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多晶硅2-3年后將實現全部自給
3月16日,國家發展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上海表示,目前我國多晶硅仍然有50%左右需要進口,但這種局面會不斷改善,預計2-3年內我們多晶硅就能實現自給。他是在3月15-17日在上海由SOLARCON China舉辦的一次光伏論壇上作出上述看法的。
王斯成認為,從產業的實際需求以及進口數據來看,中國的多晶硅產業并不存在產能過剩,目前的實際產能只有近7萬噸。
多晶硅2-3年內實現自給
2010年,中國多晶硅產能為8.5萬噸,實際產量為4.5萬噸。進口量為4.75萬噸,進口占總需求略超5成。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多晶硅需求2006年97%需進口(包括電子行業及光伏行業需求),以后每年自給率逐年提高,2009年和2010年維持穩定自給率在50%,多晶硅維持50%進口量。
王斯成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盡管目前自給率不高,但是按照目前國內多晶硅廠商的擴產計劃落實和光伏電池投產速度的對比,預計2-3年內,我國的多晶硅就能夠實現完全自給。
隨著今年春節前工信部正式發布業內盼望已久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市場被壓抑已久的多晶硅擴產計劃紛紛分布。
在2月下旬,國內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供應商保利協鑫宣布,計劃投資177億港幣,今明兩年內在現有2.1萬噸多晶硅產能的基礎上擴充至6.5萬 噸。這幾乎達到中國現有多晶硅的有效產能。包括國內第二大多晶硅廠商江西賽維也在醞釀新的擴產計劃。同時,國內多晶硅產能排前10位的廠商經過近2年的的 技術積累和改造,達產率也將會逐漸提高,增加市場供應。
光伏產業鏈質量差距明顯
去年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對全國多晶硅進行了數次摸底調研,感到多晶硅材料在技術水平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據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調研了解到的信 息,國內在生產的多晶硅廠商20-30家,但實際具有規模成本國際競爭力企業很少,從能耗、循環利用指標來看僅有那么3、4家。
王斯成介紹說,比如大多數多晶硅生產廠電耗在180千瓦時/公斤以上,四氯化硅不能完全循環利用,那么公斤單位成本肯定要超過50美元,這實際并不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多晶硅行業國際七大廠的成本大都維持在20-30美元/公斤,國內規模最大的江蘇中能成本已經達到23美元/公斤。
當天中國光伏產業聯盟(CPIA)和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SEMI)發布了2011年中國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截止到2010年底,中國 大陸晶體硅電池的制造產能已經達到21GW,并在2011年進一步擴大至30GW。在電池和組件利潤水平相對產業鏈最低的環節,中國占據了全球一半的產能 及產量。
另外,在光伏產業鏈中,光伏裝備成為近兩年資本市場頗為關注的熱門行業,比如去年最為市場最為耀眼精功科技,正是依靠硅片生產環節使用的核心設備多晶硅鑄錠爐而發生業績轉折。
王斯成表示,目前光伏設備國產化率達到了70%,產能上去了,但是一些核心的高端裝備仍然與國外先進水平有差距,主要仍然依靠進口。比如多晶硅生產環節的氫化爐,電池板的自動焊接機,高純石英坩堝等,還包括一些輔助產品等仍然需要更大突破。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