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決心鏟除“稀土大盜”的生存土壤
就在國內稀土企業大規模整合,國家連續4年打擊違法違規開采、生產稀土行為,并出臺收儲政策,加強監管調控之際,“稀土大盜”瘋狂盜采稀土事件卻仍然屢禁不止,觸目驚心的“稀土黑產業鏈”正沖擊著本已脆弱不堪的稀土行業。
11月,30多名不法分子在海南省瓊中中平鎮的大山里瘋狂盜采稀土近百噸,預估案值逾千萬元。不法分子在山上打洞盜采稀土,使用了硫酸銨等多種化學物品,并在山下的橡膠林里挖了8個用于沉淀稀土的大池。該“毒物”對當地的樹木、農作物等都帶來了傷害。
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跟進嚴查。12月22日,在海南省公安廳的指導下,瓊中縣委、縣政府迅速組織公安、國土、林業、檢察等多部門精干力量,全力以赴進行案件偵辦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7名涉嫌非法采礦的犯罪嫌疑人經瓊中人民檢察院批準已被依法逮捕。
當然,瓊中縣盜采案只是國內瘋狂盜采稀土的冰山一角。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海南、江西等南方省區稀土資源較為分散,其離子型稀土礦也容易開采,礦區大多在山里,盜采稀土非常隱蔽,違法礦物原料十分充裕,非法利用這些礦源充當廢舊稀土生產的現象更是屢禁不止。“稀土大盜”盜采后,將稀土礦運送到分離廠“洗白”,就變成合法稀土,這是稀土私下交易的常見模式。
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地方雖有指令性生產計劃,但原礦供應無法保障,部分礦山在治理整頓,不少分離企業長時間難以獲得本省原料,企業生產經營受到極大影響。在利益驅動下,“稀土大盜”們鋌而走險,假借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盜采、加工、銷售黑稀土,直接推動了違法稀土產業鏈的蔓延。
最近幾年,南方礦每年的指令性計劃為1.79萬噸,但是市場的供應量至少在4萬噸以上,超出部分就是瘋狂盜采、假借回收利用稀土所致。這不僅造成嚴重環境污染,還嚴重擠壓了正規企業生存空間。就目前而言,稀土價格下跌的一大原因在于非法礦充斥市場,非法礦與正規礦的價差達5萬元,從而打破了市場的平衡。
我國稀土供應量占全球的90%以上,國際市場需求較為旺盛,巨額利潤無疑將驅使一些“稀土大盜”鋌而走險,像瓊中縣等地出現瘋狂盜采現象就是一個例證。這些人的違法行為,不僅破壞了國內稀土生產秩序,而且避開了市場監管,將稀土直接賣給外國企業,損害了國家利益。
當務之急是工信部等政府相關部門,應會同地方政府,下決心鏟除“稀土大盜”生存土壤。對于一些地方的盜采稀土行為,除了查處的常規手段外,亟須加快立法步伐,制定一套合理的制度對盜采稀土進行制約。同時,地方政府還應把監控失職問責與打擊腐敗聯系起來,清除“稀土大盜”的保護傘,為稀土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