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中鎢在線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 更新時間:2016-3-16 15:04:55 |
推進供給側改革發展,鎢配額管理政策將出臺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思路和宏觀調控指導思想上的新思維。需求和供給是一對“相反相成”的概念,政府調控的職能在于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動態平衡。我們所熟悉的需求側管理,通常通過抽緊或放松銀根,對總需求進行抑制或刺激,實施“反周期”操作。供給側管理則不同,它具有明顯的區別對待、突出重點、定向調控等結構性特征,操作難度也大得多。
首先,從經濟學基礎理論創新的視角看,供給側對需求側的響應機制及其特征,是劃分經濟發展不同階段或不同時代的決定性因素。人類社會從自然原始狀態,一路走過以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為標志的文明提升過程,其中關鍵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創新,都發生在供給側。在全球化時代,供給側以美國蘋果公司產品為代表的產出創新,可以在中國釋放出巨大的消費需求;出于對國內供給不足的響應,中國游客會到日本去“爆買”馬桶蓋。我們以往密切關注的需求側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凈出口,其實已衍生出“結構化”的邏輯,只有將這種結構化邏輯傳導、轉移到供給側,才形成對整個經濟增長動力體系的完整認知和把握——在現實世界,完全的市場競爭并不能解決結構優化問題,引導結構優化的“政策供給”和激發潛力釋放的“制度供給”必不可少。
其次,從經濟調控實踐看,政府實施供給側管理已有成功經驗在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美國當局區別對待、重點支持,先后給花旗、“兩房”、通用注資,成為引導復蘇過程的決定性轉折點。中國近年也一再實行“定向寬松”,結構化運用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更是為優化結構而不遺余力。
第三,從經濟社會轉軌過程中的我國具體國情看,客觀上也需要實施理性的供給側管理。在“三農”、區域協調、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國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建設、補短板優結構等方面,急需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供給,解放生產力,化解矛盾和隱患,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配額管理供給側改革看未來政策變化。鎢是中國的特色金屬,中國對其采用配額生產管理。2014年鎢精礦開采配額89000噸、2015年91300噸、2016年第一批配額是45650噸(第一批是全年的50%),由此可見鎢精礦的開采配額數量穩定。導致鎢產量高于配額的原因是副產鎢礦不納入配額管理有關。未來鎢的供給側改革要看國家對副產鎢礦的政策變化。
|
|
上一篇文章: 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中國成最大受益者 |
文章錄入:huan 責任編輯:huan |
下一篇文章: 中國兩會落幕,金屬震蕩修正 |
閱讀量: |
|
【字體:小 大】【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