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采礦權黑洞:央企和地方企業難拿采礦權
近期的國內股市,只要和稀土染指,都會成為市場上強勢上漲的股票。與此同時,國內對于稀土礦的爭奪也早已經在地方國企和央企、央企和央企之間開始了白熱化的競爭。
“稀土行業的競爭,主要是圍繞礦產采礦權的競爭展開。”中國稀土學會主任陳占恒說。而也正是這個采礦權,使一個個利益黑幕接踵而來。
央企難拿地方采礦權早先,國家對于稀土產業的布局,有設計成南北格局的構想,“但那是以前的想法,現在恐怕應該成為三分天下了。”陳占恒說。
據了解,南北格局的由來是當初根據北方有輕稀土,而南方有重稀土(離子型稀土礦)的不同礦藏區分。此前對于市場的設計是想讓包鋼稀土在整合北方稀土行業的時候,南方由五礦企業統一布局。
但此后對于采礦的競爭并未如當初計劃的那樣盡如人意。地方的稀土企業根據當地的稀土礦藏資源逐漸壯大,作為央企的五礦很難拿到地方的采礦權。更多的是取得了當地稀土加工權限。
在稀土重鎮江西,江西銅業和江西贛州稀土礦業公司掌控著當地的稀土采礦權。2008年6月,江西銅業集團出資4.3億元,成功競得四川牦牛坪稀土礦的采礦權。
早已進入江西的五礦集團,在2003年與江鎢集團共同組建了江西鎢業集團有限公司,并把戰略重點定位為發展稀土業務。此后,2008年8月,五礦集團即與江西贛州紅金稀土有限公司、定南大華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五礦稀土(贛州)股份有限公司。
但有業內人士透露,五礦在當地并未掌握稀土資源,而業務重心還在稀土的加工和深加工領域。
在江西與五礦競爭的中國鋁業,在此領域的拓展也未盡人意。9月26日,中國鋁業的控股公司中鋁集團成為江西稀有金屬鎢業控股公司的控股股東后,但也無法獲取當地的采礦權限。此間有媒體稱江鎢集團并無稀土的采礦許可證。
而在湖南,五礦獲取的成就看似大于在江西稀土領域的收獲。去年,五礦集團旗下的五礦有色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向湖南有色集團增資,以及無償劃轉的方式,五礦合并持有湖南有色集團51%的股權,成為湖南有色集團新的控股股東。
按照湖南省的定位和五礦總裁周中樞此前的說法,在未來的3~5年內,并入五礦的湖南有色集團將實行優勢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對湖南省內鎢、銻、錫、稀土和鉛鋅等優勢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但其目標是“使之成為世界最大的中重稀土資源供應商和領先的稀土產品加工商”等角色。
“這并不是說五礦就有了采礦權,我個人認為更多的還是貿易和加工等產業鏈中后端的業務。”一位有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此前,周中樞曾對媒體表示,五礦將通過引進國外尖端技術,合理整合國內稀土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
在前不久,湖南稀土金屬研究院正式拒絕了五礦和中鋁的收購,成立新公司自立門戶。
而官方的態度也不愿意央企在地方拿到采礦權。10月11日,湖南省商務廳一位官員對媒體表示,稀土是湖南省主要礦產品之一,湖南支持本省稀土企業做強做大。
同樣的故事還在廣東地區的中國有色與廣晟有色之間上演。中國有色與五礦集團和中鋁集團的遭遇并無太大的變化。
采礦權背后的迷局在央企無法拿到地方采礦權的同時,地方企業在地方采礦權的境遇比央企也好不了多少。
“稀土價格的低廉,不僅是深加工等技術原因,還有開采的監管原因。”陳占恒說,在治理之前,通常有個人投資10萬到20萬元去開采,每年獲取約十來萬元的收益,這些開采礦源的怎么會投入成本去注意后期加工?
這是小型礦,而大型礦背后的故事更多。
此前,湖南南嶺地區探獲特大型錫田礦區,鎢、錫資源量32萬噸,潛在價值300億元以上。據稱,2008年7月,中國地質調查局、湖南省國土資 源廳、株洲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有色集團)簽署一份勘查礦產的“五方合作協議”,此次的 300億元特大錫礦正是“五方合作協議”下的產物。
但其歸屬并不一定落入其中的企業——湖南有色集團。
長沙礦冶研究院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湖南有色集團本身是湖南國資的企業,如今又是五礦門下,按理說是應該能拿下湖南的好礦的。”“這種大礦往往 可能被有能量的自然人拿下。”當地礦業圈人士此前對媒體記者稱。“目前,關于誰勘探獲得、誰出錢勘探、誰將主導該礦開發等消息,實際上都是藏在幕后的。” 上述業內人士稱,湖南有色集團不一定能獲得該礦。“據我了解,該錫礦實際上是私人出錢請勘探隊伍勘探的,花了約幾百萬元。”如果按照這一邏輯,近期發現的 湖北稀土礦的采礦權還是一大迷局。而這僅僅是亂象的一個局部。
針對南方市場的無序競爭,尚未出臺的《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的修訂稿一度被認為是國家產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偏袒北方稀土企業而打壓南方稀土企業。
就此,中銀國際的有色金屬分析師表示:宏觀產業政策的出臺只會加大對南北方龍頭企業的扶持,不存在打壓之說。“國家希望形成稀土產業較為集中的格局,如果打壓針對的也是小企業。”關于進出口的巨大差價,他認為國內在稀土深加工方面確實與國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而長江證券王松浩談及無序競爭時也認為,中國稀土的價錢的確越賣越“賤”,削減稀土出口配額,整合資源是必然的選擇。如果能夠順利完成整合,我們極有可能奪取稀土的國際定價權。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