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三氧化鎢制備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納米技術迅速發展,納米材料已成為一個新的成長點。納米WO3具有較大的比表面,對電磁波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可以用作太陽能吸收材料和隱形材料,另外還具有特殊的催化作用。
納米三氧化鎢的制備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方法:固相法、液相法、氣相法。
1. 固相法
固相法是陶瓷材料制備的基本手段,通常是按最終合成的產物所需的原料配比混合,再用高溫煅燒發生固相反應制得超微粉,或者是通過再次粉碎制得超微粉。將一定量的鎢酸銨放入馬弗爐內于500攝氏度下高溫煅燒3h,自然冷卻后在瑪瑙研體中研磨到平均粒徑在50-60nm的純WO3納米粉體。
2. 液相法
液相法制備納米是以均相的溶液為出發點,通過各種途徑使溶質與溶劑分離,溶質形成一定形狀和大小的顆粒。液相法可精確控制產物組成和粒子的大小,主要有:水熱合成法、微乳液法。
1) 水熱合成法
水熱合成法是指在高溫、高壓下一些氫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對應的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于是氫氧化物溶于水中同時析出氧化物。固以鎢酸鈉為原料,通過調節PH值、酸的質量濃度、反應溫度以及反應時間。找到較佳的焦綠石型WO3超微粉體,粒徑大小約為24nm,該法的優點在于可直接生成氧化物,避免了一般液相合成法需要煅燒轉化氧化物這一步驟,從而大大地減少乃至避免了硬團聚的發生。
2) 微乳液法
該方法是近十幾年來制備納米粒子的新方法。微乳液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油和水溶液組成的透明的、各向同性的熱力學穩定體系。在W/O型微乳液體系中,含有前驅體的水核被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所組成的單分子層界面包圍,這種特殊的微環境可看作一個“微反應器”,其大小可控制在幾到幾十納米。
以鎢酸鈉、氨水、聚乙烯醇等作為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超聲乳化,加入濃鹽酸得到黃鎢酸沉淀,在400、600和800攝氏度下恒溫八小時得到的WO3平均粒徑分別為15、25、85nm,WO3粉體均分散性較好,顆粒呈現規則的球狀結構,粒徑隨處理溫度的提高而長大。
3. 氣相法
氣相法是直接利用氣體或者通過各種手段將物質變成氣體,使之在氣體狀態下發生物理變化或者化學變化,最后在冷卻過程中凝聚長大形成納米微粒的方法。 在空氣氣氛下,加熱鎢絲得到WO3納米顆粒,控制蒸發系統的氣壓在133.3~1199.9Pa 之間,W與O2反應生成氧化鎢,并通過氣體對流傳質。TEM 測得顆粒均尺為7-21nm,XRD 結果表面產物為三斜晶體和單斜晶體的W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