紐約原油價格繼續直線滑落,盤中一度擊穿每桶30美元重要關口,跌至每桶29.93美元。
截至當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今年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下跌3.1%,跌0.97美元,至每桶30.44美元。這也突破了2003年12月1日以來的最低結算價格。
而根據最新情況來看,國際原油的情況依然沒有獲得改善。1月13日開盤,盡管盤中價格一度沖高至32.17,復制了周一行情走勢,曇花一現的反彈帶來的又是一波深幅回落,最低下破3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月12日,國際油價,無論是紐約原油還是布倫特原油,都已經連續七個交易日出現下跌,這意味著自從進入2016年之后,國際油價一直進入陰跌態勢,進一步數據顯示,當前歐美的原油價格相較于2014年歐美原油99.45、92.91美元/桶的均價水平,下挫幅度已達65.87%、63.87%。
“當前市場堪稱利好難覓,國際原油節節敗退并非毫無道理。然而中東地區爆發大規模軍事沖突和OPEC減產兩大潛在利好基本都已被堵死,交易商對美國鉆井數量下降的利好也已不敏感。另外全球經濟被看衰,需求預期也難言樂觀。從上述可預見性的因素來分析,無論如何,2016年國際原油市場的寒冬,可能會更加的殘酷和持久。”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實際上,多位業內人士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困擾原油的利空因素除了全球環境低迷之外,供需兩端的問題也仍然存在。首先在供應端,OPEC、俄羅斯等均維持高產量,伊朗出口量有望增加,市場供應過剩的憂慮有增無減。從需求端來說,中國及亞洲經濟疲軟,暖冬氣候制約歐美取暖消費,需求改善緩慢。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供應端方面,2015年四季度,歐佩克主產國沙特多次透露,在其他以及非歐佩克產油國配合的情況下可以縮減其石油產出,不過11月份相關產油國非正式會議磋商無果,在不愿獨自承擔“減產保價”責任的情況下,12月4日例行會議上歐佩克干脆放棄一貫執行的產出配額政策,高產策略令市場震驚,而這也在當時的原油市場引發了價格的六連跌。
“除了沙特之外,非歐佩克產油國美國、俄羅斯等雖受低油價影響,但也沒有縮減石油產出的計劃,因此,油市供應整體充沛。”中宇資訊分析師桑瀟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在需求方面,國際原油依然面臨庫存高位的局面。2016年1月13日凌晨,美國石油協會(API)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6日當周API原油庫存減少390萬桶至4.8007億桶,市場原本預期增加250萬桶,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大幅減少,不過依然還是屬于歷史較高水平。另一方面,根據中宇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數據統計,目前油市過剩量150萬-200萬桶/日,在石油供應繼續增加的情況下,該數據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而對于油價后期的走勢,目前市場上普遍看法悲觀。摩根士丹利、高盛和花旗三大主要投行目前預計,國際油價將迅速跌破每桶30美元門檻,進入20美元區域。
“油價并不會繼續雪崩式下跌,因為過低的價格會給市場帶來恐慌和不安定因素,也不利于多方利益的平衡,即便油價短時性跌破30,也可能會迅速迎來反彈。”李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外貿受低迷大宗拖累
整個2015年是整體大宗商品表現最差的一年,根據數據顯示,追蹤了22個品種期貨合約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發表的最新一期報告顯示,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在2015年全年暴跌了24.7%,而這也是該指數連續第五年出現下跌。
而受此拖累,中國的外貿數據也錄得一定程度的下滑。海關總署1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中國出口1.43萬億元,同比增長2.3%;進口1.05萬億元,同比下降4%。而從整體來看,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為2009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其中進口10.45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3.2%,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和大宗商品進口量增速的放緩是2015年中國進口值出現下降的重要原因。”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3日表示,“2015年,中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加。其中,進口鐵礦砂9.53億噸,增長2.2%;原油3.34億噸,增長8.8%。同期,中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1.6%。其中,鐵礦砂、原油、成品油、大豆、煤炭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較深。”
海關數據同時顯示,2015年中國鐵礦砂、煤、成品油、銅等大宗商品進口平均價格紛紛下跌,同比跌幅分別為39%、21.8%、38.3%、17.1%,而國際原油進口價格更是經歷了一輪大幅度下跌,“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原油進口平均價格也從年初的每噸2856元人民幣跌至12月的每噸2020元人民幣,累計下跌了29.3%。全年進口平均價格比上一年下跌45.3%。”黃頌平說。
一位大宗商品領域的行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2015年出口小幅下降,主要是因為外需低迷,首先是當前全球貿易正陷入全面萎縮的狀態,另一方面,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緩慢,因此需求相對來說仍然疲軟。而進口的大幅下滑,則主要受制于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暴跌,暴跌之下各大品種都已經失去了利潤,進口需求也就受到了極大的遏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對于大宗商品2016年的走勢普遍并不看好,隨著美聯儲加息周期的開局,美元匯率長期走強已經成為了一個較為普遍的市場判斷,而作為普遍使用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來說,無疑將繼續承受來自美元方面的壓力。不容忽視的情況是,市場對于大宗商品的關注度正在處于大幅度降低的趨勢之中,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11月份,美國期貨監管機構宣布,由于“關注度較低”,將停止公布有關大宗商品指數投資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