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始興縣礦老板非法開采稀土礦
近日,本報接到始興縣澄江鎮小黃洞村村民投訴,稱有外地老板在當地非法開采稀土礦,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并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南方日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當地確實存在非法開采稀土的情況,當地政府也于去年進行過相關整治,但由于礦山地處偏僻,非法開采呈現死灰復燃之勢。 作為全國生態示范區的韶關市始興縣,正遭受稀土亂采濫挖的嚴重侵襲,造成了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耕地荒蕪,當地環境污染亮起紅燈。南方日報此前先后對云髻山和龍川的礦產偷采進行了曝光,在廣東,礦產偷采現象日益嚴重。 大片農田因污染退耕附近村莊幾成“空殼” 3月14日,記者從省道S343線小黃洞村1號段路口沿山路步行大約6公里,兩個半小時后終于找到村民投訴的稀土偷采點。從山頂往下看,約15個稀土過濾池像梯田一樣分三層分布在半山坡上,占據約大半個山坡。山上的大片樹木已被砍伐,加上雨水的沖刷,水土流失嚴重,呈現出溝溝壑壑的“黃土高原”景象,與旁邊長滿毛竹郁郁蔥蔥的山頭形成鮮明對比。 在最高一層的過濾池邊,堆積著廢棄的水管、沙土包和鋼筋。十幾個過濾池,有的已經干涸,有的仍裝滿池水,被化學藥品染成藍色的池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顯眼,500米外就可以聞到臭雞蛋般的味道。 趁著中午工人吃飯的空隙,記者進入偷采點發現,有過濾池底的泥漿仍然有明顯攪拌過的痕跡,池邊上還有施工用的鏟子、手套和用于固定過濾帆布的嶄新繩子。而在最底層的一個過濾池邊,一架用于過濾的柴油機赫然在目,新埋的電線一直延伸到附近的村子。 在偷采點附近的暖田香木嶺村,村民陳先生告訴記者,這個稀土開采點是由外省的老板在2007年投資開辦,剛開始的時候日夜開工,經常能見到貨車進進出出運送稀土。 在香木嶺,記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里的耕地早已荒蕪,記者繞著村子走了一圈,除了少數幾塊地上種有稀稀拉拉的蔬菜,其他的耕地雜草叢生。而位于礦山下面的田地,由于受到洗礦廢水的影響,出現嚴重的龜裂,并且被染成淺藍色。 記者通過公開資料獲悉,在稀土提取過程中,普遍使用的是酸法和堿法。堿法的污染小,但成本高,酸法則污染大,成本低。而對于偷采者來說,選用廉價的酸法可以追逐更高的利益,但產生的廢水對農田和水源有著嚴重影響。 據當地村民稱,本來村里耕地就不多,自從有了這個采礦點后,糧食的產量急劇降低———水稻只開花不結果。現在,已經沒有村民愿意種田,反正種了也是白種。澄江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鎮領導透露,稀土偷采和過濾所流出的污水是導致香木嶺大片農田退耕的主要原因。 地不能種了,偷采所帶來的環境危害已經初見端倪。有村民反映經常有頭暈眼花、干活乏力等癥狀,還有村民稱喝了井水后會拉肚子。于是,香木嶺的年輕人大多選擇了離開這里,不大的村子顯得非常寂靜。記者在村里見到最多的,除了看門的狗,就是舉著拐杖的老人。 一位身著紅衣的村民對前來調查的記者起了疑心,表現非常警惕。他告訴記者,去年年底,當地政府已經對這個礦山進行了整治,至今沒有開工。同時,他緊盯著記者在村里的一舉一動,直到記者走出村子。 3月14日下午3點,記者在返回的途中發現,偷采點已經有四五個工人在攪拌泥土,還在池內架起了樓梯,卷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 幕后礦老板從未現身村民收小惠包庇偷采 面對記者的突然拜訪,始興縣澄江鎮一位劉姓鎮委委員一聽前來了解稀土偷采問題,馬上反應,“是不是香木嶺的那個礦?” 該委員聽了記者的描述后證實,記者所前往的香木嶺稀土礦偷采點屬于無證開采,縣里和鎮里已經聯合打擊了不少于20次。就在春節前,澄江鎮各機關部門公務員幾乎傾巢出動,組織了百余人員前往該稀土偷采礦點執法,“用挖土機毀了過濾池,并且切斷了電線和水管,對用竹竿搭成的簡易工棚也進行了搗毀。” 南方日報記者從澄江鎮了解到,附近的村民之前把污染造成生活和生產環境嚴重破壞的情況反映到澄江鎮和始興縣有關部門。經過環境監測部門的調查,礦水污染過的農田,輕則產量減少,重則寸草不生。 于是,“信息靈通”的礦主聽到風聲后,和執法部門玩起了“躲貓貓”。執法部門白天去,他們就晚上開工;工作日執法,他們選擇節假日開工;切斷電源和水管后,幾天后馬上接好。 劉委員談及“狡猾”的礦主,表示這個問題也深深刺痛了他的神經。因為稀土偷采點在廣東和江西的交界處,非常偏僻,每次去檢查執法都要步行三四個小時山路。他曾經試過騎摩托車上山巡查,結果摔得夠嗆。 偷采礦點周圍的環境也讓劉委員觸目驚心,原來綠油油的青山變成了松垮垮的黃泥山。即使執法部門實行強制斷電措施后,礦主總能想出辦法繼續復工,他們開始自己組織發電。為了把過濾好的稀土運下山,礦主甚至雇傭當地村民修起了一條砂石路連接至礦場。 “高利潤是最大的驅動力。”據始興縣政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透露,這里生產出來的白色稀土礦泥市場價約為每噸五六萬元,精制加工的稀土價格每噸可以賣到十五萬元。“他們一個晚上的收入可以夠我們去搗毀設備幾十次。” 始興縣國土局局長鐘永江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說執法部門已經對香木嶺偷采礦點執法20來次,但是偷采礦點真正的幕后老板一直沒有現身,只聽說是外地的老板。“我們每次興師動眾山上執法,抓到的只是一問三不知的‘小魚小蝦’,抓了幾天問不出東西只得放掉。” 據當地一位村民反映,每逢過年過節,礦上就會派人前往村民家里發紅包,多則上千元,少則一兩百元。同時,礦老板還雇傭了村里的年輕人看場子,每個月都給幾百元工資。 在鐘永江看來,當地村民正是收受了礦老板的小恩小惠,從而自愿充當馬仔,卻忽視了濫開采稀土給自己家園帶來的嚴重危害。“附近村民的態度很關鍵,如果村民聯合起來抵制開采,那么肯定開不下去。而現在,有的村民為了利益,還跑來包庇礦老板。” 非法采礦最多判七年國家保護立法漏洞多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來查就跑的現象比較普遍。”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周永章解釋稀土偷采的原因,“廣東省的稀土礦量大,而且多存在地表上,偷采相對簡單,監管困難。相關部門要加強執法的力度,加大罰款的額數,對相關責任人追究法律責任”。 “其實,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廣州分所高級合伙人、刑事律師王思魯認為,無證開采稀土是一種非法經營行為,嚴重的可能構成犯罪。《刑法》有規定,非法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可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但是,廣東省地質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稱,很少聽到有人因為偷采礦而被判刑的。“國家對礦產資源保護立法很不完善,‘真空地帶’很多。” 澄江鎮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鎮里的態度很明確———一定要嚴厲打擊偷采行為。 當記者問到如何應對屢禁不止的偷采行為時,該負責人坦言,目前的確還沒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可以徹底制約礦場偷采行為。為此,鎮里準備專門成立巡查小組,派專人進行負責。同時,縣里鎮里還派人進村宣傳,希望取得村民的配合。 南方日報記者在香木嶺村看到,“嚴厲打擊偷采私采行為”的宣傳橫幅原本掛在村口,如今已飄到一戶村民的豬欄里,紅底白字依稀可見。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