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大國的崛起——白云鄂博新生紀事
稀土大國的崛起——白云鄂博新生紀事
241地質隊,獻出新中國第一份大型地質勘探報告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yè)待舉。1949年12月16日至25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yè)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鋼鐵工業(yè)會議,確定對白云鄂博進行資源調查,并把包頭列為“關內未來鋼鐵中心”的目標之一。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白云鄂博礦區(qū)被列為首批地質評價工作的重點。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派出礦床地質學家嚴坤元擔任隊長和總工程師,組成了50人的“中央人民政府白云鄂博地質調查隊”(后來改稱為“地質部華北地質局241地質勘探大隊”)從北京出發(fā)前往白云鄂博。10天后,他們抵達礦區(qū),開始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歷程。5月23日,勘探工作正式開始。 1950年~1952年是普查階段,接下來就需要進一步作詳細勘探。此時,國家已經決定了要對白云鄂博鐵礦實行露天開采,并以此為基礎建設包鋼。國務院希望地質部在1954底把白云鄂博的地質勘探報告拿出來。 時間緊迫。地質部幾乎調動了全國的地質力量。不久,白云鄂博就會集了30多臺鉆機、2000多名工人。 241隊的地質隊員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1954年12月28日。黎明初綻的時刻,《內蒙古白云鄂博鐵礦地質勘探報告》全部完成。此前的三四個月,負責編寫報告的地質科技人員們,幾乎是白天黑夜連軸轉。 這份凝聚了241地質隊地質工作者大量心血和智慧的報告,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份大型地質勘探報告,同白云鄂博的名字一起,載入了中國地質事業(yè)的史冊。241地質隊從1950年組建到1956年撤銷,共為白云鄂博礦區(qū)探明鐵礦石儲量8.26億噸。 1957年,依據白云鄂博豐富的鐵礦資源,包鋼在萬眾矚目中開始建設,1959年投入生產,5月出焦,8月通水,9月出鐵。1959年10月15日,包鋼一號高爐投產,周恩來親臨祝賀,并為包鋼一號高爐出鐵剪彩。他對工人們說:“這是世界上一流的大高爐,第一次在我們國家出現(xiàn),你們要好好管理啊!”
105地質隊,評價出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床
1963年4月,在國家科委召集冶金部、地質部、化工部等部門參加的一次科學會議上,一個有關包鋼的問題被正式提了出來:由于對白云鄂博的礦物沒有搞清楚,影響了煉鋼質量。會議決定,地質部要盡快把礦石的成分搞清楚 兩個月后,地質部的隊伍再次來到白云鄂博,這個新組建的隊伍就是地質部105地質隊。“稀有放射性元素的系統(tǒng)研究和綜合評價,這是全國124個重點項目之一,現(xiàn)在決定由你這位稀有元素礦產勘探專家去完成。以地質部為主,冶金、化工部密切配合,怎么樣?”面對地質部領導的詢問,面對國家的需要,105隊總工程師兼副隊長任湘二話不說,日夜兼程地趕了過來。這是一支年輕的地質技術隊伍,會集了全國的稀有元素分析鑒定、普查勘探技術骨干,還吸收了一批大學畢業(yè)生。原內蒙古205隊將全部基地讓給了他們,由內蒙古地質局副局長兼任隊長。那時,絕大多數隊員對稀土的認識還只是教科書里的介紹,許多工作都必須慢慢摸索。 當隊員們找到了白云鄂博礦物中稀土的賦存狀態(tài)和分離方法后,105地質隊在白云鄂博的勘探工作全面展開,各個工種加班加點協(xié)同作戰(zhàn)。曾經參與105隊白云鄂博礦石成分研究的礦床專家白鴿回憶說:“我們隊200多人,光工程師就10個,要知道那時工程師并不多,一個地質隊能有兩三個就不少了。我是從礦床所調去的,天天就在長長的槽子里收集礦物標本,然后在室內進行礦物鑒定和統(tǒng)計。”就這樣,105地質隊充分利用241隊鐵礦勘探的2.7萬米巖心、4.4萬米槽井探和1.2萬件化學分析副樣,攻克了稀土、鈮、鉬簡項分析,27種稀土元素礦物、15種鈮礦物及幾種放射性礦物的分析鑒定,以及稀土鈮在礦石中含量,在各單礦物中含量及其所占儲量比例的評價,稀土、鈮選礦試驗等技術難關,對全部礦體結合開采現(xiàn)狀重新圈定編圖,并計算了儲量。 1966年,經過3年的會戰(zhàn),105地質隊終于圓滿完成了白云鄂博稀有元素的勘探工作,提交了一份高質量的《內蒙古白云鄂博鐵礦稀土稀有元素綜合評價報告》,為國家評價出了一座世界罕見的特大型鈮—稀土礦床。
地質學界,長達20多年的礦床成因之爭
“你從礦場隨意拾取三兩塊標本回來,說不定就可以鑒定出一種新礦物。”這并不完全是開玩笑。在白云鄂博開發(fā)后的這數十年里,在此不斷發(fā)現(xiàn)并且被國際礦物協(xié)會和礦物名稱委員會批準的新礦物越來越多,其中有十幾種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還是白云鄂博所獨有。至今人類僅僅將元素的發(fā)現(xiàn)推進到109號,發(fā)掘出的礦物也僅有3800多種,可是在白云鄂博礦區(qū)面積約48平方公里的小小范圍內,就含有71種元素、礦物170余種。而且,其中的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鈮儲量僅次于巴西,為世界第二。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白云鄂博礦床是一個獨特的超大型稀土礦床,它具有與眾不同的成礦條件和成巖成礦環(huán)境,研究并查明它的成因和成礦機理,對今后這類礦床的找礦和理論研究都有普遍意義。”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袁忠信如是說,隨后他介紹了圍繞白云鄂博礦床成因一個長達數十年的學術之爭。 “起初,相關的地質學家認為白云鄂博礦床為‘特種氣成高溫熱液交代礦床’,即礦物與花崗巖分出的熱液有關;而另一種觀點,就是我們提出的‘海相火山噴溢沉積碳酸巖礦床’,認為真正的‘關鍵人物’是堿性巖和碳酸巖。”袁忠信與白鴿同為原礦床地質研究所的資深專家,1965年,他們都在105地質隊,研究鈮和稀土。“關注礦床情況是我們的‘職業(yè)病’。就在天天挖槽子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鈮和稀土與花崗巖關系不密切,由此產生了疑問。”白鴿說。 105隊是1967年解散的。離開105隊回到北京后,袁忠信與白鴿繼續(xù)對白云鄂博礦床的成因進行研究,類比后懷疑是火山沉積的,1975年他們借著一次會議的機會再次跑回白云鄂博采樣;1977年,他們發(fā)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描述了白云鄂博的誕生:含礦巖體是在地槽環(huán)境下以火山沉積方式形成的,礦石沉積后,又經受了區(qū)域變質作用和熱液交代作用等不斷的改造變化,最終造就了礦床今日這般極為復雜的面貌。 如今,關于白云鄂博礦床成因的學術之爭已塵埃落定,而且,由于白云鄂博礦床形成過程的復雜坎坷實在太罕見了,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礦床的報道,白云鄂博稀土資源“世界第一”的神話仍在繼續(xù)。 白云鄂博,見證世界稀土之都崛起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在包鋼稀土大廈大廳中,鄧小平題寫的這句話吸引著每一位來訪者。當然,還有一句話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世界稀土在中國,中國稀土在包頭。 世界罕見的稀土,為白云鄂博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因白云鄂博而生的包頭,也早已由當年的一個小小“敖包”成長為一座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開采和出口國。 幾十年過去了。毋庸諱言,高速發(fā)展帶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稀土無序開采帶來的混亂,如何保證中國在國際稀土市場上的價格話語權等等,也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道必須破解的難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較早諫言,希望能夠扭轉白云鄂博目前不合理的開采方式,避免釷和稀土等寶貴資源進一步大量丟棄,緩解這種開采方式對環(huán)境的污染。他說:“國家有關部門應該限制白云鄂博主礦和東礦的開采量。” 中國的稀土問題已經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1999年,江澤民到包鋼視察時指出:“搞好稀土開發(fā)應用,把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2006年,溫家寶總理在內蒙古考察時,又明確指出:稀土產業(yè)的發(fā)展,要做好兩件事,一要控制,二要綜合利用。 國家的重視往往是最有力的。 2009年,國土資源部下發(fā)了《2009年鎢礦銻礦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對全國稀土等3個礦種的開采總量予以限制,并暫停審批這三種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的探礦權、采礦權。 在白云鄂博所在的內蒙古,一場稀土資源保衛(wèi)戰(zhàn)也在打響。 1999年,包鋼協(xié)助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府組建了內蒙古稀土集團,打破隸屬關系和所有制界限,實行統(tǒng)一管理。通過有效控制稀土精礦生產,對整個稀土產業(yè)的治散治亂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年8月在包頭市舉行的首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yè)發(fā)展論壇上,內蒙古自治區(qū)副主席趙雙連再次表態(tài):“內蒙古自治區(qū)將著力把稀土產業(yè)作為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的重點,推動稀土的產業(yè)升級和產業(yè)延伸,著力把包頭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稀土產業(yè)基地。” 白云鄂博,你是新中國誕生的礦業(yè)驕子,你不僅見證了新中國走向世界稀土之都的歷史進程,而且必將伴隨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新時代,走向更加燦爛的未來!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
本站免責聲明:上述文字僅代表作者或發(fā)布者自身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和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fā)布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同意或贊同其描述或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對上述內容又任何異議,請聯(lián)系相關作者,或直接與本站站長聯(lián)系,本站將盡可能協(xié)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Email: sales@chinatungsten.com Tel: +86 592 5129696 Fax: +86 592 5129797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fā)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chuàng)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fā)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lián)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lián)系,本站將盡可能協(xié)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