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強買華稀土 脅迫中國低價出口為哪般?
稀土對于21世紀的重要性據稱如同石油 對于20世紀,西方的這種說法目前很流行。但很奇怪的是,美歐各國前些年都因開采費太高關了自己的稀土礦 ,眼看著中國控制了世界97%的稀土供應。上個月中日釣魚島爭端期間傳出“中國減少稀土供應逼迫日本低頭”,西方輿論大多兔死狐悲。英國廣播公司說,“稀 土故事正進入中國與西方關系的核心”。
“中國對西方發動稀土戰”的聳動傳言20日又躥熱,《紐約時報》爆出“中國正不動聲色地停止對美歐稀土出口”,引西方一片騷動,有可能被中國勒住脖子的擔 憂情緒迅速蔓延。有跡象顯示,西方正在謀劃聯合起來向中國施壓,日本駐華大使已經召集多國大使密商,美國則威脅要把稀土問題鬧到下月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去, 德國也插進來,要向世貿組織和歐盟委員會求援。看來世界又要出新的冤案了:一直買不到美國高科技產品,并被迫買下大量美國玉米和大豆的中國,現在面臨“必 須”向西方大量且廉價出口稀土的難題。
中國駁斥對美歐稀土禁運
在《紐約時報》20日的文章中,中國被刻畫的像一支夜襲部隊。該報寫道,上個月一直阻止向日本裝運稀土的中國,現在不動聲色地停止了向美國和歐洲出口那種 礦物。“中國的行動肯定會使當前與西方本已上升的貿易和匯率緊張加劇。直至最近,中國通常在貿易問題上尋求迅速、低調的和解。中斷稀土供應是來自北京的最 新跡象,顯示中國愿意使用其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該報稱消息來自“3名稀土業官員”,報道還引述“中國問題專家”的話稱,北京在稀土問題上的自信舉動可 能預示著經濟民族主義抬頭。
《紐約時報》的報道被《大西洋月刊》、BBC等西方媒體大量轉引,美國政論網站《沙龍》宣稱,這是“中國瘋狂的對美稀土封鎖”,“如果屬實,中國的舉動是 令人瞠目的行為,在當前的美中關系政治氣候下,很難想象有比這更具挑釁性的姿態了”。路透社稱,美國貿易官員表示,正在核實《紐約時報》關于中國禁止對美 歐出口稀土的報道。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萊文呼吁,如果事實確鑿,奧巴馬應該“立即挑戰這些行為”。奧地利《新聞報》20日以“稀土:西方在中國面前 笨拙行走”為題評論道,中國將這些稀有金屬 作為“21世紀經濟的武器”,開啟了與西方貿易爭端的新戰線。日本《產經新聞》20日宣稱,中國面向歐美稀土出口也開始出現“停滯不前”,這是中國針對歐 美對人民幣升值施壓進行交涉亮出的“底牌”。中國正在加強將實際的禁運行動用“保護地下資源、保護環境、取締走私”等3個理由正當化。富士電視臺評論稱, 歐美幾乎都沒有稀土儲備,中國減少稀土出口會給各國經濟帶來深刻打擊,必然會導致中國同歐美之間緊張關系的到來。
CNN說,中國商務部20日否認了有關停止稀土出口的傳言,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將繼續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供應稀土,同時保護資源,獲得可持續發 展。CNN說,也有分析家認為,中國減少出口稀土主要是經濟而非政治動機,報道引述香港專家的話說,中國是最大稀土消費國,并且正在步入高科技時代,中國 想保證自己的供應。但中國的澄清和理性的專家分析被西方媒體上歇斯底里的不滿所淹沒。《紐約時報》網站上充斥著激烈的留言,有人說這是對美國的“另一起扔 鞋事件”,還有人鼓動“停止向中國出口食品”。
《紐約時報》還拉上了德國,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引起德國巨大不安,德國業界和政府呼吁歐盟委員會和世貿組織介入。德國下周將在柏林舉行一個特別會議專門討 論稀土問題。會議發言者將包括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歐盟官員皮爾巴格斯和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等人。報道稱,德國總理默克爾也介入稀土問題,稱歐洲“迫切 需要”加大對東歐和中亞稀土國的投資,防止中國擴大對稀土的主導地位。路透社20日稱,日本駐華大使近日召集美英德法韓等國駐華大使,聲稱中國的稀土出口 規制“存在問題“,企圖聯合這些國家向中國施壓。20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稱,不能確定中國停止對歐盟稀土出口。
西方不是中國的“稀土 人質”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評論說,在稀土問題上,美國現在 將自己置于“中國人質”的位置上。這種“人質心態”在西方媒體上很流行,他們通常把自己描述成被勒索者,而中國則是試圖“打稀土牌控制它們”的惡人。美國 企業研究所評論說,資源恐嚇不是什么新鮮事,古羅馬軍隊曾以至關重要的補給壓榨對手;美國1941年對日本切斷石油 供應,導致珍珠港事件;俄羅斯總理普京2006年、2009年兩度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中國對稀土的利用更為微妙,但原理是相同的。“人質心態”在 美國早有先例。冷戰期間,美國一度認為錫是一種關鍵金屬。由于擔憂共產主義會從朝鮮半島蔓延到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等重要錫生產國,美國大量儲備錫。在 1972年頂峰時期,美國的錫儲備量多達25萬噸,超過當時全球一年的總供應量。后來,該擔憂被證明是杞人憂天,為清除這些儲備美國花了30年。
美國fredericksburg網站將 China(中國)和monopoly(壟斷)結合起來,特意造了一個新詞:Chinopoly(中國壟斷)。但實際上,在稀土資源上,中國并不是一個高 高在上的控制者,更像一個“仆人”。直到上世紀80年代,美國還是世界最主要的稀土供應者,后來主要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和環境標準較低,僅占全球儲量 36%的中國產量占到了全球的97%。高成本、環保條件嚴格的西方稀土礦 關門大吉。20日的美國《全球郵報》以另一種思維寫道,隨著世界日益依賴稀土,中國不動聲色地壟斷市場,造成短缺局面。通過造成緊缺,中國準備攫取更高 價。北京也希望吸引世界主要電子和清潔能源公司在中國建廠,將稀土作為“胡蘿卜”向它們提供,以保護國內市場,這還將增加中國就業。
中國稀土學會學術部主任陳占恒20日接受《環球時報》 采訪時表示,國外并不是沒有稀土資源,世界29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稀土。中國表示將削減稀土出口產量引發西方眾多指責,原因在于中國的稀土價格太便宜了。一 個現實情況是,包括打火機、鋼材等中國很多產品都受到過西方的傾銷指責,遭受過西方的反傾銷調查,但因為低價都導致西方稀土礦關閉的中國稀土卻從沒受到過 反傾銷的投訴與指責。西方知名礦業分析師約翰·凱撒對媒體說,中國人“不想生活在污水坑里”,他們決定關閉高污染企業,包括生產稀土的一些企業。
國際干預能壓倒中國嗎?
“歐美想通過國際干預影響中國的稀土 政策,這不會實現,在稀土問題上,掌握主動權的是中國。”陳占恒說。
多數西方媒體同樣不看好對中國搞國際干預。美國《全球 郵報》稱,世貿組織對貿易限制的規定較有限,提供了寬裕的“政策空間”。奧地利《新聞報》說,西方的確可以起訴到世貿組織,但世貿組織程序漫長,對西方不 利。還有專家表示,即使對于有稀土礦 的國家來說,重新啟動廢棄礦山建設新廠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美國官員曾說重建該國稀土業需要15年。法國《世界報》說,由于事關戰略資源儲備,還有價 格、污染和資源可持續性開采因素,中國很難妥協。分析稱,正是意識到中國的態度難以扭轉,日本和美國財團才不遺余力地試圖在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尋找新 礦源,并和巴西、加拿大等國礦企不斷洽談,試圖說服后者增加產量。
“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 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有我們的牧羊場,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植茶葉,秘魯送來白銀……”這是英國經濟學家杰文斯1865年描述鼎盛時期大英帝國的一段 話。在西方對中國調整稀土供應的指責中,也透露著一種中國應該扮演“西方大國仆人”的帝國心態,只是它在現實面前同時伴隨了無奈。美國《國際商業時報》寫 道,在當今現代化的全球經濟中,擁有至關重要的自然資源 是非常有幫助的。一些中東國家因為石油 變得極端富裕,俄羅斯龐大的天然氣資源加上軍事和經濟力量,使得它在前蘇聯地區和東歐得以重新建立影響力。與俄羅斯對天然氣以及中東對石油的影響相比,中 國對稀土的控制力更強,控制著世界90%以上的稀土供應。 既不滿又無奈的情緒使一些西方政客、學者和媒體對中國 訴諸于攻擊性語言。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在18日的國會答辯上,宣稱中國對日采取包括停止稀土出口在內的一系列措施是“歇斯底里”的。《紐約時報》評論員克魯 格曼攻擊中國是“一個不愿按規則辦事的無賴經濟超級大國”。他可能已忘記了幾年前中國公司收購優尼科公司時美國的表現了。英國《經濟學家》將克魯格曼稱作 “一個專找問題的學者”,文章嘲諷說,美國可以說經常運用經濟戰,其農業政策是對世界許多更窮地區的破壞。而使用對稀缺資源的壟斷權力絕非罕見,如果主要 經濟強國要捍衛國際體系而對某國強硬,它們或許可以先拿歐佩克開刀,何況中國僅控制了1/3的世界稀土礦。中國一位戰略學者說,一百多年前,西方能用槍炮 逼中國買鴉片,但現在早已經不是能來中國硬搶稀土的年代了。西方在稀土問題上指責中國只能說明,世界變了,中國變了,西方的霸權心態卻沒有變。稀土是一種 商品,出口多少、進口多少都是本國的正當權利,也是正常的經濟行為,中國完全有權決定自己的稀土出口與生產量。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