釩鈦之都迎來了“盛花期”
釩鈦之都迎來了“盛花期”
站在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歷史節點,本報記者走進攀枝花———
攀枝花名片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處。1965年建市(對內稱攀枝花特區,對外稱渡口市,1987年更名為攀枝花市),轄東區、西區、仁和區和米易、鹽邊兩縣,面積74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萬。
攀枝花資源“富甲天下”。已探明的釩鈦磁鐵礦儲量近100億噸,釩的儲量占全國的61%,鈦的儲量占全國的75%。攀枝花有占全國18%的水能資源,以及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光熱資源。先后被授予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釩鈦之都等稱號。
提要》》》
●在44年歷史中,幾代攀枝花人塑造并延續了這樣一種精神氣質:艱苦創業、勇于創新、開放融合。
●一個在特殊歷史背景下、以特殊開發模式建設起來的工業城市,正在新的歷史時期抓住機遇,實現產業和城市的突破、轉型和提升。
■攀西經濟區采訪組張萍鄭先聰張春攀枝花機場建在山頂上。從成都出發,一小時后飛機就著陸了。沿著一條在山腰上拓出的公路,20多分鐘就到達市區。當年為了建機場,建設者們硬生生把山頂削平、筑成跑道。
如果沿318國道乘汽車或沿成昆鐵路坐火車,從省會成都到700多公里外這個四川最西南端的山城,要13個小時左右。
未來更加快捷。隨著西攀、攀田高速的通車和麗攀高速年內動工,成昆鐵路二線和麗攀昭鐵路的興建,攀枝花作為四川的西南大門,其向東、向西、向南、向北延伸的快速大通道正在打通。
變化的不僅僅是交通。群山里的攀枝花,已經迎來了“盛花期”。
擁釩鈦航母的城市———
“百里鋼城”華麗轉身
9月1日,攀鋼軌梁廠生產線鋼花飛濺,火紅的鋼坯在萬能軋機生產線上一次次傳送、軋制,10多分鐘后,粗短的鋼坯變成了百米鋼軌。
“這樣的百米鋼軌已被應用到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上”,生產者向記者自豪地介紹。此外,這里生產的重載鐵路、復雜鐵路鋼軌也是國內第一、世界領先,軌梁廠萬能生產線共擁有35項專利。
弄弄坪2.5平方公里的山頭,擺布下年產400萬噸的鋼鐵聯合企業,“象牙微雕鋼城”的細膩和現代化大工業的宏大氣勢相互融匯,成為這個城市的立身之本。
如今,深交所掛牌上市“攀鋼鋼釩”致力于打造國內釩鈦航母企業,攀枝花市正謀求轉型。目前,全市釩鈦企業已達數十家。2008年4月20日,“中國釩鈦之都”花落攀枝花。在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攀鋼1.5萬噸海綿鈦和18萬噸高鈦渣二期工程正在上馬。
從“百里鋼城”到“釩鈦之都”,變化的不僅是名稱,它標志著這座工業城市從資源配置向效益最大化配置“華麗轉身”———首先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目前,攀枝花在釩鈦磁鐵礦開發中,鐵利用率達68%,釩資源綜合利用率達 47%。其次是產業結構調整,改變鋼鐵工業“一枝獨大”的局面。
循環經濟風生水起。在釩鈦工業園區,川投公司的黃磷尾氣深度凈化裝置投入2000多萬元,經處理后的尾氣可供別的企業做燃料。
【旁白】40多年來,攀枝花因鋼鐵而興,以鋼鐵為傲。然而,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市場經濟沖擊下,傳統鋼鐵產業競爭力削弱。資源型城市需要謀求新的出路。合理利用資源、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攀枝花在轉型中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以花為名的城市———
從工礦區向中心城市轉型
“真沒想到,攀枝花這座城市如此漂亮,空氣這么好。”從南京來到攀枝花采訪的媒體同行,不住夸贊和感嘆。
傍晚時分,漫步在金沙江邊,繁茵簇擁,高樓林立,人來人往,閑適恬淡—————與喧鬧轟鳴的鋼城無關,恰是一幅祥和的生態人居圖。
作為全國唯一以花為名的城市,攀枝花最初的容貌并不那么美麗。從最早的工礦區到傳統重工業城市,再到綜合性現代化大城市轉型,目標定位“2015年成為百萬人口大城市和川滇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撐著這座城市轉型的,除了城市建筑之變,還有人居環境之變和交通之變。
攀枝花建設初期,受“先建廠,后建城”、“先生產、后生活”的建設方針影響,城市生活設施和生產廠礦毗鄰而居,城市功能嚴重不足。如今的攀枝花市,擁有門類齊全的公共建筑,民居花園小區也如雨后春筍。2008年底,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由改革開放初期的7.8平方米增加到24.24平方米。
2005年6月,在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中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名單中,攀枝花赫然在目。震動之后是奮起。此后,攀枝花接連開展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四川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部獲得通過,成功摘掉了黑帽子。
40多年來,攀枝花交通變化翻天覆地。從當初一條公路運物資,到后來成昆鐵路通車,再到如今公路、鐵路、飛機全覆蓋。
尤為令人稱道的,在攀枝花山水之間,竟有380多座橋梁———跨越攀西大裂谷的天塹,造就出攀枝花這座“橋梁博物館”!
【旁白】在“三線建設”背景下,深山峽谷中“冒”出了攀枝花這座資源型工業城市。攀枝花市適時調整城市發展戰略,完善城市功能,通過將城區工業企業轉移到工業園區,集中規劃建設城市布局,初步形成了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發展框架。到2020年,攀枝花將形成“十字形”高速公路對外大通道。
沒有方言的城市———
一代代攀枝花人書寫傳奇
我們在采訪中不斷與“第二代攀枝花人”打交道。從攀鋼的普通工人,到政府部門的干部,再到社區居民,操著不同口音。“攀枝花是一座沒有方言的城市。”當地人告訴我們,沒有方言,是因為這里有太多的方言,“攀枝花沒有‘外地人’”。
一座僅有40多年歷史的移民城市,創造了太多的輝煌,也留下了太多的傳奇,讓人震撼與感動。
攀鋼所在地的山坡,當地人稱“弄弄坪”。這里原是一處金沙江邊的不毛之地,上世紀60年代只有1棵攀枝花樹、7戶人家。據說“弄一弄就平了”,就是它名字的由來。
然而歷史并不那么簡單。1965年國家確定開發攀枝花戰略之后,全國各地抽調的5萬多名干部職工,在這片荒山野嶺、干旱酷熱的河谷地帶,住席棚子、“干打壘”,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完成了需要兩三年才能完成的建設前期準備。
1970年7月1日,攀鋼第一爐高爐出鐵;同年10月1日,成昆鐵路通車。這就是英雄的第一代攀枝花人。
在新世紀,無數第二代攀枝花人繼續書寫著奇跡。2007年10月31日,在四川恒為制鈦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四川第一爐約5噸重的海綿鈦出爐,標志攀枝花鈦產業全流程全線打通。而這家民營企業的老板,正是成長為中堅力量的第二代攀枝花人之一。
如今,百萬常住人口的攀枝花,許多家庭來自五湖四海,南北交融,普通話成為第三代攀枝花人共同的“方言”。
【旁白】攀枝花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創業史。在40多年的開發建設中,攀枝花市從一個不毛之地,發展為中國西部的戰略資源開發基地和綜合性現代化大城市,幾代攀枝花人功不可沒———在歷史性跨越中,他們艱苦創業、勇于創新、開放融合,書寫了傳奇,延續著傳奇。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
本站免責聲明:上述文字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自身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和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同意或贊同其描述或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對上述內容又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直接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Email: sales@chinatungsten.com Tel: +86 592 5129696 Fax: +86 592 5129797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