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稀土污染治理為何效果不彰
【中鎢在線新聞網-鎢新聞】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被稱作“稀土王國”的江西贛州市,累計查明離子型稀土資源儲量92萬噸,保有離子型稀土資源儲量45.69萬噸,在國內外同類型礦種中位居第一。但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因稀土礦開采給當地造成的巨大環境環境問題卻日益嚴重。
對于稀土開采對贛州地區生態環境破壞的嚴重程度,環保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根據衛星監測的結果分析,發現處于贛州國家級稀土規劃區的龍南縣、尋烏縣、定南縣等7個縣,因稀土開采而造成的區域性生態破壞面積2000年為32平方公里,2010年達到了153平方公里,10年間擴大了5倍。
贛州稀土開采污染,不僅嚴重影響當地百姓的健康,而且也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發展。 由于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土壤修復,達到“三同時”的要求難度大,因此這也成為了巨大的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贛州稀土集團因未能取得工信部的稀土準入文件,其醞釀一年多的借殼威華股份方案被證監會否決。相關部門作出的回應是,目前贛州稀土的準入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滿足了環保等條件之后,隨時都可以放行。當然,“隨時可以”的前提是環保條件達標,而恰恰是環保問題成為了橫亙在借殼上市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這僅僅是贛州污染受影響的企業之一。由于贛州地區稀土開采付出的生態環境代價,十分慘重,而且贛州因為稀土開采造成的環境污染,其礦山環境恢復性治理費用就高達380億元。
當然,贛州市對稀土開采治理污染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2011年開始以贛州稀土礦業為主體對境內礦山進行污染治理,由88個采礦權證整合為44個。同時,贛州稀土業環保治理投入年年增加,各類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加速建設,但仍然效果不彰。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稀土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以及缺乏有效的監管。更主要的原因是,當地稀土開采污染治理仍然沿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思路,由企業自行解決治理問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這種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為解決這一問題,上級部門必須加強監管,及時恢復治理,并切實提高稀土行業的生態環境門檻。具體的說,生態環境的門檻和終身負責的法律門檻要雙管齊下,從稀土開采的源頭就設嚴格的技術和經濟要求,并配以嚴格的監管,才能真正控制贛州地區生態環境被破壞。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短信咨詢:15880262591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圖片網站: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鎢視頻網站:http://v.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鎢在線”,了解每日鎢鉬最新價格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