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銅材國王——馮海良
馮海良個人簡介
1960年出生,浙江省諸暨市人,在職研究生,經濟師。
1985年,馮海良所在的供銷社要搞一個貿易公司。于是,馮海良承包了這個貿易公司。說是公司,其實在當時也就是個糖煙小賣部,平時賣一些廢銅爛鐵。
1985年8月起歷任諸暨市供銷社湄池物資供應站經理;諸暨市銅材廠廠長;諸暨市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后于1989年底創辦海亮集團。
1999年成立了銅加工研究所,開發了蚊香型盤管等系列產品,開始向水暖裝飾領域應用發展。
1996年7月到2001年任海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現任海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被評為諸暨市人大代表。
1997年被評為諸暨市十大杰出青年。
1998年被評為紹興市人大代表。
1999年被評為紹興市十佳青年廠長。
2001年2月被政券日報聘為《財富周刊》專家顧問。
2001年7月被聘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有色金屬工業》理事會副理事長。
2001年9月被聘為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全國質檢資訊理事。
2001年12月被聘為中國銅發展中心副理事長。
2001年12月被農業部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家。
2002年,馮海良引進外資,組建浙江海亮塑膠管道有限公司。
2002年1月,馮海良與天潔集團共同出資組建重慶海宇置業集團,正式進入房地產業。
馮海良熱衷教育事業,先后獨家投資2.5億元創辦了諸暨市海亮外國語學校和私立諸暨高級中學,已有師生6000人,資產幾億元。
2002年,建立了省內首家教育集團--浙江海亮教育集團。
現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理事、浙江省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 連續六年被評為浙江省供銷社系統勞動模范,先后被評為中國經營管理大師、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紹興市人大代表、紹興經濟發展優秀人才、紹興市市長獎獲得者。
被業內人士稱頌為“中國的銅材王國”。
馮海良 - 個人貢獻
主要業績:1989年,馮海良創辦的海亮集團從作坊式的諸暨銅材廠艱難起步,經過13年的艱苦奮斗,現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銅加工供應商,集工業、貿易、教育、科研開發于一體。現有員工3000多人,總資產11.07億元,工業占地7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下設三個工業園區,十二大專業公司和浙江首家教育集團。2002年,實現銅管、銅棒產銷量12萬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家年產銷量突破10萬噸大關的企業。海亮集團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實現利潤1.1億元,上交稅金3769.17萬元,出口創匯497萬美元,被業內人士稱之為“中國的銅材王國”。
主要榮譽:獲2002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加工業突出貢獻人物,連續六年被評為浙江省勞動模范,先后被評為中國經營管理大師、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中國鄉鎮企業家、紹興市人大代表、紹興市十佳青年廠長(經理)、紹興經濟發展優秀人才等。
中國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重慶海宇置業集團董事長。
馮海良 - 人物事跡
1972年的一天,天色已晚,一群村民舉著火把,將一臺老式儀表車床抬進浙江諸暨店口鎮新一大隊。這臺車床吱吱作響,吐出了第一顆螺絲釘,就此掀開了當地五金加工的歷史。
幾年后,像滾雪球一樣,店口鎮崛起無數五金加工廠。十幾年后,當地五金加工漸漸做出了名氣,看著一天天增加的五金加工廠,馮海良嗅到了商機。1988年,他自己創立了諸暨縣銅材廠(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下稱“海亮”)。和其他作坊一樣,起初馮海良的小加工廠產品檔次不高,沒有資源優勢(4658.887,-22.81,-0.49%,股票吧),沒有政策扶持,也沒有技術支持和充足資金。但他跟別的作坊主不同,不是坐等生意,而是要打品牌,去搶占市場。
從采購到生產再到銷售,馮海良全是自己摸索。辛苦終于換來了回報,兩三年后,諸暨縣銅材廠成了店口鎮五金加工行業的“小龍頭”。但這時情況發生了新變化,諸暨周邊市場趨于飽和,馮海良意識到,如果不走到全國尋找市場,企業發展仍受限。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馮海良和店口鎮其他銷售螺絲釘的供銷員一樣北上南下,到國有大廠中去推銷。坐著平均時速只有40多公里的火車,常常是過道中也擠滿了人。一次,馮海良擠火車,車開了他才發現竟然一只鞋子都被擠掉在車門外,自己都不知道。
就這樣,馮海良走南闖北與大大小小的國有大企業領導們見了面。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民營企業也由此拿到了不少訂單。憑借著小企業生產靈活、定價低、服務到位等特色,馮海良的工廠被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列入了采購名單,并不斷有“回頭客”。
1996年,當時已在行業內站穩腳跟的海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年,國內銅加工企業紛紛陷入低谷,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也逐漸顯現,不少企業關門停產或轉行。但巨大的考驗卻成了海亮的機會。馮海良發現,市場需求仍存在,一旦金融風暴過去,將出現市場回暖。他決定逆流而動,投資2500萬元改建和擴建銅管生產線,這讓不少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兩年后,馮海良的預測果然被市場證明是正確的,市場上“現貨短缺”的情況為海亮的大發展創造了機會。雪片般的訂單紛至沓來,超出了海亮的產能。但馮海良并沒有滿足現狀,在他的心里漸漸構思出了一條新路徑。
1998年,海亮開始考察那些在市場低谷時期關門和轉行的銅加工企業,開始以并購方式擴張。馮海良精打細算,慣用的手法是“收購設備,租用廠房”,這使海亮實現了低成本增長。經過幾次收購,海亮成為了一個跨區域的大型銅材企業。
不過,海亮現有的產品附加價值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在一次市場調研中,他發現,內螺紋薄壁紫銅盤管大量依賴進口,而這一產品檔次高,正符合未來業務定位。2000年6月,海亮開建年產3萬噸的高清潔度盤管及內螺紋盤管項目。2004年,其內螺紋銅盤管第二條生產線開工建設。
在新上高端產品如內螺紋管、冷凝管、高精密銅棒的過程中,海量不停地淘汰低附加值產品,迅速優化了產品結構。2006年,海亮股份成為國內銅管材領域最大的出口企業,并成為中國最大銅管、銅棒研發、產銷企業之一。與此同時,其研發能力也不斷加強,行業內有8個行業標準目前來自海亮。
馮海良 - 個人觀點
在對外講誠信的同時,海亮也十分重視內部的誠信。海亮有一個不變的觀念,就是要使員工群體成為持續高效合作的戰斗集體,就必須對員工講誠信,也就是企業給予員工的承諾必須兌現。公司自成立以來,從未發生過拖欠員工一分錢工資的現象,同時還為廣大員工辦理了基本養老保險,提供其他相關福利。
馮海良認為,失信只能得逞一時,守信才能得益一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堅持誠信為本,不講信用企業就沒有出路,也沒有今天這樣的發展。以馮海良為首的海亮人,通過不斷完善信用管理、建立誠信機制,嚴防誠信危機,一如既往地為誠信正言,始終保持誠信環境的純潔,為鑄造一個百年誠信大企業而不懈努力著。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