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生:中國須控制稀土出口總量
中國稀土學會榮譽理事、原冶金工業部稀土辦主任劉愛生:“中國稀土產業經過多年發展,
中國稀土學會榮譽理事、原冶金工業部稀土辦主任劉愛生:
“中國稀土產業經過多年發展, 解決了稀土地質、采礦、選礦、冶煉、分離提取的許多重大技術難題。未來發展應著手改進生產條件, 對稀土出口實行總量控制,增加品種,提高質量,提高出口創匯值,鼓勵稀土應用產品的出口。”
劉愛生書房墻上掛著一幅字,是17個稀土元素,即15個鑭系元素再加上鈧和釔的篆書,因為字形復雜,不能出差錯,1995年送他這幅字的朋友一天才能完 成一個。這17個字的上面,還有一個“拓”字,右半部分的“口”寫成中國地圖的形狀。意思是說,他是中國稀土事業的開拓者。
這位73歲的老人大學期間在北京鋼鐵學院(現在的北京科技大學)讀金屬物理化學專業,畢業后到包頭冶金研究所(現在的包頭稀土研究院)工作,之后又調到 包鋼工作。1978年因工作需要,借調到原冶金工業部稀土辦公室工作。直到1984 年,正式調到北京任原冶金部稀土辦公室主任。
在日本、美國、歐洲如今因為稀土問題對中國發難的時候,這位與中國稀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人憂心忡忡。
中國未掌控稀土定價權
東方早報: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稀土賤賣?
劉愛生:盡管我國是稀土生產大國,卻一直沒有完全掌控稀土產品定價權,稀土價格不斷下滑。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我國稀土冶煉和分離能力過剩,產銷嚴重失衡,總量失控。近40年來,我國在稀土采礦、選礦、分離提取等技術上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我國具有稀土資 源優勢,稀土生產又有投資小、見效快的優點,所以不少人把興辦稀土生產企業看作是一種生財之路。同時一些國外廠商也乘機投資搶占資源,造成盲目投資、低水 平重復建設問題嚴重,導致產大于銷、供過于求,價格大幅下滑,企業之間惡性競爭、低價競銷。我國有稀土企業百余家,稀土精礦年處理能力近20多萬噸,冶煉 分離能力超過16萬噸,而全世界稀土年需求量卻只有10萬噸。
稀土有一個特點,需求量是有限的。全世界對稀土的需求,超不過20萬噸。每年需求增速5%,這已經是很大的數字了,最高也不超過8%。
第二,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方式粗放,產品結構不合理。我國稀土產業整體規模很大,企業單體規模較小,技術和裝備設施不完善。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滯 后,有些稀土生產工藝技術與國外相比是先進的,但設備水平卻不如國外。國外稀土企業生產設備的大型化、自動化程度和在線監控水平比我國先進。
第三,我國稀土產品中原料型和中低檔產品占有較大的比重,高附加值的精細化產品少,外延材料型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也較低,稀土應用產品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技術少,出口受到限制,缺乏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東方早報:在稀土應用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方面,我國處于怎樣的水平?
劉愛生:與國外相比,我國稀土應用技術含量偏低,跟蹤仿制多,開發應用滯后,技術創新能力差。因為我國起步晚,處于追趕階段。核心技術多掌握在日、美、法、英、德等國家。
大多數稀土應用技術,特別是稀土在永磁、發光、儲氫、超導、精密陶瓷和生物工程等新型材料方面的應用技術,我國獨立創新少,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小。我國稀土應用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稀土產業的經濟效益與資源地位很不相稱。
稀土原料要成為最終成品,要經過從原料、到材料、到器件、到成品的過程,且每一個環節都有關鍵的技術,越接近最終產品,其技術含量也越高,當然附加值也就越高。
我國稀土出口在相當長時間里,大部分是賣原料。別人拿去做分離,賣應用了稀土材料的產品,比如手機,價格自然要比稀土原料高好幾倍。
因此,我們應鼓勵稀土應用,支持稀土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鼓勵出口單一稀土,盡量不出口混合稀土,稀土純度越高,價值越高。
當然中國也有創新,目前的差距在縮小。我國稀土應用的開發研究取得的突破包括,稀土在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玻璃陶瓷、輕紡、農業方面的應用等。
東方早報:稀土企業整合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劉愛生:通過聯合、重組,實現低成本擴張和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稀土產業國際競爭力。
重組可能遇到的問題是,相對于北方多為國有礦山企業來說,南方的稀土企業多為民營,規模小,很分散,重組更加困難。
我認為,要努力提升產業素質,一是要繼續采用先進實用技術,改造現有生產工藝裝備,大力提升產業水平,以解決環境污染、節能降耗和替代進口問題。二是圍 繞國民經濟和國防尖端、高科技領域對稀土新材料的要求,大力進行科技攻關,縮短與西方國家的差距。三是對稀土資源綜合利用、再生回收、環境保護、礦山安全 等關鍵性技術進行開發研究。
必須進行保護性開采
東方早報:如何看待中國稀土開發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劉愛生:稀土的開發存在環保污染、資源浪費的現象。目前,我國很多稀土生產廠家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另外,盡管我國的稀 土資源在短期有優勢,但是我看過的一項統計表明,包頭白云鄂博主、東礦按照現在的開采量計算還能開采42年左右,四川涼山礦(牦牛坪)按每年 15000噸的產量可開采30年左右,江西的離子型礦可開采8年-10年,可見保護資源的問題也是迫在眉睫。
東方早報:應采取哪些措施使我國的稀土資源切實得到保護?
劉愛生:我國稀土資源屬于戰略資源,必須進行保護性開采。在二三十年前,我國便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但直到最近兩三年,國家在這方面的管理才比較細致,采取了更加得當的措施。對出口、稀土礦開采和國內兼并整合同時進行監管。
我國的稀土資源,要科學合理開發,避免資源浪費,破壞和污染環境。嚴格執行國家保護性開采政策,規范采礦權利,合理規劃資源利用總量和開發力度;加強科學研究與管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對于輕稀土礦山,可以重點發展內蒙古白云鄂博礦,適當開采四川稀土礦。對寶貴的南方離子吸附型礦,要采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規范礦業秩序,制止亂采濫 挖。對中、重稀土礦可以重點開發江西和廣東的離子型礦,要大力推廣有利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率高的原地浸礦新工藝技術,并進一步改進其工藝。加大在全國范 圍內勘查稀土資源力度,以確保我國稀土資源的遠景儲量優勢。
稀土儲備是無奈之舉
東方早報:從稀土出口政策角度,應當如何發揮我國稀土的戰略作用?
劉愛生:稀土是戰略性資源,我國從1998年開始將稀土列入重要工業品實行出口配額管理,這對稀土資源優勢轉化為國家經濟優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稀土產品出口配額還沿用1998年的分類和分配辦法,已不能滿足稀土產品發展的需要,嚴重制約了稀土產業發展。
建議商務部根據目前我國稀土產品生產,以及國內外稀土產品市場現狀,研究出臺適應現在以及未來幾年內稀土市場的稀土產品出口管理政策。對稀土產品分為三 大類別進行管理,即禁止出口類、限制出口類和鼓勵出口類。因為產品的純度高低基本反映了產品的附加值,所以可以根據某種稀土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緊缺程度和 純度來劃分類別,制定公布出口稀土產品目錄,每年進行一次小規模調整。限制出口類稀土產品用出口配額管理,配額向稀土骨干企業和產量大省傾斜。
東方早報:稀土儲備是系統工程,儲備具體的模式,儲備的品種,儲備的量應該是怎樣的?
劉愛生:為了防止稀土賤賣,就采取國家收購的辦法,把稀土儲備起來,市場好的時候再賣出去。通過儲備,調節供需,使之趨于平衡,真正體現稀土的價值。據 我所知,好多地方已經采取了這種做法。一般是地方財政要拿出一部分錢,進行收購。這等于是錢壓在那兒,什么時候賣出去了,錢才能收回來。所以,儲備是不得 已而為之,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日本買中國的稀土,一年采購的量夠用三年。日本也在儲備,防止稀土價格上漲時被動。
我 國應當控制稀土供應總量。拿稀土精礦來說,包頭稀土精礦每年控制在7萬-8萬噸,折合稀土氧化物5萬-6萬噸;四川稀土精礦控制在4萬噸,稀土2萬噸;南 方五省稀土精礦1萬噸,因為品位高,可生產稀土1萬噸。這樣,全國總的稀土供應量約十來萬噸,可以滿足世界70%左右需求。除此之外還有日本、美國、印 度、韓國、俄羅斯的稀土份額。這樣國際稀土市場就將趨于平衡。稀土精礦總量控制是源頭,這個關鍵環節必須控制住。
短期不會減少依賴中國
東方早報:目前,各國都在設法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程度。您認為,中國的市場地位會不會被動搖?
劉愛生:短期內,各國不會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美國稀土開采的成本很高,這包括人力成本、技術成本等,稀土的質量和價格都比不上中國。澳大利亞、印 度、韓國、俄羅斯雖然也有稀土資源,但是,要么是采礦、分離的技術比不上中國,要么是資源本身的特征問題,礦品位很低,提取稀土很困難。
在我看來,日本和越南合作,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叫嚷,制造一種“空氣”,讓中國感到緊張,不要丟了日本這個客戶。開發稀土礦并不簡單,沒有開采技術,開采成本就會很高,能以便宜價格買到,就不自己開采。
但這更是一場博弈。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