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打好稀土這張牌
最近,中國政府正式限制出口稀有金屬,此舉令外界反應強烈。美國與歐盟當天就此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一種平時并不為人所熟悉、貿易量也不大的初級產品的限制出口,為什么會引起發達國家的如此強烈的反彈呢?主要原因是,從某種意義上講,稀有金屬的擁有量和使用水平將決定一國在未來軍事格局中的話語權。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有關稀土的故事就一直在民間流傳,最為百姓津津樂道的一個版本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日本人一直以高價大量購買白云鄂博品相一般的鐵礦石,引起了我國情報機關的注意。經秘密調查發現,這些鐵礦石并沒有變成鋼鐵,而是被沉入海底,中國人由此才知道了白云鄂博稀土的價值。后來,周總理下令停止了向日本出口白云鄂博鐵礦石,以其他地方的鐵礦石代替。
稀土被稱為高技術工業的“味精”、“21世紀的新材料寶庫”,把它們添加到鋼鐵、陶瓷中,這些材料的特性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軍事上,稀土擁有的戰略價值甚至更大:瞄準鏡、夜視儀、坦克炮彈和飛機發動機等都依賴稀土材料。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稱,中國一直沒有建立起一個稀土版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而在大多數時間采取開放生產、開放供應的政策。導致這一結果的一個直接原因是,中國對于稀有金屬戰略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和全面的評估。當然,這和中國科技發展的總體水平也有直接關系。目前中國的軍事裝備科技領域主要還處在軍事裝備機械性能的改善,以及電子信息水平的提高上。而在發達國家,近些年來,材料科學在軍事裝備上的重要性愈來愈凸顯。稀有金屬科技用于軍事,已經帶來了世界軍事科技的一次飛躍,例如對于導彈的制導系統。其實精確制導系統的出色工作離不開稀有金屬,“愛國者”制導系統中就使用了大約4公斤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于導彈內。
可以說,以稀有金屬的使用為核心技術的材料科學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已經成為影響下一代武器水平提高的關鍵因素。現有的軍事裝備要想在性能上有進一步的提升,也只有在材料上尋找突破口。因此,為未來儲備稀有金屬必須成為中國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同時,限制乃至禁止出口稀有金屬也有利于中國從國際上獲得包括軍事技術在內的更多的高科技產品和技術。
中國終于找到了自己滿手牌中的那張“大貓”。雖然發達國家的稀有金屬尚有一定的儲備,限制出口在短時間內并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但這次嘗試讓我們找到了對方的命門,在對方心理上產生了巨大影響。全面禁止或者有限放開,在此之間的政策開合,可以讓我們在贏得更多高科技產品或資源性公司的購買權上的談判籌碼。對這一殺手锏的使用,將使中國在國際貿易的常規戰中總是被動的局面有所改觀,尤其是在一些和軍事相關的高技術領域的貿易限制上,中國可以要求發達國家作出進一步的讓步。(作者是北京媒體評論員)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