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有“稀土”克日 臺灣的王牌在哪?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在最近釣魚島風波落幕前,全臺灣大概沒幾人聽說過“稀土”這個名詞。依網路查詢,“稀土”是一種礦,含十七種元素,其中有一半 以上儲藏在中國。但是稀土的提煉并不容易,過程中會產生不少污染,以致歐美先進國家都回避其生產制造。于是,近年來中國成為稀土的最大生產國。由于稀土是 不少電子產品生產所必需,而日本向以消費性電子產品之產制為其優勢,故對稀土之倚賴甚大。
在中、日兩國的釣魚島爭議中,雙方先是漁船沖撞,然后是外交叫陣,最后則是日本退讓收場。雖然“稀土”在此次爭議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分 量難以量化,但大家都看得出來,這玩意兒似乎是小兵立大功,發揮了關鍵的角色。此外我們也發現,中國并不是單純以其稀土之礦“藏量”致勝,而是靠其提煉的 “產量”掐住了日本的經濟利益。這當然也給我們相當大的啟示:臺灣并沒有什么舉世稀有的天然資源,但我們所生產制造的關鍵零組件卻為數不少。萬一臺灣到了 命運交關、危急存之之際,我們的稀土在哪里?
讀者當能了解,稀土成為老共手中一張對付日本的王牌,應該不是在釣魚島事件發生后突然冒出來的,應該是中共戰略構思部門處心積慮,醞 釀甚久的布局。稀土要在關鍵時刻成為王牌,大概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必須要有人對于各國的各個產業做仔細的研究,了解熟悉其中的關鍵環結。其次,這 些關鍵環結心須要依國與國之間的利害關系加以區分,以便了解哪些關鍵可以匯整在中、日兩國之錦囊里,而又有哪些環結可以匯整在中韓、中美等錦囊里。有了這 樣的匯整,才知道一旦中日釣魚島沖突發生,在“中日”錦囊中有何妙計可用。
在掌握了自己的關鍵優勢后,中共再接下來一個階段,就是不動聲色地開始累積錦囊中所含計策的實力。以稀土為例,中共大概花了數年的時 間,才漸漸把外國視為高污染的稀土提煉,大部分累積在中國生產。在這段期間,美日歐等強權國家全然不知,甚至還會慶幸中國大陸接下了這么高污染的稀土生 產。這樣的深沉布局也許永遠用不上,但一旦遇上釣魚島事件,這王牌就翻牌致勝了。美日就算今日捶胸頓足,又能奈何?
中國的國力在十年前也許還不怎么樣,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布局就需要格外低調,一定要到關鍵時刻才能翻王牌,而且一翻就得決勝負。中 東諸國也有豐厚的石油資源、南非有鉆石,最近在蒙古也發現金礦。但是一國若太早呈現其礦藏或產業優勢,其實未必有利,有時候反而是懷璧其罪,徒然使自己成 為列強兵家必爭之地。以過去五十年歷史來看,中東地區的藏油不但沒有給自己帶來好處,卻是無窮無盡戰亂與紛爭的源頭。中共在這一次稀土翻牌之前,確實隱忍 了相當長的時間,韜光養晦增強自己的國防實力。一旦打出稀土牌,就要有把握有能力保有這張王牌,不能被人給搶走。
臺灣相對于其他亞太諸國而言,恐怕處境更是艱危。就國安罩門而言,臺灣的軍力不算強、那么長的海岸線相當容易受到威脅。就外貿結構而 言,臺灣產業以外銷為主,這也讓他國能以市場胃納為要挾脅迫臺灣。再就生產制造而言,臺灣有不少的關鍵原料或智財授權皆來自外國,也有可能受制于人。
在這樣一個全球分工細密的時代,外貿取向的臺灣本來就不可能擺脫對國際的依賴。但是不論臺灣國防或經濟實力有多么脆弱、依賴度有多 強,我們還是必須有若干戰略思考,儲藏準備自己的“稀土”。這些準備未必是為了制敵致勝,也許只是為了自保,不讓別國對臺灣予取予求。臺灣天然資源缺乏, 故我們的戰略稀土恐怕不是礦產,而是某些零件或制程。無論如何,看到稀土在中日混戰中小兵立大功,政府也許該好好思考一下,臺灣的“稀土”在哪里、要如何 培育,F在未雨綢繆,時猶未晚;等事到臨頭,就來不及了。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