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亚洲大尺度高清,国产高潮流白浆喷水免费网站,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新聞資訊   供應求購   鎢的知識   人才招聘  生產設備   輔助材料   業界知識   繁體中文   英語語版   日本語版   論壇
鎢報價:  硬質合金 高比重合金 三氧化鎢 純鎢產品 鎢銅產品 鎢制品 鎢礦類 鎢粉末  難熔金屬:       稀土  會員服務
有色首頁
鉬系
鎳系
鈷系
釩系
鈦系
稀土
硅系
鎂銦錫鎵
錳系
鉻系
銻系
鉭鈮硒鎘
新聞搜索
相 關 文 章
普通文章威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普通文章福建地質找礦新探明一批銅鉬金銀…
普通文章內蒙古鄂倫春旗宜里地區鉬、銀多…
普通文章諾浩重工制砂機破碎設備助鉛鋅鉬…
普通文章吳淦國院士等實地考察興安盟鉬銀…
普通文章受天津事件影響,鎳礦運輸受限成…
普通文章稀土鐠釹、鏑暫穩,交易冷清
普通文章下游需求疲軟,稀土市場難有起色
推薦新聞
普通文章威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普通文章福建地質找礦新探明一批銅鉬金銀…
普通文章內蒙古鄂倫春旗宜里地區鉬、銀多…
普通文章諾浩重工制砂機破碎設備助鉛鋅鉬…
普通文章吳淦國院士等實地考察興安盟鉬銀…
普通文章受天津事件影響,鎳礦運輸受限成…
普通文章稀土鐠釹、鏑暫穩,交易冷清
普通文章下游需求疲軟,稀土市場難有起色
熱圖新聞

高比重鎢合金啞鈴性能

高比重鎢合金壓鑄件性能
威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作者:鉬制品生產商、供應商-中鎢在線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    更新時間:2015-8-26 8:39:49

威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中鎢在線新聞網-鎢新聞

 
 
  一、總則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和改善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宏觀調控,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提高礦產資源對威海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能力,推進我市礦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辦法》和國土資源部《省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技術指南》及《山東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關于開展第二輪市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市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成果要求》、《威海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法律、法規、政策和要求,結合威海市經濟社會和礦產資源實際,編制第二輪《威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本《規劃》是指導全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指導性文件,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的重要依據。

  規劃基準年為2005年,規劃期為2006~2015年,展望到 2020年!兑巹潯愤m用范圍為威海市行政轄區。

  二、現狀與形勢威海市位于山東半島東端,三面環海,一面接陸,海岸線長985.9千米,區位條件十分優越。現轄環翠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文登市、榮成市及乳山市。全市面積5698平方千米, 2007年人口251.06萬人。

 。ㄒ唬┙洕鐣l展現狀1.“十五”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十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5.8%,2005年達到1169.8億元,人均達到47000元,繼續在全省保持領先地位。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15∶53∶32調整為2005年的9.2∶62∶28.8。財政總收入達到11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7.5億元!肮I強市”戰略成效顯著,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礦產采選業穩步發展。城市綜合競爭力由全國第42位提升到第27位,城市化率由42%提高到53%。科教興威戰略有效實施,對外開放再創新局面。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生活質量持續提高。

  2007年,全市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生產總值(GDP)1583.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6年增長15.3%,人均達到63226元。三次三業結構比例為8.07∶61.78∶30.15。實現財政收入156.20億元,增長18.4%。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10.81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16%。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

  2.“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任務

  “十一五”時期,我市將在新的起點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市生產總值(GDP)平均增長13%,到2010年突破200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61∶32;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外貿出口年均增長15%;城市化率達到60%;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降低2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8%。

 。ǘ┦纵喌V產資源總體規劃實施情況2004年2月20日,威海市人民政府發布實施了第一輪《威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規劃的實施對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強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宏觀調控,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及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規劃實施,我市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投入有較大幅度增長,危機礦山深部找礦取得成效,引導和拉動了社會資金投入礦產資源勘查,投資主體多元化趨勢明顯,新發現可供進一步勘查或開采的礦產地3處,新查明資源儲量金(金屬量)6414千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宏觀調控進一步加強,礦業結構得到調整與優化,礦業布局趨于合理。通過嚴格執行規劃準入條件及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等制度,實現了禁采區內不再新辦礦山,限采區內從嚴控制礦山數量,砂石、粘土類礦山企業按照規劃要求實行定點集中開采。礦山數量由2000年的719個減至2007年底的576個,關閉了“三區二線”可視范圍內的露天開采礦山143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礦產資源開發宏觀調控取得成效。礦業權市場日趨活躍。礦山環境監督管理得到加強,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取得進展。礦業對我市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同時也存在著規劃編制工作不夠規范化、規劃實施措施操作性不強及規劃分類分區管理措施不夠完善等問題。

 。ㄈ┑V產資源形勢1.礦產資源現狀

 。1)礦產資源概況

  截止2005年,威海市共發現礦產(含亞礦種,下同)49種,其中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23種(含地下水);發現礦產地497處,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104處;查明礦產中,列入《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種有鐵、銅、鉛、金、鋯礦及硫鐵礦、化肥用蛇紋巖、石墨、玻璃用砂、高嶺土等。已發現但尚未查明或僅有簡測資料的礦產26種。見附表1、附表2,附圖1。

  查明資源儲量較多的礦產有巖金(居全省第3位)、玻璃用砂、鋯英石砂礦、飾面用花崗巖等。

  2006~2007年發現礦產地1 處,查明礦區(礦床、礦點)1處。

 。2)礦產資源基本特點

  礦產資源產出相對集中,地域分布差異明顯。金礦主要分布在乳山市;銅、鉛、鉬礦及玻璃用砂、鋯英石砂礦、飾面用花崗巖等主要分布在榮成市;地熱(溫泉)主要分布在環翠區和文登市。

  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大型礦床較少。已發現的49種礦產中,僅金礦、玻璃用砂、飾面用花崗巖和長石(鉀長石、鈉長石)查明有大型礦床,其他礦產的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

  金礦中賦存較多的伴生礦產,伴生的銀、銅、鉛、鋅等組分綜合利用價值較高。

 。3)主要礦產資源潛力

  地熱:資源豐富,至2005年查明地熱(溫泉)9處,地熱資源量為3.1149×1017焦爾,其中可采資源量2.4919×1016焦爾,折合標準煤85.05萬噸。預測地熱資源量為7.7979×1017焦耳,為已查明資源量的2.5倍。

  鐵礦:查明乳山市諸往鎮馬陵鐵礦(中型規模)和崔家溝鐵礦(小型規模)各1處,2005年保有資源儲量452.8萬噸(基礎儲量436.2萬噸,資源量16.6萬噸),2007年保有資源儲量438.7萬噸(基礎儲量412.9萬噸,資源量25.8萬噸)。馬陵地區尚有一定的找礦潛力。

  金礦:為本市優勢礦產,主要分布在乳山市。至2005年查明金礦區13處(大型1處,中型2處,小型10處),保有巖金資源儲量10476.78千克(基礎儲量9323.78千克,資源量1153千克)。2007年保有巖金資源儲量(金屬量)8239.93千克(基礎儲量7256.93千克,資源量983千克)。牟乳金礦成礦帶、膠萊盆地東北緣以及已有金礦區深部及外圍尚有一定資源潛力。

  玻璃用砂:至2005年查明礦區3處(大型1處,中型2處),保有資源儲量3313.6萬噸(基礎儲量1764.8萬噸,資源量1548.8萬噸)。2007年保有資源儲量32156萬噸(基礎儲量16668萬噸,資源量15488萬噸)。

  飾面用花崗巖:資源豐富,為本市優勢礦產。至2005年評價礦產地26處(大型15處,中型3處,小型8處),多數礦區僅達預查程度,保有資源儲量74008萬立方米(基礎儲量26330萬立方米,資源量47678萬立方米)。

  礦泉水:資源比較豐富,至2005年通過省級以上部門鑒定的共25處,資源儲量為5025立方米/日。具有一定的資源潛力。

  2.礦產資源勘查現狀

 。1)基礎地質調查

  區域地質調查:已完成全市域1∶20萬、1∶5萬、1∶25萬區域地質調查。

  區域化探調查:1∶20萬威海市、文登市、煙臺市及海陽縣等幅的區域化探掃面工作已覆蓋全市域。

  區域地球物理調查:全省1∶20萬區域重力測量和1∶20萬航空磁力測量均已覆蓋全市域及沿海地帶,部分金成礦遠景區開展了1∶5萬綜合物探調查。

  區域重砂測量:已完成第二輪區域重砂測量工作,部分地區進行了1∶5萬自然重砂測量。

  遙感地質調查:市域范圍的1∶5萬、1∶20萬及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均進行了遙感地質解譯工作。

  環境地質及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已完成1∶20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

  (2)礦產資源勘查

  礦產勘查程度:上表的30處固體礦產中,達勘探程度的有13處(鐵礦1處,金礦3處,鋯礦7處,化肥用蛇紋巖1處,玻璃用砂1處),詳查的6處(銅礦2處,金礦4處),普查的11處(銅礦1處,鉛礦2處,金礦2處,硫鐵礦1處,化肥用蛇紋巖1處,石墨1處,玻璃用砂2處,高嶺土1處)。金、鐵等礦產的勘查程度較高,飾面用花崗巖等有待進一步提高勘查程度。

  勘查深度:金礦床一般為-200~-400米,深者可達-800~-1300米;鐵等金屬礦床在-100~-200米之間;金礦、銅礦、硫鐵礦的深部及周邊尚有一定的找礦潛力,有待進一步勘查評價。

 。3)探礦權設置現狀

  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設置探礦權154個,登記面積1177.66平方千米,其中:鐵礦6個,面積47.73平方千米;金礦128個,面積1025.04平方千米; 銀礦3個,面積6.49平方千米;銅及多金屬礦5個,面積27.65平方千米; 長石3個,面積8.19平方千米; 高嶺土3個,面積21.96平方千米; 其他礦種(鉬礦、熔劑用蛇紋巖、石墨、金紅石、地熱等)共6個,面積41.60平方千米。見附表5。

  2007年全市持證礦產勘查項目共151個,登記面積1161.81平方千米,其中:鐵礦1個,面積5.8平方千米; 金礦122個,面積1001平方千米;銀(金)礦4個,面積20.73平方千米,金及多金屬礦6個,面積22.06平方千米;長石3個,面積15.95平方千米;高嶺土3個,面積9.60平方千米;其他礦種(銅、鉬、鈹礦及金紅石、蛇紋石、石墨、地熱等)共8個,面積86.67平方千米。

  勘查項目主要分布在牟平—乳山金成礦帶南段、膠萊盆地東北緣金成礦帶及偉德山巖體周緣,勘查程度多為普查階段。

 。4)礦產資源儲量變化情況

  新增礦產地及新查明資源儲量:“十五”期間新增金礦產地3處(勘查程度達詳查的1處、普查的2處)及礦泉水產地5處,礦床(區)規模均為小型;新查明資源儲量金(金屬量)6414千克,銀(金屬量)52噸,銅358噸,硫鐵礦(伴生硫)1.18萬噸,礦泉水資源儲量500立方米/日。

  保有資源儲量變化情況:金礦、鐵礦儲量減少幅度較大。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現狀

  (1)礦產資源開發概況

  2005年全市開發利用礦產14種。上表的30處礦床(礦區)中,正在開采、基建的11處,停采、閉坑的13處,未開發利用的6處。長石、飾面用花崗巖等為查明資源量而未上表的礦產,其他礦產僅做過簡測工作。

  2007年全市開發利用的礦產亦為14種。崔家溝鐵礦已設置采礦權,金青嶺、文登市金礦及孫家灘一、二礦區等小礦山已停采或半停采, 其他礦產地開發利用狀況同2005年。

 。2)礦山企業現狀

  截止2005年,全市共有各類礦山企業739家,從業人員14281人,年產礦量1520.03萬噸(其中固體礦產1380.67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44521.50萬元,利潤總額3713.43萬元。按礦山規模分,有大型礦山17個,中型24個,小型581個,小礦117個。2005年礦業工業總產值達500萬元以上的礦產依次為金礦、建筑用花崗巖、磚瓦用粘土、玻璃用砂、飾面用花崗巖、鐵礦、礦泉水、建筑用砂及地熱等。其中乳山市最高(達22131.50萬元),榮成市次之(達13675.70萬元)。建筑用花崗巖利潤總額最高,達2091.68萬元。我市礦業產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0.38%,工業產值的0.66%。見附表3、附表4,附圖2。

  至2007年底全市有礦山576個(大型礦山3個,中型27個,小型502個,小礦44個),從業人員11483人,年產礦量1900.56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111617.03萬元,利潤總額17154.00萬元。

 。3)采礦權設置情況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采礦權739個,其中建筑用花崗巖頒發的采礦許可證數量最多(559個),其余依次為地下熱水(23個)、金礦(14個)、建筑用砂(45個)、磚瓦用粘土(55個)、飾面用花崗巖(19個)、礦泉水(15個)等,另有鐵、長石、玻璃用砂等礦產共9個。見附表6。

  至2007年底全市有采礦權576個,其中:地下熱水23個;鐵礦5個;金礦17個;長石9個;建筑用砂18個;磚瓦用粘土16個;建筑用花崗巖434個;飾面用花崗巖32個;其他礦產共8個。

  (4)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率

  金礦開采回采率在90%以上,選礦回收率在86%以上;鐵礦開采回采率為60%,選礦回收率為88%。金、銀、銅及硫鐵礦等共、伴生礦產已不同程度地回收利用,綜合利用比率在60%~70%之間。各類礦山當年排放的尾礦和采礦廢石已基本實現當年處理;范家埠、三甲、金青頂、峒嶺等金礦山歷年積存的尾礦已經全部處理。

  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現狀

  (1)礦山地質環境現狀

  截止2005年,全市各類礦山歷年累計破壞和占用土地面積622.49公頃,其中:采礦塌陷11處,主要分布在乳山市,破壞土地面積12.2公頃;露天采石場(含歷史遺留和閉坑停采礦山)1000余處,破壞土地524.97公頃;固體廢棄物303堆,占地面積85.32公頃。礦山廢水廢液年產出量282.05萬立方米。

 。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現狀

  2005年底,全市歷年累計恢復治理采礦塌陷地6.52公頃,未恢復治理5.68公頃,采礦塌陷地恢復治理率53.4%;累計恢復治理露天采場面積222.57公頃,未恢復治理302.39公頃,露天采場恢復治理率42.3%;礦山固體廢棄物歷年累計利用量1295.18萬噸,歷年積存量1673.38萬噸; 2005年度廢水廢液處理量246.17萬噸,循環利用量175.95萬噸,達標排放量124.16萬噸。

  (3)礦山地質環境及保護、治理態勢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我市礦山廢石的產出量將逐年增加,礦山開采排放的廢水廢液將繼續對環境造成影響,采礦塌陷面積增長雖然趨緩,但礦產采掘引發的崩塌、滑坡、泥(渣)石流等地質災害仍可能發生。

  5.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金礦資源漸趨枯竭,資源保證程度堪憂

  多數金礦山已進入中晚期,資源逐漸枯竭,可供礦山建設規劃的金礦儲量不多,供需缺口越來越大,資源保證程度堪憂。

 。2)地質找礦難度逐漸增大,新查明后備資源有限

  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相對滯后,深部找礦尚未實現突破,近年來新發現的金礦產地不多,新查明后備資源有限。

  (3)礦產開發集約化程度偏低,資源利用方式較為粗放

  我市小型礦山數量多、規模小、布局散,礦產開發集約化程度偏低。多數礦山企業以銷售原礦和初級加工產品為主,資源利用方式較為粗放。

 。4)共(伴)生礦產的綜合利用有待進一步提高

  與金礦伴生的銀、銅、鉛、鋅及硫鐵礦等組分的綜合回收還不普遍,選金尾砂和花崗巖(建筑用、飾面用)廢石的資源化利用及產業化推廣有待加強。

 。5)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有待加強

  礦產開發造成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及地質地貌景觀破壞比較突出;礦山廢石、尾礦、廢水等造成的土地壓占、環境污染、水道堵塞等仍較普遍;采礦引發的地面塌陷、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裂縫及海水入侵等次生地質災害時有發生。部分礦山企業治理資金投入偏少,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率較低。

 。ㄋ模┑V產資源需求預測與保證程度1.主要礦產資源供需形勢

  地熱:2010年、2015年、2020年地下熱水需求量(生產量)分別為100萬噸、125萬噸、150萬噸。我市地熱資源豐富,應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鐵礦:2010年、2015年、2020年成品鐵礦石需求量分別為67萬噸、85萬噸、104萬噸,鐵礦石產量(原礦)分別為35萬噸、42萬噸、48萬噸,現有礦山保有資源儲量可滿足2006年~2015年礦山開采的需要。

  黃金:2010年和2015年的黃金生產量分別為2199千克和2428千克;黃金(銷售)需求規模分別為2204千克和2434千克。我市金礦保有資源儲量僅能滿足“十一五”期間礦山生產的需要,“十二五”期間部分金礦山因資源枯竭將閉坑或停產,多數金礦山將面臨資源危機。

  玻璃用砂:2010年、2015年、2020年玻璃用砂需求量(生產量)分別為50萬噸、45萬噸、40萬噸。2005年我市玻璃用砂保有資源儲量3491.3萬噸,其中基礎儲量1942.5萬噸,可滿足玻璃工業發展的需求。但查明的玻璃用砂資源儲量集中分布在自然保護區內,其資源優勢將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

  建筑用砂:2010年、2015、2020年建筑用砂需求量(生產量)分別為60萬噸、55萬噸、50萬噸。我市2005年尚有建筑用砂資源量約3800萬噸,可滿足至2020年建筑用砂的累計需求。

  花崗巖(飾面用和建筑用):2010年、2015年、2020年飾面用花崗巖荒料需求量(生產量)分別為60.0萬噸、70.0萬噸、80.0萬噸,建筑用花崗巖需求量(生產量)分別為1500萬立方米、1750萬噸、2000萬噸。我市花崗巖石材(飾面用、建筑用)資源豐富,潛力巨大,僅“石島紅”可采儲量就有8億立方米,保有資源儲量可滿足花崗巖石材的開采需求。

  礦泉水:2010年、2015年、2020年礦泉水需求量(生產量)分別為60萬噸、70萬噸、80萬噸。礦泉水可采資源儲量為5025立方米/日,可滿足礦山開采需要。見附表7。

  3.主要礦產保證程度

  保證程度較高,能夠滿足需求的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可供擴大或維持現有開發規模的礦產主要有地熱、玻璃用砂、建筑用砂、飾面用花崗巖、建筑用花崗巖和礦泉水等。

  保證程度低、需求有缺口的礦產:保有資源儲量難以保證礦山按現有開采規模進行生產的礦產主要有金礦和地下水等!笆晃濉逼陂g,我市多數金礦礦山將面臨資源危機,需加強地質勘查工作;地下水資源嚴重缺乏,需加大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力度。

  具有開發潛力的礦產:主要有鈦、銀、銅、鉛、鉬礦及鋯英石砂礦、硫鐵礦、化肥用蛇紋巖、石墨等。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規劃目標(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以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能力為根本目標,以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為主線,構建資源配置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統籌安排全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任務,促進資源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ǘ┗驹瓌t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資源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總方針,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開源與節流并舉,開發與保護并重。大力支持金礦重點成礦區(帶)調查評價,推進深部找礦及大中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提高礦產資源保障程度;加強礦產資源保護,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目標任務的制定要充分考慮我市礦產資源分布特點,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發展與區域經濟相協調的特色礦業。

  ――宏觀調控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相結合。重點抓好礦山布局、礦業結構調整和與礦業后續產業鏈的銜接,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勘查開發合理布局,構建政府管理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資源配置新機制。

  ――依靠科技創新,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和綜合利用等環節的科技創新,綜合評價、綜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

  ――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充分挖掘我市資源潛力,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鼓勵到省外、國外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吸引外部資金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逐步建立多元、安全、穩定的礦產資源供應體系。

  ――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統一。加強對礦山地質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恢復治理,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開發對土地和環境的破壞,促進礦山廢棄土地復墾,切實保護礦山環境和耕地,發展綠色礦業。

 。ㄈ┮巹澞繕1.總體目標

  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力爭發現新的礦產地,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引導資源枯竭型礦山企業“探邊摸底,找礦挖潛”,新增查明資源儲量;調控礦產開發總量,調整礦業結構,優化開發利用布局;礦產資源開發有序規范,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大力發展礦業領域循環經濟,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礦山地質環境進一步改善,綠色礦山格局基本形成;積極利用國內外資金、技術、資源和市場;礦政管理水平及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礦業經濟逐步走上節約、清潔、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2010年近期目標

 。1)基礎地質調查

  落實省規劃部署,配合開展牟平-乳山金礦帶1∶5萬礦產地質調查、1∶5萬威海市城市地質調查、1∶25萬威海市農業生態地球化學調查和威海市新一輪成礦預測區劃、威海市礦產資源潛力預測評價,以及威海市礦產資源儲量利用情況調查。

  (2)礦產資源勘查

  落實省規劃部署,協助實施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項目,提交可供進一步勘查的礦產地1~2處,查明資源量(金屬量)金40噸、銅5萬噸、鉛鋅10萬噸;開展金礦區深部找礦和金礦大中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新增后備資源基地1~2處,新增金礦資源儲量4噸;加強地熱資源勘查評價,新增地熱點1~2處。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調控重要優勢礦產開采總量。2010年主要礦產開采總量控制在2000萬噸左右,礦石開采量年均增長率約6%,控制指標:鐵礦35萬噸,金礦(金屬量)2199千克,玻璃用砂50萬噸,建筑用砂60萬噸,飾面用花崗巖60萬噸,建筑用花崗巖1500萬噸。

  ――調整礦業結構和礦產品結構。2010年礦山數量在2005年739家的基礎上壓減50%,礦山總數控制在370家左右。嚴格執行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標準,提高礦產品精深加工水平,礦業結構和礦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礦產資源利用率保持已有較高水平。金、鐵等主要礦產開采回采率分別保持在90%以上和60%,選礦回收率分別保持在80%以上和88%,金礦礦山企業綜合利用比率達到70%以上。初步建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模式。

  (4)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

  ——建立市、縣兩級礦山環境保護規劃體系和行政監督管理機制,全面實施礦山環境治理保證金制度和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和礦山環境保護的法制化管理。

  ——強化礦山環境保護和分區分類治理,礦山環境得到有效整治。到2010年,礦山采空塌陷綜合治理率達到70%,復墾土地面積3.70公頃,土地復墾率達65%;露天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率達70%,其中城市規劃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及鐵路、重要道路兩側直觀可視范圍內的露天采場損毀山體修復治理率達到80%;以磚瓦粘土礦山為主的礦山土地復墾率達到90%,復墾土地面積137.05公頃。

  ——礦山“三廢”達標排放率達100%,并滿足省下達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礦山廢水循環利用率達70%以上,廢水達標排放率保持100%;尾礦等礦山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0%,礦山固體廢棄物積存量有所減少。

  ——初步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管理信息系統及礦山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動態管理網絡,綠色礦山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3.2015年中期目標

  ――開展重要成礦區(帶)的1∶5萬礦產地質調查,新增可供進一步工作的礦產資源遠景區1~2處;旅游地質、農業生態環境地球化學、區域水文地質、礦山環境地質、地質遺跡、遙感地質及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新劃定金礦等重要礦產勘查區5~8處,新查明資源儲量金(金屬量)2000kg,完成重要城市地下水應急備用水源地勘查。繼續開展金礦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進一步延緩危機礦山資源枯竭。

  ――小礦數量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壓減10%,礦山總數控制在335個;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及金礦礦山綜合利用比率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

  ――礦山環境保護法規和監督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15年,采空塌陷綜合治理率達到75%,露天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率達到80%(“三區兩線”直觀可視范圍內的露天采場修復治理率達到90%以上),生產、在建礦山土地復墾率達到75%以上;礦山“三廢”處理率、綜合利用率達到國家和省確定的環境保護標準。礦山次生地質災害發生率明顯下降。

  ――逐步完善礦山環境信息空間數據庫,實現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實時查詢。

  4.2020年遠景目標

  ――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對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礦產資源可供性及保障程度進一步提高。

  ――礦產資源勘查布局進一步調整,商業性礦產勘查的主體地位基本形成,提交一批重要礦產后備勘查基地,新查明部分礦產資源儲量,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礦業權市場規范有序并實現資產化管理,礦業權要素市場基本形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實現根本轉變,開發利用布局更加合理,礦產資源節約利用、綜合利用、循環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重點礦山環境得到有效治理,礦山環境狀況全面改善。礦山采礦塌陷地綜合治理率達到80%以上,露天開采礦山恢復治理率和土地復墾率達到90%!熬G色礦業”基本建成,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良性循環。

  四、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 “十一五”期間,我市將全面落實省規劃確定的礦產資源勘查目標與任務,對區內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調查、監測和監督作出統籌安排。加強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重要礦產調查評價工作,重點加強地熱、鐵、金、銅等礦產的勘查工作,以增加資源儲量,提高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引導金礦大中型危機礦山進行接替資源勘查,加強礦區深部和周邊地區的勘查評價,新增資源儲量,延長礦山服務年限;加強地質災害調查和地質環境監測,加快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進程;加強礦業權管理,逐步形成以公益性地質調查為基礎,以商業性礦產勘查為主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新局面。

 。ㄒ唬┗A性公益性地質調查落實我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部署,擴大地質工作服務領域,開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和環境地質綜合調查等工作。

  區域地質調查及區域礦產地質調查:落實省規劃部署的“牟平-乳山金成礦帶礦產地質調查”項目,乳山市大部地區和文登市鋪集、澤頭、宋村、葛家等鎮在其范圍之內,市域內面積1352km2。

  區域地球物理勘查及區域地球化學勘查:落實省規劃部署的“山東省東部地區農業生態地球化學調查”任務,市域內面積約2700km2。

  區域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調查:統籌規劃我市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資源潛力調查,開展新一輪1∶25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

  城市地質調查:落實省規劃部署的 “威海市城市地質調查”(比例尺1∶5萬),“十一五”期間將“環翠區城市地質調查”列為該項目重點,面積約700km2!笆濉逼陂g開展各縣級市的城市地質調查(比例尺1∶5萬)。

  重大地質礦產問題綜合研究:開展乳山地區金(銀)礦成礦機理研究與資源潛力預測及偉德山地區銅鉛鋅鉬銀成礦遠景區劃研究;開展我市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資源儲量利用情況調查和礦業權核查;建立礦產勘查、開發信息共享和服務體系,提高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水平。

  (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落實省規劃部署,重點開展金及多金屬礦產成礦區(帶)的調查評價工作,圈定一批找礦靶區,發現新的礦產地,以拉動后續礦產資源勘查。見附圖3。

  礦產資源潛力評價:主要評價對象為金礦危機礦山,配合實施省規劃在我市安排的“乳山市三甲金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資源潛力調查”等5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

  重點調查評價區:省規劃劃定的“威海-海陽金多金屬礦調查評價區”,主攻礦種為金、銅、鉛、鉬礦,涉及威海市面積約4515km2,預測資源量(金屬量)金40噸、銅5萬噸、鉛鋅10萬噸。見附表8。

  重點調查評價項目:落實省規劃安排的“牟平-即墨斷裂帶中部金礦調查評價”(市域內面積150km2)、“乳山地區金礦調查評價”(510km2)、“威海-榮成地區金礦調查評價”(730km2)、“榮成偉德山地區鉛鋅礦調查評價”(200km2)等項目,總面積1590km2。見附表9。

 。ㄈ┑V產資源勘查堅持“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充分發揮公益性地質工作對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的引導作用,加強監管,規范礦產資源勘查秩序,促進勘查活動有序開展。

  1.勘查布局

  應用現代成礦理論和先進的技術方法,重點尋找深部礦和隱伏礦,努力實現金礦等礦產深部找礦的重大突破。根據省規劃部署,重點地區為乳山市北部(牟平-乳山金礦帶南段)、乳山市崖子-育黎一帶(膠萊盆地東北緣金礦遠景區)、榮成地區(銀、鉬及多金屬礦遠景區)?辈樯疃瓤蛇m度超前,一般控制在-2000米以淺。

  加強對具有區域特色的建材及其他重要非金屬礦產的勘查,發現一批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地。加強地下水勘查,為生產生活提供資源保障。

  2.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

  落實省規劃部署的“乳山市三甲金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資源潛力調查”、“環翠區范家埠金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資源潛力調查”、“文登市界石鎮西院下金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資源潛力調查”、“乳山市金青頂金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資源潛力調查”、“乳山市蓬家夼金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資源潛力調查”等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等任務,力爭發現一批隱伏礦床。

  3.重點工程

  牟平-乳 山金礦帶南段深部金礦勘查工程項目。

 。ㄋ模┑V產資源勘查規劃分區勘查規劃區劃分遵循礦產資源賦存地質規律,注重礦區及主要控礦地質要素的完整性。全市共規劃各類勘查區39個,其中重點勘查區4個,限制勘查區22個,禁止勘查區13個。見附表10,附圖3。

  1.勘查規劃分區

 。1)重點勘查區

  勘查對象為我市重點勘查礦種金、銅(鉛、鋅)、鉬等成礦區(帶)或成礦遠景區;對經濟建設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大中型危機礦山的深部和外圍資源潛力區。省規劃在市域內劃定“榮成地區銅礦重點勘查區”(面積140km2)、“榮成冷家鉬礦深部及外圍重點勘查區”(面積35km2)、“煙臺-威海地區地熱重點勘查區”(面積約3000km2)、“鄧格莊-金青頂金礦深部及外圍勘查區”(面積約40km2)等重點勘查區共4處。

  重點勘查區的礦產勘查,以省地質勘查基金投入為主,并引導各類社會勘查資金有序投入。勘查單位必須具備甲級資質條件。

 。2)限制勘查區

  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礦產資源條件、生態環境功能及省規劃要求,以下地區為限制勘查區: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二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公園)的外圍保護地帶;現有技術條件下開發對環境具有破壞影響的礦產分布區域;當前市場容量有限以及目前開發利用會造成資源浪費的礦區。

  劃定榮成市港西鎮旭口、成山鎮仙人橋玻璃用砂和乳山河、黃壘河建筑用砂等4個礦產分布區,以及偉德山(圣水觀)等18個保護區為限制勘查區。

  嚴格執行省規劃規定的準入條件,限制勘查區內已設置探礦權沒有達到勘查規劃準入條件的,要限期整改,到期達不到要求的,依法注銷勘查許可證。

 。3)禁止勘查區

  規劃期內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特殊功能區的要求等,劃定的禁止開展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區域,包括:各類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一級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等;重要工業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城鎮市政工程設施等一定范圍;港口、機場、國防設施圈定的地區;國家和我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勘查開采礦產的地區。

  劃定威海市城市規劃區及劉公島等13個保護區為禁止勘查區。

  禁止勘查區不再設置新的探礦權,已有的礦產勘查活動要逐步有序退出。

 。4)其他區域

  在上述規劃區以外的區域勘查礦產資源,必須先行對擬勘查區進行論證,并根據勘查規劃區塊劃分的標準劃定勘查區范圍。探礦權申請人必須符合礦產資源勘查準入條件。

  2.勘查規劃區塊

  省規劃在我市劃定各種類型勘查規劃區塊15處,勘查礦種為金礦,其中勘查程度達預查的7處,普查的5處,詳查的3處。見附表11,附圖4。

  按照礦產資源分級分類管理的要求,加強探礦權投放總量和時序管理。新設置探礦權應以勘查規劃區塊為依據,優先安排在重點勘查區,優先考慮對高風險鼓勵勘查礦種的勘查;一個勘查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置一個探礦權,禁止人為分割勘查規劃區塊以設置多個探礦權;在法定最大允許范圍內,鼓勵性質相近、相鄰的已設置探礦權合并為一個探礦權;勘查范圍不合理的已設置探礦權,應按照勘查規劃區塊進行整合或變更。

  五、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一)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區域布局

  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重點、規模開發、集約利用”的原則,根據礦產資源區域分布特點、礦業生產力發展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等,規劃與全市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相協調的礦產資源開發區域布局。

  西部金礦資源開發區:以乳山市金、銀(伴生銀)等優勢礦產為基礎,以乳山市金洲集團等黃金礦業公司為依托,適度加快金礦精煉和金銀飾品、工藝品的發展速度,推進伴生銀等礦產的綜合開發利用,逐步形成集金、銀礦產開發與冶煉加工于一體的金銀加工產業帶。

  中部地熱資源開發區:包括環翠區和文登市的西半部及乳山市的東北部,區內地熱資源豐富,分布較為集中,開發利用歷史悠久,其發展方向是依托資源優勢,加強資源勘查、開發及保護,構建具有療效特色的地熱開發區,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

  東部花崗巖資源開發區:主要包括榮成市的南部和北部,區內優質飾面用花崗巖資源豐富,其發展方向是以中磊石材有限公司為依托,大力發展深加工,提高建材礦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延長產業鏈和產品鏈,建成以飾面用花崗巖綜合開發為主的生產出口基地。

  2.礦產資源開采規劃分區

  包括重點、限制、禁止等開采規劃區。全市共劃定各類開采規劃區54處,實行分類、分區管理。見附表12,附圖5。

 。1)重點開采區

  在礦產資源比較集中、資源稟賦和開發利用條件好的地區,為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過程的調控管理而劃定的進行重點規劃和統籌安排的區域。主要為大中型礦產地、重點礦區和優勢礦產、特色礦產集中分布的區域以及對經濟建設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等。

  全市共規劃重點開采區8處:環翠區市中地熱等5處;乳山市北部金礦1處;乳山市馬陵鐵礦1處;榮成市槎山風景區外圍石島紅飾面用花崗巖1處。

  管理及政策措施:提高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標準,合理設置采礦權;區內已設置的采礦權,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實施資源整合;合理配置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模結構,關閉經整改仍達不到規劃要求的礦山。

 。2)限制開采區

  受國家產業政策調控,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限量開采礦種分布的區域;受目前開發利用技術經濟條件與外部條件限制,規劃期內開發利用會造成資源浪費的區域;重要礦產資源儲備區;地質災害易發區,以及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可能誘發次生地質災害、但通過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可以達到要求的區域;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過渡區)、地質遺跡(地質公園)外圍地帶及生態環境功能區;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

  全市共劃定限制開采區33處:榮成市港西鎮旭口、成山鎮仙人橋玻璃用砂及乳山河、黃壘河建筑用砂等4處;建筑用花崗巖等12處;榮成市槎山風景區外圍具有生態環境功能的保護區17處。

  管理及政策措施:堅持資源環境保護優先、適度開發的原則,嚴格礦山開采準入條件,嚴格控制采礦權設置總數和開采規模,嚴格實行年度開采總量指標控制;規劃期內原則上不新設采礦權,確需設置采礦權的,必須進行規劃論證和評估;開采活動不得影響生態功能保護區內的主導生態功能,地質災害危險區、水土流失嚴重區域等生態脆弱區原則上不新設采礦權。

  (3)禁止開采區

  國家和省禁止開采礦種的礦產地;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開發利用會造成資源嚴重破壞或浪費的區域;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地質遺跡(地質公園)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或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重要飲用水水源的一級保護區;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恢復利用、存在礦山安全隱患且難以防范的地區;城市建設規劃區;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

  全市劃定禁止開采區13處:榮成市天盡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保護區10處;環翠區等城市建設規劃區3處。

  管理及政策措施:區內不得新建礦山,不再新設采礦權;已有開發活動應逐步有序退出,注銷現有采礦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到期不再延續;制定具體補償措施,對采礦權人給予補償;提出關閉時限,及時復墾被破壞的土地。

  (4)其他區域

  在上述規劃區以外的區域開采礦產資源,必須先行對擬開采礦區進行可行性論證,擬建礦山必須符合新建礦山準入條件。

  3.開采規劃區塊

  開采規劃區塊的劃分堅持整體開發資源及礦山開采規模與礦區(床)儲量規模相適應等原則。我市“十五”期間新增礦產地達到一定勘查程度并具有開發價值的,劃為開采規劃區塊,其中鐵礦2個、金礦2個。見附表3。

  開采規劃區塊是設置采礦權的主要依據,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置一個采礦權,禁止人為分割以設置多個采礦權。新設立采礦權應優先安排在重點規劃開采區塊上。采礦權申請人擬申請開采整體礦床中的一部分礦體時,應說明其開采范圍與整體礦床的關系及礦區整體開發的銜接,并附申請開采的礦區范圍圖。開采范圍不合理的已設置采礦權,應按照開采規劃區塊劃分原則進行整合或變更。

  4.新建礦山準入條件

  設立新建礦山除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的產業政策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準入條件:

  資質條件:應有與所建礦山規模相適應的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及安全管理方面的資質條件。

  資源條件:必須有經礦產資源儲量管理部門備案的相應規模的礦產資源儲量。

  規模條件: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礦區(床)儲量規模相適應,礦山建設必須符合規模生產、集約利用的原則。開采零星資源的小型礦山,生產規模應達到規劃確定的最低開采規模標準。

  技術經濟條件:應有符合國家規定的礦產開發利用方案和礦山開采設計;禁止采用國務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和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列入淘汰類的采礦工藝;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及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等指標應達到規定的要求。對暫難利用的共、伴生礦產必須制定保護措施。

  環境保護條件:新辦礦山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必須提供經有關部門批準的環評報告;必須遵守城市規劃、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地質遺跡、文化古跡、文物保護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及規定。沿海及海洋礦產資源的開采,還必須符合《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要求,并應與海洋功能區劃相銜接。

  規劃分區條件:礦業權設置必須符合規劃關于重點、限制、禁止開采區的有關規定。

  (二)礦產資源開發總量調控1.總量調控指標

  總量調控指標主要包括開采總量和礦業權投放(設置)數量,可分為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約束性指標須逐級分解落實。 “十一五”期間,重點對開采量大、分布廣、開采總量過剩、集約高效利用有待提高的礦產資源實行開采總量調控。

  (1)約束性指標

  飾面用花崗巖:已有礦山按規;M行資源整合, 2010年、2015年、2020年開采量分別為60萬噸、70萬噸、80萬噸。

  建筑用花崗巖:已有礦山按規模化進行資源整合,2010年、2015年、2020年開采量分別控制在1500萬噸、1750萬噸、2000萬噸。

  玻璃用砂:限制開采濱海石英砂礦,2010年、2015年、2020年開采量分別為50萬噸、45萬噸、40萬噸。

  建筑用砂:控制開采總量,加強監管,引導礦山企業有序開采。2010年、2015年、2020年開采量分別為60萬噸、55萬噸、50萬噸。

  磚瓦用粘土:嚴禁在耕地中取土燒制磚瓦,分期分批逐步禁止生產實心粘土磚(瓦)。立即關閉無營業執照、非法占用土地、無《采礦許可證》挖掘粘土的磚(瓦)企業。禁止開采區內的粘土磚(瓦)企業一律關閉。其他范圍內的磚(瓦)廠也要分期分批予以關閉或停產。

  (2)預期性指標

  地熱:加強地熱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2010年開采量100萬噸;2015年和2020年開采量分別為125萬噸和150萬噸。

  鐵礦:適度擴大馬陵鐵礦的生產能力,2010年、2015年、2020年鐵礦石產量分別為35萬噸、42萬噸、48萬噸。

  金礦:增加金礦資源儲量,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2010年、2015年、2020年礦產金產量分別為2199千克、2428千克、2428千克。

  礦泉水:整頓現有礦山企業,引導有序開發利用,加大系列產品開發力度,增強企業競爭能力。2010年、2015年、2020年開采量分別為60萬噸、70萬噸、80萬噸。

  2.控制采礦權數量

  按照礦產資源分類分級管理的原則,分不同礦種合理確定采礦權有償出讓的空間布局、數量、投放時序及期限,并對礦業權整合、礦山關閉等在時間和空間上做出整體安排。全市采礦權總量控制指標:2010年為370個,2015年為335個,2020年為300個。

  地熱:已有采礦權23個,2010年采礦權總數增至25個,2015年和2020年保持不變。

  鐵礦:新增采礦權5個,2010年采礦權總數達到6個,2015年和2020年保持不變。

  金礦:新增采礦權5個,2010年采礦權總數達到16個,2015年為15個,2020年為14個。

  長石:新增已設置采礦權1個,2010年、采礦權總數達到4個,2015年和2020年采礦權總數保持不變。

  玻璃用砂:已有采礦權1個,2010年、2015年、2020年采礦權數量保持不變。

  建筑用砂:規劃期內壓減礦山數量75%,2010年采礦權總數為10個,2015年和2020年保持不變。

  磚瓦用粘土:關停全部礦山。

  建筑用花崗巖:規劃期內壓減礦山數量55%,2010年采礦權總數為265個,2015年為235個,2020年為200個。

  飾面用花崗巖:規劃期內新增采礦權3個,2010年采礦權總數為22個,2015年和2020年保持不變。

  礦泉水:規劃期內壓減礦山3個,2010年采礦權總數為12個,2015年和2020年均為10個。

  4.礦產資源儲備

  開展乳山、威海-榮成地區等成礦區帶的資源儲備勘查找礦。對-1000m以深的金礦資源,根據礦床賦存和開采條件,除部分進行開發利用外,大部分作為資源儲備。

  (三)調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1.調整礦山企業規模結構

  (1)引導小型礦山有序發展,推進礦產資源集約化規模開采

  通過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和礦產資源整合,我市依法關閉了一批規模過小、布局不合理、開采技術落后、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環境、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小礦山,礦山數量明顯減少,礦山總數由2005年的739個,至2007年整合為500個。根據省規劃開發總量調控指標,我市2010年、2015年、2020年礦山數量分別規劃為370個、335個、300個。大、中、小型礦山比例由2005年的1∶3∶96,至2010年,2015年,2020年分別提高到1∶5∶94,1∶8∶91,1∶10∶89!笆晃濉、“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進一步實施小型礦山分類管理制度,引導小型礦山有序發展,推進礦產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采。

 。2)礦山最低開采規模

  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是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主要約束性指標。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礦區(礦床)的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一個礦床原則上只設一個開采主體,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威海市主要礦產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見附表14,主要礦區最低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見附表15。

  嚴格執行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等規劃準入條件,對不符合最低開采規模標準、資源破壞浪費嚴重的生產礦山,要限期進行整改、聯合;到期仍達不到要求的,依法注銷采礦許可證;對開采規模低于規劃規定的最低開采規模的小型礦山和小礦,采礦許可證到期后不再辦理延續登記手續。

  2.優化采選冶結構

  加大金、鐵等礦產采選冶結構調整力度,以實現合理采、集中選、定點煉、資源相對集中開發、采選冶基本合理配套的開發建設模式為目標,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關鍵技術為重點,調整現有礦山的技術結構。金礦要推進金屬氧化物的就地溶出及無菌提金技術,推廣選礦廠預選拋廢技術和多碎少磨、多段磨礦新工藝以及強化熔煉技術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培育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接續替代產業,積極引進、開發、推廣大宗礦產品深加工和產品鏈延伸技術,推進礦產品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

  3.調整礦產品結構

  鼓勵礦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礦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和產品鏈,改變以生產原礦和初級礦產品為主的局面,提高礦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建材非金屬礦等要改變初級產品多、產品單一、附加值低下的狀況,提升硅質玻璃原料產品的檔次;飾面板材要重視開發優質品種,發展多樣花色品級系列板材、異型石材、工藝石雕等產品;限制傳統磚瓦粘土生產,倡導新型節土產品,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ㄋ模┕澕s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按照資源利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抓好產業轉型、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及清潔生產等項工作,促進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資源開發利用模式。逐步建立綠色礦業認證制度,建設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示范礦山。

  1.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及選礦回收率

  礦山企業必須按照批準的礦山開采設計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開采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及綜合利用率必須達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核定的標準。新建礦山不得采用國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選技術、工藝和設備,推廣應用溶浸采礦、無廢采礦等先進的采礦方法和先進適用的資源綜合回收工藝、選礦技術;金礦等地下開采礦山應采用膠結充填采礦法,開采回采率保持在90%以上,以減少儲量損失;實行礦山企業閉坑驗收回采率核算制度,促進礦產資源節約利用。

  2.加強共伴生、低品位及難選冶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

  執行《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條例》,積極推進共伴生、低品位、難選冶礦的綜合利用;金礦等生產礦山對具有經濟價值的銀、銅、鉛、鋅等伴生礦產應采取措施加以綜合利用或實行保護,防止資源損失和浪費;鼓勵礦山企業對礦產綜合利用技術及節能、降耗、減排新技術開展科技攻關,加強金礦、石墨礦中伴生硫資源的綜合利用;建立礦產資源綜合統計公告和申報認定制度,礦產資源年報中應有綜合利用方面的內容。

  3.推進礦山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鼓勵礦山企業加大對采礦廢石、尾礦和礦坑水、選冶廢水的綜合利用力度,推進礦山“三廢”的整體利用,重點是產生量大、存放量大、資源化潛力大的采礦廢石和尾礦的利用,大力發展“三廢”資源化利用產業;加大對無尾礦和少尾礦綜合利用研究的力度,充分回收利用尾礦資源中的有用成分,確無再選價值的尾礦,要用于礦山采空區回填和土地復墾回填。

  4.綜合勘查評價與綜合開發利用

  礦產勘查必須對具有利用價值的共、伴生礦產進行綜合評價,對圍巖、尾礦應進行調查,探索其工業利用的可能性;新建金礦山中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銀、銅、鉛、鋅、硫鐵礦等伴生礦產應與主礦產統一規劃、綜合開發利用,暫時不能綜合利用也要同時采出,不得棄采;推行共、伴生礦產與主礦產同時評價、勘查、設計、開采、利用等制度,共、伴生礦床未進行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的不予認定礦產資源儲量,沒有綜合利用方案的不予頒發采礦許可證。對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綜合利用項目,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

  5.資源循環利用試點工程

  “十一五”期間,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原則,大力推進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探索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有效模式,重點抓好乳山市大業金礦尾礦再選及綜合利用試點工程。

  六、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一)總體要求――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治理重點為采空塌陷區和“三區兩線” 可視范圍內的破損山體。各市(區)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按照造成環境問題的責任主體和時限落實治理責任,組織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對歷史遺留的難以落實責任人的閉坑礦山環境進行重點治理,生產和在建礦山造成的礦山環境問題由采礦權人負責治理,新建礦山必須做到礦產資源開采與環境治理同步進行。

  ――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網和信息網建設。建立市(區)礦山環境監測網絡。2010年前建成金礦、鐵礦、花崗石等重要生產礦山環境監測網和“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的歷史遺留閉坑礦山環境監測網。2015年前建成覆蓋全市所有礦山的立體監測網絡和集礦山環境信息采集、存儲、傳輸、分析、處理和發布為一體的網絡系統。

  ――加強地質遺跡保護區建設。深入開展地質遺跡、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調查和評價,加強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建設,逐步擴大保護區范圍,使地質遺跡和地質地貌景觀得到重點保護。創建礦山公園1處,帶動礦山企業走“綠色礦山”之路。

  ――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新建礦山必須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2010年底以前編制完成所有新建和生產礦山的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并對采礦權人履行礦山環境保護治理義務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建設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加快礦山企業結構調整,建設生態礦業園區;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開發和生產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環利用和安全處置的礦產品;推行礦產資源節約利用、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的礦業發展模式,建立“資源使用最小化、廢物產生減量化和生產過程無害化”的循環生態礦業體系。

  (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分區根據礦山環境影響評估分區結果,結合礦山環境發展變化趨勢,按照區內相似,區間相異的原則,劃分出不同等級的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區域。

  1.重點保護區

  主要為具有生態環境和重要城鎮及基礎設施保護功能的礦產資源禁止開采區,包括:城市規劃區、重要工業區、港口、機場、重要國防工程設施附近一定范圍內;鐵路、國道、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道兩側直觀可視范圍區;已建各類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跡、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市(區)級及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其附近區域;城市居民飲用水供水水源地。

  全市劃定重點保護區25處,另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

  2. 礦山地質環境重點預防區

  主要指因礦產資源開發而誘發的對生態環境、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的區域,包括礦產資源限制開采區和規劃開采區,不合理開采地下水引發海水入侵的區域及對區域生態環境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區域。

  全市劃定礦山環境重點預防區5處。

  3. 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主要是礦山環境現狀評價為影響嚴重區的區域,即礦產資源開發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且急需開展恢復治理的區域。包括:國有大中型老礦山、閉坑礦山和無法找到責任人礦山所在的區域;礦產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問題及次生地質災害,對當地人民生命財產及經濟建設構成嚴重威脅的礦區; “三區兩線”兩側生態環境破壞較嚴重的礦區。

  全市劃定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4處。

  4. 礦山地質環境一般治理區

  主要指礦產資源開發對環境造成破壞程度較輕,礦山環境問題對生態環境、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但影響程度較弱的區域。主要包括鐵路、高速公路西側可視范圍和重點治理區外圍露天采石場的恢復治理,以及磚瓦粘土礦的土地復墾等。

  全市劃定礦山地質環境一般治理區5處。

  (三)主要措施與重點工程1.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

  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土地復墾制度、排污收費制度及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按照“采前預防,采中治理,采后恢復”的原則,做好土地復墾、綠化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對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的礦山,要依法查處,責令限期整改、達標,逾期不能達標的,實行限產或者關閉;實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預報、預警制度,加強對采礦活動誘發的土地退化、水資源污染及地質災害的調查與監測。

  2.加快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明確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相關法律責任和目標任務,加強對采礦權人履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情況的監督檢查;落實生產礦山對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避免產生新的環境欠帳問題;建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分類管理機制和政策激勵機制,加快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進程;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恢復治理工作,逐步提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調動多渠道資金投入恢復治理,促進新老礦山及資源枯竭型礦區的生態恢復。

  3.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重點工程

  主要安排歷史遺留礦山環境治理。按照輕重緩急,分階段實施的原則,優先安排對人居安全及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大、危害嚴重、治理效果顯著的國有大中型礦山(包括閉坑礦山)的環境治理;優先安排國家或省級自然保護區、重點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保護區及重要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內礦山的環境治理;優先安排重點治理區礦山的環境治理,實施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示范工程,促進礦山環境明顯改善。

  近期重點治理工程:歷史遺留下來的難以找到責任人的老礦業基地; “三區兩線”和重要生態功能區可視范圍內環境破壞嚴重的露天閉坑、開采礦山;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大、危害嚴重、治理后環境效益顯著的礦山。全市規劃近期重點治理工程233個。見附表17。

  遠期重點治理工程:開采強度較低、礦山環境影響一般區及易于恢復治理、短時間內能取得良好環境效益的礦山。全市規劃遠期重點治理工程73個。

  (四)礦山土地復墾嚴格土地復墾方案審查制度,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土地復墾管理,努力實現邊開采、邊保護、邊復墾;新建(改、擴建)礦山項目沒有土地復墾方案的不予受理采礦權申請;落實土地復墾責任,處理好土地復墾欠帳問題;實施土地復墾方案,盡量避免占壓土地,切實保護耕地;建立土地復墾監管制度,將礦區土地復墾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礦山企業年檢內容。

  土地復墾目標:建立、完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土地復墾監測制度,將廢棄地復墾納入礦山日常生產與管理。到2010年、2015年、2020年,歷史遺留礦山土地復墾率分別達到40%、45%、50%,新建礦山應做到邊開采邊復墾,土地復墾率分別達到65%、75%及85%以上。

  七、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一)落實規劃實施管理領導責任制,確保規劃目標任務實現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并嚴格執行礦產資源規劃實施管理的領導責任制,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調控、勘查開發布局與結構調整、節約與綜合利用、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等規劃目標納入管理目標體系進行考核。要進一步強化規劃意識,將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工作作為推進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和配置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作為推進礦產資源管理職能與管理方式根本轉變的重要途徑。要根據我市實際情況,進一步制定規劃年度實施方案,將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分解,分年度按地區進行落實。

  各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礦業權審批權限,對擬受理和開展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項目,包括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項目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礦區土地復墾工程等,以及探礦權、采礦權的新立、延續、變更、轉讓等和招標、拍賣、掛牌方案等,認真做好規劃審查。對不符合礦產資源規劃要求的項目,不得批準用地。

 。ǘ┙⒁巹潓嵤┍O管機制,強化規劃制度化管理 加強我市及各市(區)礦產資源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和機構建設,實行礦產資源規劃歸口管理,明確職責;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把《規劃》作為礦政管理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規劃對我市礦產資源配置的統籌和調控作用;切實加強對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并將其列為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重要內容。

  強化規劃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規劃審查、規劃社會公眾參與、公示及監督、規劃實施目標責任、規劃行政執法監察、規劃年度實施方案統計和檢查、規劃中期評估等制度;制定規劃重大工程實施管理辦法,嚴格執行項目公告制度、招投標制度及資質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責任考核體制和激勵、約束機制,使規劃實施管理責任制度趨于完善。

  (三)建立健全保障規劃實施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財政支持,為規劃實施提供資金保障;實行差別化的投入和激勵政策,財政專項資金和地質勘查基金分別向重點調查評價區和重點勘查區傾斜;完善礦產資源稅收調控體系及礦產資源補償機制,實行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與儲量消耗掛鉤制度,將礦山儲量消耗情況作為考核礦山企業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礦產資源的依據;逐步建立健全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的經濟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促進資源配置向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的企業傾斜;建全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專項用于礦山開采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礦山環境的恢復治理和礦區土地復墾。

  (四)加強礦業權市場監管,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全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礦業權流轉運行機制,大力培育和規范礦業權市場;按照分類分級管理的要求,制定礦業權市場運行規則,明確礦業權市場準入條件,加強礦業權市場監管;實行礦業權信息公開化,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促進市場配置資源和宏觀調控的有機結合;逐步完善礦業權市場進入、運行、退出規則,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提高礦業權市場配置比重,促進礦產資源有序開發。實行礦業權會審制度,把前置性規劃審查作為礦業權審批的必要程序之一。

 。ㄎ澹﹫猿汁h境友好,全面推進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實行統一規劃、分區管理、分類治理和分步實施的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制度,并加強監督管理,建立長效機制;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明確責任,獎懲分明;嚴格新建礦山的環境準入,礦山建設必須實行“三同時”制度;閉坑礦山要執行“造地復墾”和“復墾還綠”的規定,歷史遺留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治理;加強對礦山環境重點治理工程項目從立項、實施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監管,并做好后期維護工作。逐步建立我市大中型礦山環境監測體系,加強對礦山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全面推行綠色礦業政策,促進礦山生態園區建設。

  (六)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推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礦產資源開發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支持為推動我市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和保障礦產資源有效供給而開展的科學研究;扶持為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而開展的對低品位、共伴生、難選冶礦和尾礦綜合利用的科技攻關;鼓勵礦山企業開展對礦山固體廢棄物再利用和尾礦資源整體利用技術的研究,并對重大的采、選、冶技術和礦產綜合利用、循環利用技術進行先導性、示范性的研究與開發,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實施一批礦產資源保障和保護工程,促進示范與推廣的有機結合,實現重大工程的既定目標,支撐規劃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

 。ㄆ撸┓e極利用國內外資金、技術、資源和市場實施“請進來”戰略,鼓勵省外、國外投資者對我市的銅、鉛、鋅、鉬等礦產進行勘查、開發;鼓勵投資者與我市資源危機礦山進行合作,參與礦區深部及外圍礦產的勘查、開發;鼓勵投資者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方式對礦山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選擇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勘查開發程度較低、與我市礦產資源互補性較強的新疆、西藏、內蒙古、貴州、甘肅、陜西等省(區)及具有一定合作基礎、投資環境較好、相應礦種資源條件優越的周邊國家和地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

  以“比較利益”和“優勢互補”為原則,從礦產資源全球配置出發,積極參與境外礦產調查和風險勘查,建立重要礦產品的戰略儲備。積極推進礦產品進出口貿易,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礦產品出口,適當擴大緊缺資源、特別是初級礦產品的進口。

 。ò耍┘訌娨巹澔A建設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形勢分析,預測經濟社會和礦業形勢發展;開展礦產資源可供性分析,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新要求;加強礦產資源規劃基礎研究工作,推動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建立完善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實現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儲量、礦業權等基礎數據庫的銜接與共享;建成覆蓋全市域的具有信息管理、分析查詢、監測評價和輔助決策功能的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規劃管理效率和社會化信息服務水平。強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掌握規劃編制、實施及評估等技術技能的專業人才和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的規劃管理人才,整體提高規劃編制和管理水平,實現礦產資源規劃管理全面到位。
 

鎢鉬制品生產商、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短信咨詢:15880262591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圖片網站: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鎢視頻網站:http://v.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鎢在線”,了解每日鎢鉬最新價格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文章錄入:chunshui    責任編輯:chunshui 
  • 上一個文章:

  • 下一個文章: 沒有了
  • 【字體: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合作伙伴
    中鎢在線 中鎢莆田公司 高比重網 中國鉬網 硬質合金大全 中國鎢絲網 中國飛鏢網 鎢合金鎮紙網
    純鎢制品網 中國鎢粉網 鎢棒材 加熱子網 鎢合金航空工具 鎢銅合金 飛鏢網購 廈門中鎢
    鎢制品目錄網 廈門市中醫藥促協會 金屬報價 鎢鋼首飾 鎢合金魚墜 空間租賃 飛鏢商城 鎢鉬百科

    |加入收藏|關于鎢協|聯系我們|友情連接|網站招聘|網站業務|


    Copyright © 1997 - 2015 中國鎢業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顏色、IE5.5以上版本瀏覽本站
    (本站信息僅提供參考,請注意投資風險。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會立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