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將開采稀土礦 中國稀土是印鈔機
稀土儲量位居世界前三的美國,多年來卻鮮少打開采本土稀土礦的主意,主要依賴進口。在中國開始限制稀土出口后,美國一邊拉著歐盟將中國告上世貿組織,一邊終于將目光轉向本國。據美國媒體19日報道,美國唯一的稀土礦業公司莫利礦業公司日前表示,將重啟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山口稀土礦。
中國稀土儲量僅占世界24% 稀土礦非常珍貴,而且用途也非常廣泛,從手機到電腦、從混合動力車到巡航導彈,幾乎所有現代化設備都使用稀土元素。多年來,各國所需的稀土主要從中國進口。如今,美國唯一的稀土礦業公司莫利礦業公司希望改變這一現狀,計劃籌資5億美元重啟加州山口礦。那里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礦,已經荒廢了幾十年。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山口礦能重新運營,而且莫利礦業公司能夠降低成本保持競爭力的話,它將成為西半球唯一一個開展稀土開采業務的公司。 目前,中國生產的稀土氧化物占世界用量的97%。去年,中國減少稀土原料的出口配額,導致價格上升,讓美國政府非常擔憂,甚至和歐盟共同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希望迫使中國放開稀土出口。但事實上,美國自身并不缺稀土。原中國五礦商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20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在稀土開采方面,世界輿論有一個認識的誤區,認為世界其他地區稀土儲量很少。其實,除了中國,前獨聯體國家、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南非和越南等稀土儲量也很集中。其中中國的儲量為9000萬噸,僅占世界總儲量的24%,只不過中國的稀土開采量占了世界的85%。另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加州山口礦并不是美國唯一的稀土礦區,愛達荷、科羅拉多、密蘇里、猶他以及懷俄明州等都有稀土儲藏。
美重建稀土產業鏈需15年 美國《投資者商業日報》19日的文章說,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應國,但九十年代后,中國廉價的稀土統治了世界市場。美國地質調查局稀土專家考迪爾說,自從中國以低廉的價格大量出售稀土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就停止了開采,因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受如此低的價格。考迪爾說,開采稀土礦有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開采代價高昂而且非常難提取,再是加工處理過程更為復雜,美國甚至沒有將稀土礦變成可用原料的設備。即使一家公司開始在美國本土開采稀土礦,也要7至15年才能達到全速生產狀態。因此,要把美國帶回到稀土產業并不容易。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最近一份報告預測,要重建切實可行的美國稀土供應鏈,預計需要15年。 這份報告稱,美國重建稀土供應鏈要依賴好幾個因素,包括保證有大量的資金能修復生產設備、研發新的技術、獲取目前外國公司擁有的專利等。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說:“美國有這方面的專門技術,但缺少將氧化物提煉成金屬的資產和設備,提煉出的稀有金屬幾乎是中國所獨有。中國在稀土市場上的統治地位讓其擁有了市場權力,可以影響全球的稀土供應和價格。”報告還指出,加州山口礦并沒有能夠承受極端高溫的稀土,而這樣的稀土被廣泛用于美國的防衛系統。 美國許多礦業官員和學者認為,大部分投資者都沒有興趣將資金投入到稀土生產設施上,那么建立軍事和商業系統來開采稀土如何?政府問責辦公室認為這需要10至15年的時間才具備生產力,而且還不能很好地運作。美國磁性材料協會認為,政府應該立即采取行動解決稀土危機。該協會估計,2012年至2015年,中國國內的稀土消費會超過其國內的供應。而美國要在3至5年的時間里重新建立國內稀土供應鏈,面臨的危機可想而知。
美國恢復開采稀土對中美都好 周世儉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恢復對稀土礦產的開采對中國與世界都是一個好事,中國削減對稀土礦產的出口對中國與世界也是一個好事。在這個方面,中國不是在卡美國的脖子,相反是為了讓中國稀土的出口有序進行,中國稀土的出口配額也是略微大于世界對稀土的實際需求的,中國沒有必要不惜環境與勞工成本過度開發稀土。預計在2016年,中國將只有4種重要戰略礦藏可以滿足自身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從當前鐵礦石談判的現狀,中國就可以預知屆時對方會給中國什么樣的臉色看。 美國《投資者商業日報》也評論說,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以目前的需求水平,中國的稀土資源可供30年使用。可以說,中國擁有如此豐富的稀土資源等于握有印鈔機,但這個印鈔機不會永遠運轉。盡管中國目前仍在出口稀土原料,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未來將只出口具有更高價值的提煉加工過的稀有金屬。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