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全球電池網 更新時間:2009-11-26 9:32:07 |
2009年新能源汽車電池行業分析與鎳鋰鋅需求 億元的大蛋糕。而如果按客車計算,這一數值還將提高3倍——每輛混合動力客車的電池需求是轎車的4倍。 (三)、上游鋰電池材料碳酸鋰行業分析 1、碳酸鋰行業發展現狀 據李勝茂介紹,全球碳酸鋰行業的現狀是,資源門檻極高、產能高度集中。截至2007年年底,全球碳酸鋰總需求約為9.3萬噸,國際上主要生產商有智利的 SQM、美國的FMC和德國Chemtall合計年產能為7.8萬噸,占全球80%市場份額。由于規模化生產碳酸鋰的企業必須擁有鋰資源儲量較為豐富的鹽湖資源開采權,這使得該行業具備較高的資源壁壘;另一方面,由于全球鹽湖絕大多數資源都是高鎂低鋰型,而從高鎂低鋰老鹵中提純分離碳酸鋰的工藝技術難度很大,之前這些技術僅掌握在少數國外公司手中,這使得碳酸鋰行業又具備了技術壁壘。因此,造就了碳酸鋰行業的全球寡頭壟斷格局。 在自主研發鹽湖提鋰、提鎂技術及生產工藝的基礎上,我國一些大型工業企業近幾年來在扎布耶鹽湖和柴達木盆地深處開始建設碳酸鋰、氫氧化鎂等化工產品生產基地。目前國內生產碳酸鋰的企業主要集中在西藏礦業、中信國安、西部礦業集團、青海鹽湖集團這四家公司,而西藏礦業和中信國安又占了其中絕大部分,這兩家公司2008年碳酸鋰總計產量也不超過4000噸。 資料顯示,地處青海高原腹地的柴達木盆地富含有鉀、鈉、鎂、鋰、硼等礦產資源,其中氯化鎂31億噸,約占全國保有儲量的99%;氯化鋰近 1400萬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83%。2007年初,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發展公司西臺吉乃爾湖萬噸級碳酸鋰項目在柴達木盆地正式投產,使西臺吉乃爾湖成為國內重要的碳酸鋰生產基地。 2、碳酸鋰行業發展瓶頸 目前,碳酸鋰全球產能依然偏低,生產成本高,尚未真正實現大規模的開采提煉,公司仍在尋找更經濟合理的生產方式,當前阻礙碳酸鋰行業發展的最大問題仍是生產工藝技術。短期來看,西藏礦業和中信國安在生產技術上尚有不足,年產量分別只有2000噸,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較低,難以帶動業績大幅上升。 中科院副研究員李健介紹說,鹽湖提鋰、提鎂技術“瓶頸”的突破并逐步形成產業化生產,標志著我國已擁有自主研發知識產權的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基礎,鹽湖資源綜合開發進入大規模生產鋰、鎂的全新階段。 3、國內碳酸鋰生產企業分析 1.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
|
文章錄入:chinatungsten 責任編輯:chinatungsten |
上一個文章: 俄羅斯金屬產商:Norilsk鎳業公司下調今年鎳產量預估 下一個文章: 江鎢集團總投資12億元的鎳冶煉項目落戶上饒縣 |
|
【字體:小 大】【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