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銻都冷水江要用10年找回逝去的美麗
11月29日報道 在銻礦即將開采枯竭的最后15年之前,有“世界銻都”之稱的冷水江,不再僅僅忙于眼前事務,而是理性地坐了下來開始思考前瞻戰略問題。11月29日,來自5個廳局、3個政策研究機構、3所高校的領導和專家,以及來自投資公司的代表,共同對冷水江的新頂層設計方案進行了研討。根據方案,錫礦山地區生態環境有望在2020年得到基本恢復。 “冷水江式轉型”正在逐步浮出水面。 A 多重傷痕讓“世界銻都”思變 位于湖南地理幾何中心的冷水江市,資源豐富,有“世界銻都”、“江南煤海”、“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但近百年來的粗放開采,讓一座有山有水的美麗城市變成了一座嚴重污染的城市,尤其是為國家乃至世界經濟作出巨大貢獻的錫礦山地區,早已變成了一座座光禿禿的尾礦山,宛如地球上的一道傷疤。 儲量僅夠15年開采——經過110多年的開采后,世界最大的銻礦產地——湖南錫礦山現保有銻儲量為30萬噸,仍居世界之首,但已瀕臨枯竭。據當地測算,余下的儲量僅夠15年開采。 財稅增收遭遇困境——銻產業是冷水江市的重要稅源,錫礦山地區入庫地方稅收占全市地方稅收的比重達到11%。冷水江作為典型的企業依托型城市,因銻儲量有限,主業一旦衰退將面臨嚴重的再就業困難、財政收入下降等系列問題。 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銻礦資源在給人們帶來財富的同時,銻礦渣也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害。據了解,當地僅累積起來的銻礦渣量便高達百萬噸。而銻礦渣中又含有砷、堿等有害物質,因而造成砷污染事故時有發生。同時,銻礦開采和冶煉也導致這里空氣污染異常嚴重且酸雨頻發,造成土地酸化嚴重。 地面塌陷現象嚴重——經過百余年的開采,錫礦山地區地下已接近采空狀況,形成了連片的空巷道。目前已發現規模較大塌陷點達19處之多,隨時有可能造成重特大地質災害事故。 常年的治理功效常常被新生損害所抵消。冷水江意識到,只有可持續發展規劃才能解開百年污染這個“結”。資源型城市要想改變“礦竭城衰”的軌跡,還須早做打算。2008年10月14日,冷水江市市委書記、市長聯名在網上發公開信,苦求重振“世界銻都”良方。 B “禾青鎮現象”帶來了啟示 由于受制于基礎條件,冷水江市一下子很難吸引到新的發展動力,達到促進發展模式轉變的作用。但該市禾青鎮現象啟示了冷水江。為什么冷水江市內像資江氯肥廠這樣的企業有若干個,且建廠時間都比資氮長,卻只有資江氮肥廠周圍發展成了一個建制鎮,并成為全國百強鎮?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意識到在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上,首先要做個研究型政府。 “政府規劃一定要走在前面,冷水江的轉型不僅是經濟的轉型,還包括生態轉型、社會轉型、文化轉型和機制轉型。” C 10年內打造成山水宜居城市 2009年11月29日,冷水江市在2009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論壇上提供給專家們研討的《關于加快推進“一轉三化”戰略的實施意見》,被專家們認為是冷水江市轉向“兩型城市”發展,具有遠見系統的頂層設計方案。 冷水江市委書記劉小龍介紹,根據規劃,冷水江計劃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打造成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實驗區、湖南省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示范區、生態城市建設的樣板區、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先行區。劉小龍表示,10年后,冷水江經濟總量要達到450億元,第三產業比重由現在的25提高到41;同時錫礦山地區生態環境基本恢復,還冷水江一個“新山水宜居城市”。 專家聲音 “兩型化” 是為冷水江量身定做的 李紅衛(湖南省兩型辦改革處處長):冷水江作為一個山區城市,原本認為走城鄉一體化之路會有點艱難,但冷水江特點非常突出,城市化率非常高而農業比重極低,城鄉一體化對于冷水江反而是相對容易的事情,難點反而在產業方面。而在產業定位上,“兩型化”簡直就是為冷水江量身定做的一樣。 陳志強(省委講師團巡視員):國際經驗證明,在城市建設初期,工業化可以有力地促進城市化;進入城市建設中期以后,則城市化帶動工業化的效應更加顯著,但城市化第一步應該是宜居化。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