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配額“倒逼”國際供應多元化
2011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指標的第一只“靴子”已經落下,11.4%的降幅引發了國外媒體“中國政府在有意減少稀土出口配額”的評判。 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的持續減少已經成為各方共識,由此帶來的倒逼國際稀土供應多樣化進程也在加速,同時也在促使國內稀土供需的良性回歸,中國稀土企業將擺脫對國際市場的依賴。
企業轉向 2010年12月28日,中國商務部公布了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為14446噸,較2010年同期的16305噸減少11.4%。商務部相關負責人隨后通過網絡訪談的形式表示,2011年稀土出口配額總量尚未確定,“各方不宜根據此次下達的第一批出口配額數量來推定全年總量。” 從新公布的稀土配額指標表中可以看出,上榜的企業所得配額均沒有超過1000噸,對比2010年同期的出口配額表,相同的企業配額指標降幅在20%至50%之間。 “2011年上半年的報價已經超過每噸20萬元了,這都是預料中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客戶準備好充足的資金。”日前包頭一家稀土企業的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此次出口配額指標繼續減少,使得原本稀缺的配額指標更加“珍貴”,企業間的轉讓費用也是水漲船高。 據了解,2001年我國稀土出口平均單價為每噸4559美元,而在配額大幅減少的2010年,前11個月每噸均價為17957美元,較2001年增長近4倍。 上述企業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稀土界“出口配額指標持續減少”已經成為共識,很多企業都已經將營銷重點轉向國內市場,“此前我們都想賺美元,現在不僅指標難搞,而且美元也貶值,我們的產品已經有90%轉內銷了,剩下10%也是為了維持過去的關系才做的。” 而另一家擁有出口配額指標的企業管理人員則對記者表示,由于該企業此次配額指標比2010年同期減少了30%,向其他企業轉讓指標的可能性也沒有了。
供需或回歸良性 “如果出口配額的逐年減少能促使生產企業將更多的力量轉向國內的推廣應用,就算是良性循環了。”南京稀土應用研究會副理事長王仲山一直主張大力開發國內的稀土應用市場。 他告訴本報記者,過去10多年,大多數稀土企業都將發展方向放在了出口上,希望賺外國人的錢,實際上是行業發展的誤區,“這與當時國家鼓勵企業出口創匯有關,現在國家提倡擴大內需,回歸的時候到了。” 據了解,在上世紀80年代,由國務院稀土辦牽頭,每年都有用于稀土應用推廣的專項經費,不僅僅限于高、尖端產品,從普通工業領域到農業都有稀土應用,但后來這一“傳統”逐漸消失了。 此前,多位企業界人士向記者表示,希望國家在控制出口方面能掌握一個度,既要保護國內資源,又要掌控國際市場。但2010年的政策變化和此次配額指標的繼續減少表明出口配額的持續減少將成為趨勢,業內人士內外兼顧的愿望實際已經落空。 “我們減少出口配額的一個前提是國內應用的快速增加,中國的資源當然優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包頭稀土高新區主任助理安四虎對記者表示,稀土是不可再生資源,要體現其高附加值就需要在深加工和應用上下工夫,減少資源的直接出口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稀土消費國,消費量已占全球消費量的50%以上,并且份額還在不斷增加,尤其是涉及新材料領域的永磁材料、儲氫材料、發光材料已經在世界上占據重要位置。 2010年國家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更是將新材料列為重點,業內預測,稀土在國內的應用在“十二五”期間將成倍增長。也正因為此,國際稀土界認為到2012年中國國內需求將消化國內稀土產量,其后中國可能會由稀土出口國變成稀土凈進口國。 事實上,中國已經在未雨綢繆,在2010年12月28日舉辦的“2010國際稀土研討會”上,五礦商會會長徐旭表示,2010年1~10月我國共進口稀土金屬礦10381噸,同比增長144%。
國際供應多樣化提速 與國內企業轉向內需市場形成對應的是,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的減少進一步刺激了國際稀土供應的多樣化發展。 中國首批減少稀土配額的消息對于尚依賴中國的日本企業來說是預料中的利空,但對于擁有稀土資源的澳大利亞各主要礦企卻是利好,2010年12月29日, 如Alkane、Arafura和Greenland Minerals and Engergy等澳大利亞公司股價均有9%至12%的漲幅。 事實上,伴隨著今年稀土價格的狂飆,海外很多廢棄未開發的稀土礦山已決定重新啟動投資。澳大利亞的Lynas、美國的Molycorp、加拿大的Avalon等此前并沒有生產計劃的礦山企業都已經在著手恢復生產。 “因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稀土資源的需求日趨強勁,而中國供應世界的份額呈遞減趨勢已經非常明朗,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應用企業都有急迫的供需需求。”一位業內專家表示,獨聯體和美國分別占世界稀土儲量的22%和15%,一旦開足馬力進行開采,短期內即可與中國“爭雄”。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